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516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全脊柱MR成像9例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脊柱MR成像中因体位设计、参数设置、病人配合等因素造成全眷柱MR成像失败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方法:采用GE SIGNA双梯度HDx 1.5-T磁共振成像系统,专用8通道全脊柱相控阵线圈,GE AW4.3图像后处理工作站,拼接处理软件pasting 1.1.利用自动移床技术一次定位分两段扫描,即颈胸段和胸腰骶段;将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通过pasting 1.1软件将上下两段同一序列图像分别进行自动的无缝隙拼接生成全脊柱图像.结果:79例中全脊柱MR成像失败9例;其中4例因体位设计不当或在两序列扫描间歇期由于患者左右移动,使得脊髓正中面不能拼接在一幅图像中;有3例因上下两段的层数、扫描起始位置不一致或扫描定位时定位线偏转了一定角度,使得全脊柱图像序列中有几幅只有上段或只有下段原始扫描图像;有1例因下段扫描野过小使得全脊柱图像序列中胸12椎体层面信息缺失;还有1例因扫描下段T2W1像时患者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使得全脊柱图像T2WI序列中颈1-腰5只有22个椎体显示.其余70例均获得准确、直观的全椎管内脊髓及椎体结构的影像.结论:要获得高质量的全脊柱MR成像,必须选择正确的扫描参数,体位设计时要求操作者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一次性摆好体位,还要和患者有良好的沟通以便取得患者最好的配合.  相似文献   
202.
对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根瘤菌HJ06菌株的16SrDNA全序列和nifA基因片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HJ06菌株在以16S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状图中位于根瘤菌属(Rhizobium)分支中,与根瘤菌属各个种的相似性达95%以上;从HJ06菌株克隆出的585bpnifA基因片段与Klebsiellapneumoniae的同源性达到99.3%,与Klebsiellaoxytoca的NifF,NifL,NifA,NifB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为97.8%。  相似文献   
203.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其低成本、高通量和应用面广等优势。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科学家们不仅能更经济而高效对农作物、模式植物或不同栽培品种进行深入的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也可以对成百上千的栽培品种进行高效而准确的遗传差异分析、分子标记分析、连锁图谱分析、表观遗传学分析、转录组分析,进而改进农作物的育种技术,加快新品种的育种研究。其中,获得农作物的全基因组序列是其他研究和分析的基础。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发表的一些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的农作物全基因组测定和组装的工作,展示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广泛前景以及其建立起来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治疗最佳的鼻饲方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接诊的喉癌术后鼻饲全营养流质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2组皆于术后6h鼻饲全营养流质,从100mL逐量增至维持量,进入观察期后研究组(50例)按照每次600mL,每天5次处理;对照组(45例)按照常规用量处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BMI、ALB及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胃排空时间、胃休息时间、鼻饲并发症等,并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BMI、ALB及淋巴细胞计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鼻饲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胃排空时间、胃休息时间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癌手术患者术后采取合理鼻饲全营养流质方式,可促进患者术后休息与恢复。  相似文献   
205.
解析小麦抗倒伏遗传机制,发掘抗倒伏位点,选育抗倒伏品种,对于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周8425B是我国黄淮麦区重要的小麦骨干亲本,农艺性状优良,其衍生品种具有较好的抗倒伏特性.本研究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等62份材料的8个抗倒伏相关性状进行评价,并结合50K SNP芯片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相似文献   
206.
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中华鲟研究所1994-1999年野生中华鲟人工繁殖亲本的生物学特性和2000-2008年野生成熟亲鱼人工繁殖的情况, 对子一代中华鲟初次全人工繁殖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初次性成熟的子一代中华鲟个体均小于野生中华鲟的成熟亲本, 但性腺发育良好。经人工催产, 精子具有较高的质量(快速运动60s, 常温存活10min), 卵子也具有较高的受精率(71.4%)和孵化率(64.3%), 并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子二代鱼苗1.8万尾。人工淡水条件下子一代中华鲟的全人工催产繁殖获得了成功, 证实了中华鲟可以在纯淡水中完成其生殖周期。研究结果对濒危物种中华鲟的物种延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7.
施用有机肥对高砷红壤中小白菜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猪粪和鸡粪条件下红壤中的砷对小白菜生长和吸收的影响及土壤有效态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向高砷红壤中施用猪粪和鸡粪两种有机肥均使小白菜的生物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猪粪处理的小白菜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猪粪和鸡粪两种有机肥的施用可导致土壤有效砷含量明显提高,施用猪粪后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幅达394.9%~1033.6%,而施用鸡粪的土壤有效砷含量增幅为30.4%~94.1%; 施用有机肥明显促进了小白菜对砷的吸收,其中猪粪处理下小白菜的砷吸收量比对照增加20.7%~53.9%. 根据本研究结果,对砷含量较高的高风险农田,施用猪粪、鸡粪等有机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效砷含量和作物对砷的吸收量,使农产品质量和环境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d acid, ATRA)对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对低/中/高剂量组的大鼠,分别给予10 mg/kg、20 mg/kg和40 mg/kg ATRA灌胃,1次/d,持续1 w。观察各组大鼠的肺功能、肺组织匀浆液细胞因子水平、血Th1/Th2值及Notch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大鼠呼吸频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吸气流量、呼气峰流量和潮气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肺组织匀浆液中的IgE、IL-4和IL-5水平依次降低,IFN-γ和IL-12水平依次升高;模型组Th1/Th2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TRA治疗后Th1/Th2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剂量越高Th1/Th2值降低越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的Notch3、Delta1、Jagged1和Jagge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  相似文献   
209.
近红外光谱分析法测定东北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我国东北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4-2005年采集的136个土壤样品在3699~12000 cm-1范围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原始光谱吸光度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之间的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2和0.91(P<0.001),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3.45和3.36,利用该模型对验证样本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3(P<0.001),表明可以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黑土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进行测定.但是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土壤碳氮比的预测并不理想,虽然验证样本集黑土碳氮比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相关(r=0.74,P<0.001),但是校正模型的R2为0.61,RPD仅为1.61,建立的模型不能对黑土碳氮比做出合理的估测.  相似文献   
210.
桂西北喀斯特土壤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选取玉米 红薯轮作地(KMS)、放牧+冬季火烧草地(KGB)、自然恢复地(KNR)和原生林地(KPF)4种典型生态系统,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结构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KPF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其他3种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为:KNR > KGB > KMS,但差异不显著;KMS土壤全磷含量(0.87g·kg-1)分别是KNR和KGB的2.07和9.67倍 (P<0.01);KGB和KN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显著大于KMS;KGB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大于KNR,但二者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减少人为干扰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可以缓慢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适当放牧和自然恢复都可以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响应较灵敏,可以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变化或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敏感指标.土壤结构以>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70%)(KMS除外,以2~0.25 mm团聚体为主),并以>2 mm团聚体为主;土壤结构破坏率KMS(51.62%)大于KGB(23.48%),KNR和KPF较小(分别为9.09%和9.46%).说明人为干扰或农业耕作破坏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使其向小粒级转变,土壤结构破坏率增大.对喀斯特地区退化严重的生态系统应减少人为干扰,以自然恢复等保护性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