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0篇
  免费   2115篇
  国内免费   4930篇
  19275篇
  2024年   367篇
  2023年   575篇
  2022年   660篇
  2021年   692篇
  2020年   665篇
  2019年   546篇
  2018年   426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562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914篇
  2013年   833篇
  2012年   868篇
  2011年   888篇
  2010年   862篇
  2009年   801篇
  2008年   1333篇
  2007年   696篇
  2006年   661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572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641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393篇
  1999年   352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30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8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2-2004年对中国10省(市)221个县(市)的一年生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考察,新发现有野生大豆分布的县(市)45个,收集野生大豆资源814份.通过考察发现野生大豆在中国分布面积锐减,濒危状况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开展灾害脆弱性分析,指导医院应急管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通过凯撒模型的风险评估矩阵对医院面临的各种潜在危害加以识别,进行风险评估和排序,明确应对重点。结果 通过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医院目前对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确定医院需要优先应对的突发风险事件,提出加强医院应急管理的具体措施,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结论 灾害脆弱性分析是医院识别风险和降低风险的重要依据,是将突发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威胁和伤害降到最低程度的重要手段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黄C(耐寒型)和Mo17(低温敏感型)两种耐寒性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幼苗在低温逆境(5 ℃,3 d)下,根、中胚轴和胚芽鞘3个部位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变化及与其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期间,黄C的中胚轴、胚芽鞘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Mo17;黄C的根、中胚轴、胚芽鞘3个部位的CAT、POD活性和Pro含量变化率(其中,中胚轴分别为39.02%、-31.35%和86.86%)均高于Mo17(中胚轴变化率分别为1.86%、-48.67%和12.01%);黄C 3个部位的质膜透性(中胚轴为22.05%)均低于Mo17(中胚轴为29.11%).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黄C低温期间积累的干物质主要与Pro含量有关,而Mo17主要与POD活性有关,玉米幼苗中胚轴对低温反应最敏感,中胚轴Pro含量变化率与玉米耐寒性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统计看我国离子束生物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索了1994-2003年间离子束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研究文章,并从文献量,研究材料及研究的水平,期刊,离子源和基金来源等五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我国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院校的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中微生物领域的发展最快;进入21世纪,地方政府院校开始逐渐加大对离子束生物技术的支持,并出现了有企业人员参与研究和企业基金支持的文献;文献内容主要是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较为匮乏。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展望了我国离子束生物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种子耐储藏特性是粮食作物的特殊农艺性状之一, 耐储藏性能对种子生产和种质资源保存有重要意义。以粳型超级稻龙稻5 (LD5)和高产籼稻中优早8 (ZYZ8)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共180个株系)为实验材料, 自然高温高湿条件下放置1年、2年和3年后, 对不同储藏时段种子发芽率进行比较, 并利用223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动态QTL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储藏时段龙稻5的发芽率均显著低于中优早8, 株系间耐储性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储藏时段发芽率显著相关, 相邻存储时段发芽率关系紧密。共检测到17个耐储性相关的QTLs, 3个老化时段分别检测到5、4和3个, 检测到5个动态条件QTLs, 单一QTL解释5.60%-32.76%的表型变异, 加性效应在-16.78%-16.95%范围内。主效QTL簇qSSC2qSSC6qSSC7qSSC8能调控不同储藏时段的发芽率, qSSC6具有明显降低发芽率的效应。共检测到26对上位性互作位点, 主效QTL qSS1qSS4参与上位性互作, 这表明上位性互作是调控耐储藏性状的重要遗传组成。研究结果为水稻(Oryza sativa)耐储性相关QTL的精细定位奠定基础, 同时丰富了耐储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使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研究肝癌中的非随机染色体畸变,旨在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收集了我院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例肝癌患者,采集其肝癌标本。使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法(CGH)对所有肝癌标本的非随机染色体畸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肝癌标本均出现了非随机染色体畸变,即4q区域、16q区域、8p区域和17p区域的缺失变化。同时在1q区域、8q区域、17q区域以及6p区域出现了扩增变化。本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在肝癌出现后,其非随机区域会出现染色体畸变,这些情况的出现可对肝癌进行较好诊断,同时也可指导对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亚麻籽及其功能成分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多指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纳入亚麻籽及其功能成分对T2DM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12项研究,有607名T2DM患者参与。用亚麻籽及其功能成分对T2DM患者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SMD=-0.29,95%CI(-0.48,-0.10),P=0.003],空腹血糖降低[SMD=-0.28,95%CI(-0.47,-0.09),P=0.004],空腹胰岛素降低[SMD=-0.29,95%CI(-0.50,-0.08),P=0.008],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SMD=-0.26,95%CI(-0.48,-0.04),P=0.02],对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干预效果不明显,总胆固醇[SMD=-0.46,95%CI(-0.97,-0.05),P=0.08],甘油三酯[SMD=-0.12,95%CI(-0.29,-0.06),P=0.18]。结论:亚麻籽及其功能成分能够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多项指标,但对T2DM患者血脂方面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枸杞作为青藏高原特有的中药材之一,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柴达木枸杞品质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然阴干、热风烘干、真空冷冻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的方式处理柴达木枸杞鲜果,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法分析枸杞鲜果和各类枸杞干果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构建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谱图,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样品中共鉴别出了52种挥发性有机物质以及部分物质的单体和二聚体,包括醛类、烯醛类、酯类、酮类和醇类等。差异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表明枸杞干燥后挥发性有机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冷冻干燥后的枸杞中挥发性有机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枸杞鲜果较为相近,但与其他干燥方式干燥后的枸杞干果差异较大,而热风烘干和微波干燥后的枸杞干果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非常相似。通过建立一种利用GC-IMS检测分析枸杞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结果表明与其他干燥方式相比,冷冻干燥法能够有效保留枸杞中的挥发性成分,使枸杞保持较高的品质,该研究结果为后续柴达木枸杞的质量评价和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磁学》2013,(24):I0003-I0004
据《科学》杂志网站近日报道,霍乱每年夺去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但人体并没有坐以待毙,研究人员现已找到证据:在霍乱流行的孟加拉国,当地人的基因组已经进化出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应对这种疾病。这是人类进化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研究传染病对人类进化的影响将有助于设计更有效的疫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放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860例,按随机化原则分为超声组440例和电刀组420例,记录分析手术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组术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较电刀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出血方面少于电刀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术后并发症少,术中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减少,是疗效较好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