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12):1251
Aims Plant roots store large amount of terrestrial carbon, 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humus formation processes during the decomposing root litter. Compared with coarse roots, fine roots have greater nutrients, which may be favorable to humus form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xamine how root diameters affect their humus formation processes. Methods In this study,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accumulation of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of three root diameter classes (0-2, 2-5 and 5-10 mm) of two subalpine tree species (Abies faxoniana and Picea asperata) on the eastern Qinghai-Xizang Plateau of China, a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 litter-bag method. Air-dried roots of A. faxoniana and P. asperata were placed in litterbags and incubated at 10 cm of soil depth in October 11th, 2013. Duplicate litter bags were collected in May (late winter) and October (late in the growing season) of 2014 and 2015, respectively.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were measured, and net accumulations were calculated for different periods. Important findings The concentrations of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root diameter that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in root diameter. Root diameter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net accumulation of humic acid, but not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fulvic acid.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humic acid and fulvic acid between A. faxoniana and P. asperata roots. Regardless of tree species, humic acid degraded during the winter but accumulated during the growing season. After two years of decomposition, the net accumulations of humic acid in 0-2, 2-5 and 5-10 mm roots were 8.0, 10.8 and 7.6 g·kg-1 for P. asperata and 15.2, 8.0 and 7.8 g·kg-1 for A. faxoniana, respectively. Conversely, the degradation of fulvic acid in 0-2, 2-5 and 5-10 mm roots were 178.0, 166.0 and 118.0 g·kg-1 for P. asperata and 170.0, 160.0 and 128.0 g·kg-1 for A. faxoniana, resp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diameter-associated variations in substrate quality could be an important driver for root litter humification in this subalpine forest. Moreover, diameter effect is dependent on decomposition period in this specific area.  相似文献   
42.
为阐明民族药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的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使用色谱分离技术从其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7个咔唑类生物碱和1个甾体类化合物,运用波谱方法鉴定为β-谷甾醇(1)、1-甲基-3-丙酰基咔唑(2)、1-甲氧基-3-乙基咔唑(3)、1-甲氧基-3-甲酰基咔唑(4)、1-甲氧基-3-甲基咔唑(5)、1-羧基甲酯-3-甲基咔唑(6)、1-羧基甲酯-3-乙基咔唑(7)、mananimbine(8)。除了化合物1,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对SMMC-7721的IC50分别为40. 93±0. 66、46. 03±2. 05、114. 21±5. 67、15. 79±0. 99、185. 1±0. 44。结果表明化合物2~5、7对SMMC-7721显现很好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43.
为了阐明民族药四数九里香Murraya tetramera Huang的药效物质基础,课题组使用色谱技术从其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4个化合物;运用~1H NMR、13C NMR波谱方法和文献数据对比鉴定为正24烷酸(1)、9,13,17,21-tetramethyl-5-docosenoic acid(2)、3-O-β-D-吡喃葡萄糖基-山奈酚甙(3)、补骨脂素(4)、紫苏醛(5)、槲皮素(6)、methyl salicylate glucoside(7)、(9S,10R,11E,13R,15Z)-9,10,13-trihydroxyoctadeca-11,15-dienoic Acid(8)、2-isopropyl-5-methylphenol(9)、β-胡萝卜甘(10)、7-羟基香豆素(11)、七叶内酯(12)、β-谷甾醇醋酸酯(13)、山奈酚(14)。除了化合物4、6外,其他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研究各化合物对5株肿瘤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与阳性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化合物3、4、5、6、7、8、10、11、12、13、14对白血病HL60显现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14对肺腺癌A549的的细胞毒活性低于阳性对照组;化合物6、13、14对肝癌SMMC7721显现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2、3、6、7、9、11、12对乳腺癌MCF7显现良好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14对结肠癌SW480的细胞毒活性低于阳性对照组。  相似文献   
44.
本文通过使用甲醇浸泡浸提和气相色谱-质谱连用(GC-MS)方法,对黄龙病易感寄主椪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cv. Ponkan的健叶、病叶以及隐症寄主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 Jack健叶中部分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椪柑的健康叶片鉴定出32种次生化合物,感病叶片有31种,九里香健康叶片有21种。其中脂肪酸类和简单芳香族类化合物在3样本之间未显示差异;烷烃类化合物在椪柑健叶中含量较高,椪柑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中相对较少;萜类、黄酮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在椪柑健病间的含量相差无几,其中萜类和黄酮类显著多于九里香,而香豆素类则相反。萜类化合物α-石竹烯在椪柑健叶中未检出,但在其病叶和九里香健叶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九里香中特有的萜类有α-姜黄烯(0.15%)、左旋-姜烯(1.00%)、β-倍半水芹烯(0.26%);特有且含量较高的香豆素类化合物主要为蛇床子素(13.97%);而黄酮类化合物在九里香中未检出。两种寄主植物之间以及同种植物在感病与不感病的状态下,次生化合物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其与寄主抗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5.
四十里湾栉孔扇贝清滤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的现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生物沉积法在四十里湾不同海区对栉孔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1龄栉孔扇贝 (4 1 .1± 4.1 mm,软体干重 0 .48± 0 .1 0 g/ ind)清滤率变化范围为 0 .72~ 2 .5 4(平均 1 .2 7) L/ (ind· h)或 1 .65~ 5 .97(平均 2 .61 ) L/ (g· h)。清滤率受 TPM的变化影响不大 ,而摄食率却随 TPM的升高而升高。 2龄扇贝 (软体干重 1 .91± 0 .3 2 g/ ind)清滤率为2 .0 9~ 3 .99(平均 3 .1 0 ) L/ (ind· h)。栉孔扇贝吸收速率与 POM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饵料质量 (POM/ TPM)无明显的相关性。1龄扇贝和 2龄扇贝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别 ;扇贝对 POM的吸收效率与 TPM (或 POM)关系不大 ,却与饵料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扇贝对 POC、PON和 PP的吸收效率平均分别为 68.9%、64.0 %和 63 .6%。在沿岸养殖海域 ,栉孔扇贝通过大量的滤水摄食以及较高的吸收效率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6.
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原因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系统地研究了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的规律和起因.结果表明,天然分布区以外的樟子松人工固沙林衰退是一种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的早衰现象.松枯梢病侵害是樟子松枯死的直接原因,樟子松衰退是由多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综合引起的,属于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外的第三类病害,即“森林衰退病”,气候差异过大、经营管理不当、土壤水分利用失衡、大气氮沉降超标准是诱导因素,其中气候差异、土壤水分利用失衡起主导作用,松沫蝉、松毛虫危害是促进因素,松枯梢病侵染是激化因素。  相似文献   
47.
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化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是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下草本层中的优势种类,在群落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对某些植物的排斥作用。狗脊和里白植株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马尾松、青椆、苦槠、茅栗、檫木、油茶、被木、连蕊茶等10种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芽伸长生长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狗脊浸出液对木荷、石栎、青椆、苦槠、棍木、连蕊茶的种子发芽无显著的影响,对茅栗、檫木、油茶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马尾松的种子发芽虽有抑制作用,但随着幼苗的生长进程而减弱至消失,对木荷的幼苗生长则略有促进作用。里白浸出液对大多数供试植物的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这两种蕨类浸出液中的主要作用物质是烯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48.
蕨类植物里白中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蕨类植物里白(Hicriopteris glauca)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包括一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通过各种波谱学方法鉴定为ent-2-β-hydroxyl-16-ene-kaurdn-19-oic acid (1)。  相似文献   
49.
广西九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九里香(Murraya kwangsiensis (Huang) Huang)是芸香科九里香属的一种小灌木,是我国的特有植物。广泛分布于桂西南、西部及滇东南等地的石灰山丛林中。广西九里香枝叶具浓烈的香茅油或柠檬的香味,故又称山柠檬。 本文首次报道广西九里香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开发九里香属的香料及药物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50.
慕凯  罗明良 《生态科学》2017,36(3):82-89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 研究了黄石市三里七湖流域中的底泥、水样和九种水生植物的Cr、Cu、Mn、Pb、Zn五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特征。测定分析结果表明: 底泥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Cr、Cu、Mn、Pb、Zn五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达到国家标准值的1.43、6.40、1.64、3.33、9.65倍。水体中的重金属Cr、Pb、Zn分别超过了国家标准值的22.3、9.0、1.35倍, Cu、Mn达标。香蒲、水芹菜、水花生、黑三棱、水蓼、菰和狐尾藻中Zn 的含量最高, Cu含量最低; 芦苇的Pb含量最高, Cr的含量最低; 菹草的Mn含量最高, Cu含量最低。同一水生植物对不同的重金属富集作用具有选择性; 而不同的水生植物对同一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水生植物中的香蒲、芦苇、菰、狐尾藻等可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流域水体的修复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