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3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从 11株微生物中筛选出 4株具有不对称还原 2′ 氯 苯乙酮能力的酵母 ,其中酿酒酵母B5的还原产率与对映体选择性最佳。确定了酿酒酵母B5对 2′ 氯 苯乙酮还原的最佳反应时间为 2 4h ;最佳pH 8 0 ;最佳反应温度为2 5℃ ;最佳共底物为 5 % (体积比 )乙醇。同时研究了底物浓度、微生物的量、微生物的培养条件等对反应产率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细胞浓度为 10 75mg mL(细胞干重 反应体积 )的酿酒酵母B5可将 6 47mmol L的 2′ 氯 苯乙酮10 0 %地转化为R 2′ 氯 1 苯乙醇 ,其对映体选择性为 10 0 %。酿酒酵母B5可重复利用的特点可提高产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972.
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应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盐酸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雄、雌蟹血淋巴与肌肉内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立即达到峰值 ,药物开始向肌肉等组织中运转 ,血药浓度在 1h内迅速下降 ,而肌肉中的浓度达到峰值 ;此后无论是血淋巴还是肌肉中的盐酸环丙沙星浓度均缓慢下降 ,到第 12 0h雌、雄蟹中盐酸环丙沙星的浓度均在 1μg·mL-1(g-1)以下 ,到 2 16h均不能检出。研究表明 :中华绒螯蟹血淋巴中盐酸环丙沙星的药物浓度可用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描述 ,雄、雌蟹的消除半衰期 (T1/ 2 β)分别为 40 .34± 1.48h和 2 2 .0 7±0 31h ;中华绒螯蟹的性别对盐酸环丙沙星在其体内的代谢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为转移与利用百萨偃麦草耐盐、抗病等优良基因,用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倍体与中国春杂交,通过染色体C-分带、分子原位杂交并结合减数分裂中期I的染色体配对分析,从回交后代中选育出一套小麦-百萨偃麦草二体异附加系。对这套异附加系进行的鉴定与分析表明,各附加系除添加了一对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外,小麦的21对染色体未见明显变化。各附加系所添加的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期I配对基本正常,仅有少量单价体,其自交后代中外源染色体亦能正常传递。这说明所培育的这套二体异附加系在细胞学上已相对稳定,暂分别编号为DAJ1、DAJ2、DAJ3、DAJ4、DAJ5、DAJ6和DAJ7。各异附加系中百萨偃麦草染色体在小麦族中的部分同源群归属和百萨偃麦草耐盐抗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正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974.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离体培养再生可育植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的叶基切段作外植体,成功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诱导愈僵组织的培养基为附加2mgL^-22,4-D和0.2mgL^-1KT的MS培养基。愈伤组织转移到附加2mgL^-16BA和0.4mgL^-1NAA的MS培养基后分化出大量的苗;分化苗在含有IBA1mgL^-1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最佳。再生植株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移栽到田间的植株第二年以后可正常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975.
在采用共感染和共转染的方法构建扩大杀虫范围的重组病毒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 HaSNPV)能诱导甜菜夜蛾细胞Se-UCR发生典型凋亡,但不能诱导另一株甜菜夜蛾细胞Se-301产生凋亡.以5 MOI的HaSNPV感染Se-UCR,在12h左右可以观测到少量细胞凋亡,24h能观察到明显的凋亡,凋亡细胞数量随时间不断增加,到72h基本上所有的细胞均发生凋亡,成为凋亡小体,基因组DNA片段化.同时发现HaSNPV诱导的甜菜夜蛾Se-UCR细胞凋亡能够被甜菜夜蛾多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multicapsid nucleoplyhedrovirus, SeMNPV)所抑制, 进一步点杂交试验发现SeMNPV 和HaSNPV共同感染Se-UCR获得了HaSNPV在该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976.
棉铃虫单核衣壳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single nucleo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HaSNPV)是棉铃虫的专一性病原,具有宿主特异性高、不影响天敌、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等优点,在我国作为商品生物杀虫剂已有1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77.
HPO结构与受体结合功能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生成素(HPO)是一种新型细胞因子,在肝再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在肝源细胞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为了研究HPO结构与其受体结合功能的关系,构建并表达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HPO及其系列缺失体与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在HPO的序列中可能有多个受体结合功能区,其N端的前10位氨基酸残基和C端的第11—20位氨基酸残基对于其受体结合能力是必需的,而C端前10位氨基酸残基对HPO与受体的结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HPO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其受体结合功能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78.
感染小鼠组织中Q热立克次体的分子病理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注射Q热立克次体悬液感染BALB/c小鼠,发病后解剖,取主要组织脏器,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感染小鼠体内Q热立克次体的抗原分布和DNA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探讨Q热病变规律及致病机理。结果显示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胞浆内。结果提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可以作为Q热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并为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79.
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AD^ —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是一个核编码线粒体酶,参与三羧酸循环,负责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成α-酮戊二酸,是循环路径中的限速酶。目前在酶学性质、亚基组成、基因克隆、蛋白组装与转运,以及功能等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本文就这些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0.
研究了五种酵母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能力,筛选出催化性能较好的菌株酿酒酵母,并以该酵母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诱变筛选出催化性能更优良的菌株LY7;另外还对菌株LY7催化乙酰乙酸乙酯生成(S)-3-羟基丁酸乙酯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采用200g/L蔗糖作为碳源,初始乙酰乙酸乙酯浓度为0.25mol/L,初始细胞浓度为150g/L,反应温度为36℃时所得产物得率和对映体过剩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