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2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466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以四倍体灯盏花的无菌苗叶柄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其再生体系,并对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表明:叶柄外植体在MS+0.05 mg·L-1NAA+0.5 mg·L-16-BA+0.65%琼脂+3%蔗糖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可达87.3%;继代培养(MS+0.1 mg·L-1NAA+0.3 mg·L-16-BA+0.65%琼脂+3%蔗糖)增殖系数为7.8,诱导(1/2MS+1.0 mg·L-1NAA+1.0 mg·L-1IBA+0.65%琼脂+3%蔗糖)生根率100%,移栽成活率为90%。细胞学鉴定结果表明,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为2n=4x=36,而原二倍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18,基数x=9,因此,再生植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98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滞留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湿性粉剂防治第三代棉铃虫,防治效果为86.2%。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土壤中的滞留,结果表明:施用病毒杀虫剂1、3、5、7天和两个月后都可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1993年9月上旬从河南封丘棉田采集的露水,PH为7.98,病毒多角体在露水中保存3天,其生物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83.
测定了斜纹夜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NPV)中山大学分离株基因DNA XbaI4.0片段全序列,该片段包括一个锌指蛋白基因及三个区域的DNA重复序列(SR1、SR2、SR3)。该锌指蛋白基因读码框为2196个核苷酸,编码731个氨基的蛋白质,分子量为83.09KD,该蛋白的等电点为4.61,在其5‘非编码区内有一个杆状病毒早期启动子基序GAGT5及一个TATA盒,在其终止密码的下游有5个真核生物转录mRNA时poly(A)加尾信号AATAAA。在223-241氨基酸残基之间有一个锌指蛋白基序,这一基序属于锌指蛋白基序中的C3HC4类,即环指(Ring finger)类基序,在323-340氨基酸残基区域为一个核定位信号,该蛋白可能为一个高度折叠的蛋白质。在该片段中存在三个DNA重复序列区域(SAR1、SR2、SR3),其中SR1与SR3区或存在更大量的重复序列,SR1区域其中的一个重复序列长达41bp,SR1,SR3重复序列区域可能作为该病毒转录的增强子,或者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  相似文献   
984.
陈梦菁 《Acta Botanica Sinica》1999,41(11):1249-1251
从中国特有植物白穗花(Speiranthagardenii(Hook.)Baill.)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甾体皂甙。经化学和光谱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分别为22-甲氧基-(25R)-5β-呋喃甾烷-1β,3β,4β,5β,26-五羟基26-O-β-D-吡喃葡萄糖甙(Ⅰ)和22-甲氧基-(25R)-5β-呋喃甾烷-1β,2β,3β,4β,5β,26-六羟基26-O-β-D-吡喃葡萄糖甙(Ⅱ)。  相似文献   
985.
甾体1,4-脱氢和11α-羟基化反应的两种不同微生物转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Two kinds of micro-organism, Arthrobacter sp. AX86(1,4-dehdrogenator)and Absidia sp. A28(11α-hydroxylator) wer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Two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chniques were performed to accomplish the multiple conversional reactions for producing 16β-methyl-11α, 17α, 21-trihydroxy-1,4-pregnadiene-3,20-dione (Ⅲ) from 16β-methyl-3β, 17α,21-trihydroxy-5α-pregnane-20-one-21-acetate(1) 1)To produce product(Ⅲ)by means of a two-step fermentation method which were independently performed first by Arthrobacter and next by Abslaia, and 2)the product was obtained by a sequential fermentation system of aforesaid two micro-organisms in a single fermentor without isol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s from the mixture.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both fermentation systems high yield of product was obtained.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simplicity, shorter duration of fermentation cycle and efficient yield of product, the second method is better than the first one.  相似文献   
986.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UBR1监视微管与着丝点的结合,是保证染色体均等分离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BUBIB变异家谱研究及其敲除模型的研究表明,BUBR1缺陷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及肿瘤的发生直接相关.近来在数种人类肿瘤,对BUBR1蛋白过度表达有所报道.但在直结肠癌,BUBR1的过度表达是否与染色体不稳定性的发生有关目前仍无定论.在人类结直肠癌的遗传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染色体不稳定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它们提示了两条独立的肿瘤发生路径.一般认为不存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表型的肿瘤通过染色体不稳定途径癌变.P53蛋白通过多种机制对维护遗传稳定性起到重要的作用,TP53基因突变经常与染色体不稳定现象并存.DNA倍体情况也是染色体不稳定研究不可缺少的指标.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一组93例进展期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的表达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TP53变异.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不稳定检测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固相激光扫描细胞仪技术检测DNA倍体情况.我们分析了BUBR1表达与三种反映遗传背景的因子的关系.BUBR1蛋白过度表达在人结直肠癌较为常见.在非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率明显为高(P<0.01),在TP53基因突变的病例其过度表达率亦较高(P<0.05).BUBR1蛋白的过度表达与DNA异倍体无统计学相关,但DNA异倍体病例的BuBRl过度表达有偏高倾向.BuBRl表达情况与常用的临床病理学指标无统计学相关.BuBRl过度表达同微卫星状态及TP53突变的关系明确的提示,在人类散发结直肠癌,BUBR1蛋白过度表达与染色体不稳定状态有关.BUBR1过度表达作为一种常见的分子异常,对于肿瘤的早诊预防提供新的标志物.并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87.
林广云  龙綮新 《病毒学报》1997,13(2):151-158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AcMNPV-TDm1513。用Eoorl、RstⅠ、BglⅡ及KpnⅡ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了理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  相似文献   
988.
王立娟  钟江 《病毒学报》2003,19(1):64-68
颗粒体病毒的增强蛋白(enhancin)是一种能显著提高核型多角体病毒(NPV)对昆虫感染力的病毒蛋白。构建了一种不形成多角体但表达粉纹夜蛾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的重组病毒AcBBH-TnEn,将它与野生型AcMNPV共同感染SF21细胞,经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免疫等方法检测证实,增强蛋白与多角体可在同一细胞中同时表达,而且发现所形成的病毒多角体带有增强蛋白。这表明,可以通过混合感染的方式生产带有增强蛋白的病毒多角体。  相似文献   
989.
昆虫抗杆状病毒活性物质的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琼  洪华珠 《病毒学报》2003,19(2):164-168
用BmNPV感染家蚕3龄幼虫,取其血淋巴经(NH4)2SO4分级沉淀,得到病毒抑制因子(viral iinhibitory factor,VIF)粗制样品Ⅰ和Ⅱ。通过TCID 50测定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VIF样品Ⅰ和样品Ⅱ均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将样品Ⅰ、Ⅱ经DEAE—SepharoseFF柱初步纯化,测得主要活性峰分别为峰c1,峰b2。对样品Ⅰ、Ⅱ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样品Ⅰ比其对照样品多出4条带,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83.7kD、65.2kD、43.0kD、32.8kD;而粗VIF样品Ⅱ比其对照样品多出一个组份,并且有3个组份表达量增多,多出的组份分子量为36.0kD。对灭活指数最高的峰b2作进一步电泳分析,证明存在5条带,其中有一条带可能是对应于样品Ⅱ上多出的那个组份。基于此初步证明,感染BmNPN的家蚕的免疫血淋巴中产生了抗病毒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990.
重楼属植物甾体皂甙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对重楼属十八个种植物的甾体皂甙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植物用甲醇提取,抽出物经DIAION柱,以90%甲醇洗出总甙。在HPLC上,用ODS柱先将总甙以用醇:水(9:1)洗脱分为三馏段,每馏再在ODS柱或Rp-8柱上以甲醇:水(8:2;7:3.5)洗脱,使各个皂甙成分完全分离。被分离的每个色谱峰与已知重楼皂甙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并配合HPLC的加入法,TLC分析及用HPLC制备少量样品做MS测定来加以定性鉴定。定量采用内标及校正曲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