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9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144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17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50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7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不同苗龄接穗的西瓜嫁接体愈合过程中的3种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贴接法嫁接西瓜品种早佳(8424)和砧木葫芦品种将军的结果表明:接穗苗龄越大,嫁接成活率越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嫁接初期较高,以后变化平稳;大苗龄接穗嫁接体的PPO活性较高.嫁接初期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升高,以后呈下降趋势,木质素合成和维管组织分化阶段再度升高.  相似文献   
912.
以两种浓度的病毒液感染甜菜夜蛾4龄、5龄幼虫,以研究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从亲代到子代垂直传递的方式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病毒可通过母体介导(卵内、卵表)和父体介导等3种方式传递给子代,造成子代感染。幼虫经口感染后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表明,病毒垂直传播可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病死,并能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母体介导传播实验中,以5%福尔马林进行卵表面消毒证实仍有18.8%的幼虫感染病毒死亡,表明了该病毒可经卵内传播,并同时存在着附卵传播;母体介导传递实验还表明病毒对宿主有弱化作用,亲代免于病死的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的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以交互配对将感染与未感染的雌雄成虫彼此交配,表明雄成虫精子也能垂直传递病毒(父体介导),引起20%~40%子代幼虫感病死亡。成虫经口感染,对所产卵块表面消毒后,仍导致28.6%的子代幼虫死于病毒感染,也表明存在卵内传播。  相似文献   
913.
肌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肌肽对离体培养的鸡肝细胞的影响。实验采用胶原酶原位二步灌流法获得鸡肝细胞,再用不同浓度的肌肽(①2 μmol L、②2 0 μmol L、③2 0 0 μmol L ,④2 0mmol L)分别进行处理。结果表明,1 )在各个时期,含2 0 μmol L肌肽的实验组肝细胞生长均好于对照组(0 μmol L肌肽) ,而且在48和72h时二者差异显著(P <0 0 5 ) ;2 ) 2 0mmol L肌肽能显著提高肝细胞的分泌白蛋白的功能(P <0 0 5 ) ;3 )添加肌肽的各实验组上清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在2 4和48h时均低于对照组;4)添加2 0mmol L肌肽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维持无血清培养肝细胞的形态达8d。表明了肌肽对鸡肝细胞增殖和分泌白蛋白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保护肝细胞对抗过氧化,保护细胞形态。  相似文献   
914.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系统来生产重组人载脂蛋白AIM(proapolipoprote in AIM,proapoAIM)。整个proapo AIM基因被分成两个片断,通过RT-PCR的方法合成。在对该基因的上游部分进行改造后,插入到表达载体pBV220中进行表达。蛋白的表达量达到45%左右,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包涵体。包涵体通过疏水柱进行柱上复性,复性后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15.
奶山羊转基因供核细胞的再饥饿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转基因奶山羊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早期发育率,将经转染外源基因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饥饿培养(含0.5%FCS的DMEM)5天后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细胞-80℃或液氮冻存,试验前复苏后直接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Ⅰ),或复苏后恢复培养(含10%FCS的DMEM)2-5天后再饥饿5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Ⅱ);第二部分细胞作传代培养(含10%FCS的DMEM)2天后再饥饿5天用作供核细胞(试验组Ⅲ)。将上述不同处理的供核细胞进行细胞周期与存活率的检测,并将该供核细胞移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山羊MⅡ期卵母细胞的卵周隙内,经电融合、化学激活后,将核移植(NT)胚胎经0.8%琼脂糖包理后移入临时寄母输卵管内,培养6天后回收并观察NT胚胎的早期发育。结果,试验组Ⅱ所用供核细胞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及其存活率分别为95.68%、99.9%,均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88、66%、80%);试验组Ⅱ的桑椹及囊胚期NT胚胎的发育率(66.09%)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2.00%)与试验组Ⅲ(50.5l%)。将以上发育的NT胚胎分别移入同步发情的受体后,35天作B超妊娠诊断,试验组Ⅱ的受体妊娠率为45.83%,显著地高于试验组Ⅰ(20.00%)与试验组Ⅲ(29.58%)。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后的供核细胞经冷冻,复苏后恢复培养2-5天,再经饥饿处理,能显著地提高G0/G1期细胞的比例及细胞存活率;应用该细胞所组建的NT胚不仅具有较高的桑椹与囊胚期发育率,而且具有较高的受体妊娠率。  相似文献   
916.
末元古纪以Cloudina为代表的管状动物化石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具矿化骨骼的生物类群,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发现,但它并不是当时唯一的矿化生物类型,更多的动物骨骼化化石证据在寒武纪大爆发之前的沉积物中时有发现。作者在处理陕南末元古纪的化石过程中,发现了大量不同形态的微体管状化石(直径大多小于150μm),包括末端封闭的粗短管体,不分枝管体,末端扩展的骨针状构造及具多种分叉样式的分枝管体。这些化石的亲缘关系仍不清楚,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动物演化和矿化初始阶段的化石记录。  相似文献   
917.
21三体综合征及其产前筛查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目前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所采取的孕母血清标记物结合B型超声波筛查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组合的检出率等指标,并指出产前筛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18.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指从人外周血、脾或骨髓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抗体的全套可变区基因,通过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把抗体Fab段或单链抗体表达在噬菌体表面,构建人源抗体库.噬菌体抗体将基因型(genotype)和表型(phenotype)统一于一体,将选择能力和扩增能力偶联起来,具有强大的筛选能力,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体生成过程,使抗体工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919.
MIS3阶段以来黄骅北部地区潮坪地层中的微体生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渤海湾湾顶南侧、古黄河三角洲河北省黄骅市北部地区13个钻孔岩芯材料微体古生物学研究,以及地球化学背景、沉积构造分析,本文确定了自相当海洋氧同位素MIS3阶段以来中潮坪、高潮坪、淡水注入的潮坪、潮汐通道、分支河道及边滩、牛轭湖、贫营养湖、滨海湿地与富营养湖、泛滥平原一泛滥盆地等不同沉积地层中的微体生物(有孔虫、海相与非海相介形类)分布特征.在MIS3阶段高潮坪一低地沉积之后,河口与相邻低地依然持续或断续出现海相微体生物,个别钻孔中其分布甚至延续到末次盛冰期低海面地层中,但是基本都是广盐种和低盐种.这一现象与沿海构造沉降背景下河口位置长期向陆迁移,微体生物随短暂的强潮及突发的风暴潮搬运、甚至与风、水和鸟的搬运作用有关;远离古河道地点则无此现象.这些海侵事件与全球海面变化和古海面高度无关.与渤海湾顶北侧天津沿海相比,黄骅北部未见天津沿海确定的全新世早期潮下带砂质沉积单元,以及相应的微体生物群,应与当时天津沿海构造沉降速率较高有关.在三角洲与潮坪研究中,微体古生物学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不仅是记述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20.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靖    于强  潘学标  尹红  张永强 《生态学报》2008,28(6):2843-2843~2853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热、CO2通量的准确估算对理解陆地和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有着重要意义.重点阐述了基于过程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CO2通量模型,综述了统计模型、综合模型及基于遥感的模型的发展过程.其中水热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温度和湿度以及基于温度和辐射的方法;CO2通量统计模型包括基于气候因子或蒸散因子以及基于光能利用率的方法.水热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大叶、双源、多源和多层的水热传输物理模型;CO2通量过程模型包括叶片尺度及由大叶、双叶和多层方法扩展到冠层尺度的生理生态模型以及光合-蒸腾耦合模型.综合模型包括生物物理模型、生物化学模型和生物地理模型.统计模型形式简单,资料易得,对大范围的水热通量模拟具有指导意义;过程模型准确的揭示了水热和CO2通量传输的物理和生理过程,是大尺度综合模型的基础.未来生态系统水热、CO2通量估算模型将集成各种技术手段进行多尺度网络观测和大尺度机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