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3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泛素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toptera exigua multi-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泛素基因ubiquitin被克隆和序列分析,该基因编码区全长243bp,编码80个氨基酸残基,预计蛋白质分子量为9.4kDa。将这一ubiquitin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化至BL21(DE3)中,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的条件进行优化,用异源的泛素单克隆抗体检测目的蛋白,Western blot 实验证明所表达的蛋白是泛素蛋白。同时,我们制备了特异性的抗体,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基础,通过计算机软件Gendoc对不同来源的泛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毒中的泛素与真核细胞中的泛素相比较,泛素的氨基酸序列有较大的变化,杆状病毒的深入素基因在分子进化上可能有比较独特的途径。  相似文献   
962.
本文报道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rovirus,HaNPV)悬浮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数量的影响。作者筛选灭幼脲类似物作为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型增效剂,HaNPV 4.2ppm氟啶脲(chlorfluazuron)感染3龄初棉铃虫幼虫,感染幼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2.24d,比单用HaNPV感染幼虫的LT50缩短2.66d。含生物型增效剂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在田间应用,施药后5d,对2代和4代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1.4%-85.2%和70.7%-82.6%,施药后7d,对2代和4代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2%-86.3%和69.6%-82.9%。棉铃虫病毒悬浮剂中的生物型增效剂对天敌数量仅有轻微影响。含生物型增效剂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不仅能有效控制害虫,而且对天敌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63.
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ARS病毒包涵体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微生物 ,在一般的情况下用光学显微镜是不易被发现的 ,但当它侵及细胞并形成小体时 ,则可用光学显微镜来检测 ,但较难寻找。为了寻找较有效的病毒包涵体染色方法来显示SARS病毒包涵体 ,我们对现有的病毒染色法如Macchiavello氏法的改良法、Mann氏法、Lendram氏法进行对照应用 ,经实验认为 ,Macchiavello氏的改良法效果最好 ,该法应用省时、易操作 ,可将病毒包涵体显示为鲜红色。至今为止 ,认为引起SARS的病毒是变性的冠状病毒 ,但由于该病毒非常微小 ,必须依靠电镜才能对其进行鉴定和鉴别。由于进入细…  相似文献   
964.
海南霸王岭热带雨林的种间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雨林1个0.5 hm2永久样地所有DBH≥1 cm树木的分布图,进而借助最近邻体分析扩展模块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并得到每个基株最近邻体种对的距离。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的截表法,研究了这个多物种群落的种间分离。结果表明,随机毗邻种对占优势,正分离种对次之,负分离种对最少。多数灌木和一些小乔木(平均胸径<15 cm)彼此呈正分离,少数负分离;灌木和乔木间的分离关系复杂;大乔木种类(平均胸径≥65 cm)间不存在负分离。种间分离存在种间差异。种间分离与分布格局明显相关,聚集分布的物种与其它物种正分离比例远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大;相反,聚集分布物种与其它物种负分离比例要比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小。聚集 聚集分布的种对最可能出现正分离;聚集 均匀分布的种对以及随机 随机分布的种对则最可能出现负分离。但是,无论物种的分布格局或种对相对分布格局如何,随机毗邻的种对都占优势。与种间联结不同,种间分离反映的是小尺度的物种空间关系。在此基础上,初步阐述了种间分离的可能原因及其生态学涵义。  相似文献   
965.
离体受精作为技术平台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被子植物的离体受精10a前在玉米中已获得成功,尽管目前只在玉米获得完全成功和小麦获得部分成功,但离体受精技术的研究成果非常显著。目前离体受精技术已被用于其他的研究,如用分离的精细胞和卵细胞筛选配子细胞的特异基因和蛋白质:研究合子细胞被激活的机理:用不同种植物的精、卵细胞体外融合进行新的远缘杂交尝试;利用合子细胞易分裂和胚胎发生特征探索用其作为转基因研究的受体细胞等。以离体受精技术为基础在高等植物发育生物学和生殖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显示了巨大潜力。介绍了离体受精技术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为研究和利用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生殖细胞特征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966.
双歧杆菌处理体对弱抗原免疫应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在疫苗免疫中的载体/佐剂作用及对诱导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将双歧杆菌菌处理体偶联乙肝病毒基因工程表面抗原(HBsAg)成拟菌颗粒免疫C57 BL/6小鼠,二次免疫后5w,ELISA方法测定小鼠血清抗-HBS的阳性率及抗体效价;MTT方法测定免疫小鼠NK的杀伤活性;RT—PCR方法测定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中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生物活性方法测定该小鼠腹腔巨噬细胞α干扰素(IFN—α)分泌,并与抗原对照组、商业乙肝疫苗组、完全福氏佐剂组(CFA)进行比较,评定菌处理体佐剂疫苗的效果。初步探讨菌处理体用于疫苗的机制。结果:菌处理体疫苗组抗-HBS的阳性率与效价、NK杀伤活性、IFN—α体内诱生水平与商业疫苗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FA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菌处理组及CFA组IFN—γ表达阳性,其他两组为阴性。结论:菌处理体佐剂具有明显增强弱抗原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7.
应用台盼蓝活体染色方法、Hoechst332 5 8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低温冷休克 (4℃ )对人肝癌细胞系 (74 0 2 )、秋行军虫细胞系 (Sf9)、幼蚊细胞系 (C6 36 )及草鱼肾细胞系 (CIK)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冷休克处理 6天后 ,Sf9、C6 36、CIK、74 0 2细胞系的死亡率分别是 2 0 .0 3%、10 0 %、2 8.6 9%、10 0 % ;凋亡率分别为 2 .4 5 %、38.38%、8.2 5 %、96 .4 7% ,其细胞的死亡率远远大于凋亡率。可见冷休克导致细胞死亡过程中 ,应是细胞坏死和凋亡并存。但就其细胞凋亡的敏感性而言 ,4种细胞顺序应为 74 0 2 >C6 36 >CIK >Sf9。研究结果为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低体温生物离体细胞冷休克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8.
张敬泽  胡东维 《菌物系统》2003,22(2):319-323
通过生长两天的菌丝超微结构的观察,我们首次发现在生长两天的菌丝中内含体堵塞隔膜孔帽的孔口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挤压通道,使通道成扁半圆形。因此,推测内含体和隔膜孔通道中折叠的细胞膜在菌丝隔膜形成后的最初阶段调控相邻细胞问物质的流量和物质交流,维持细胞问的动态平衡。通过生长两天的菌核内隔膜超微结构的观察,隔膜孔通道已被完全堵塞,菌丝细胞显示出了老化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69.
张书祥  赵志虎 《生物学杂志》2003,20(2):17-18,22
以小鼠转录因子Zif268的三锌指DNA结合区为模板,利用重叠(Overlap)PCR技术,获得Zif268关键氨基酸位点同时突变的三锌指突变体ZF123、2ZF123。以ZFl23、2ZF123为模板,PCR扩增获得TAT—ZF123,TAT—2ZF123序列。构建表达质拉PET—28—a^ —TAT—ZF123,pET—28—a^ —TAT—2ZF123。为利用HIVTAT蛋白的跨膜功能,实现ZF123、2ZF123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70.
云南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微体化石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云南丽江县鸣音区阿冷初早泥盆世山江组 (Lochkovian EarlyPragian)和阿冷初组(Middle LatePragian)棘鱼亚纲微体化石。这些化石被归属于 4属 5种 ,其中包含 1新属 2新种。这是西藏—滇西区棘鱼类化石的首次报道。不同于华南区棘鱼类的组成 ,丽江早泥盆世棘鱼类以栅棘鱼目属种为主 ,缺少锉棘鱼目属种。它与国外对比 ,则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中部同时代的棘鱼类表现出较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