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8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30篇
  208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的细胞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和同属土著种一枝黄花(Solidago decurrens Lour.)的染色体计数,并对核型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54,核型公式为k(2n)=6x=54=46m 8sm(0-6SAT),核型类型为2A型;一枝黄花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k(2n)=2x=18=16m 2sm(0-2SAT),核型类型为1A型.通过对一枝黄花属(Solidago L.)植物染色体数目的统计分析,判断该属的染色体基数为9.通过对多倍体基因表达导致植物适应进化的讨论得出:多倍体是入侵植物特征,可能是植物入侵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2.
163.
我国热带地区是外来入侵物种发生与危害的重灾区,近年来外来有害昆虫入侵所引发的生物灾害及生态安全问题日趋严峻。在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福建省外来入侵昆虫的调查结果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分析了中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构成、分布、原产地及首次发现地。据统计,2000-2014年我国热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23种,隶属于6目11科,数量最多的为半翅目(13种,56.52%),其中以粉蚧科和粉虱科居多;热带地区的外来入侵昆虫在不同地区之间的物种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海南省最多(19种,82.61%),其后依次为广东省(16种,69.57%)、云南省(14种,60.87%)、广西壮族自治区(12种,52.17%),而福建省最少(9种,占39.13%);在入侵我国热带地区的外来有害昆虫中,原产于亚洲、北美洲的种类最多均为6种,占26.09%,南美洲占21.74%,而从非洲、大洋洲、欧洲传入的分别占8.70%、4.35%、4.35%;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9种,占39.13%,出现在海南省和云南省的各占30.43%、21.74%,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为8.70%。阐明我国热带地区外来有害昆虫的种类特征及入侵现状,可为该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与防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4.
试验研究了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对低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4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7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对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20头以上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3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用a/Th来评价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异色飘虫蚴虫龄期愈大,对桃大尾蚜控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165.
我国仓储昆虫研究和防治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农产品,在其储藏期间和加工过程中常遭受仓储昆虫的严重为害。至今全世界已记载的仓储昆虫和螨类约500种,我国有383种,其中仓储昆虫242种,螨类141种。昆虫和螨类二者在储藏物中的栖境、食性和危害性基本相似,因此常通称为仓储害虫。它们多数潜藏在仓库、厂房、贷栈、商店、居室、图书馆、档案馆等处,为害储藏粮食、油料、动植物食品、中药材、烟草、棉、麻、丝、皮毛、呢料、图书、档案、纸质文物、竹木及其制品、电缆、塑料以及进出口贸易中的检疫商品等,造成很大损失。如粮油储藏期每年因虫害损…  相似文献   
166.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陈之浩  程罗根 《昆虫知识》2000,37(2):103-107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寄主多达40种以上,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分布,但以南方各省发生较多。近年来,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云南和贵州等省都严重发生,从对年代起逐渐上升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我国北方地区也呈加重趋势。小菜蛾年发生世代多,世代重叠,繁殖系数高,对小菜蛾的防治一开始就依赖于使用有机合成杀虫剂,而且蔬菜是人类直接消费的作物,经济阈限低(1-2头幼虫/株),因此生产上用药防治频繁,抗性发生、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小莱蛾大约已对50多种杀…  相似文献   
167.
我国苹果害虫(螨)的研究与防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谌有光 《昆虫知识》2000,37(2):107-110
20世纪后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果业生产发展迅猛,成就举世瞩目。截止1998年全国果园面积863.55万hmz,果品总产量达54529亿kg,居世界之首。在落叶果树中苹果发展最快,1998年为283.8万hm’,产量达194.8亿kg,面积和产量在苹果生产国中均居首位,我国年人均占有苹果已达15kg,超出世界人均水平4kg左右。但若以单位面积产量衡量,我国与水果生产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1998年我国苹果每667mz产量为405.Ikg,仅及发达国家的1/3-l/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水果生产管理水平的差距,其中病虫为害是重要因素之一。本…  相似文献   
168.
本文记载了希奇;宁条的麦蛾一新种,即锦鸡儿条麦蛾Anarsia caragana Yang et Li,sp.nov.。该种与Anarsia sibireca Park et Ponomarenko外部特征相似,但雄性外生殖器左抱器腹有一个出血内面的细长突起,盐池县,以幼虫叶丝缀叶危害柠条。一年发生两代,第1代发生在6、7月份,株被害率在40%~60%,第2代出现在8、9月份,以蛹越冬。文中提供了  相似文献   
169.
水稻食叶类害虫等量损害系统与复合防治指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自强  沈国清 《昆虫学报》1991,34(3):319-325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 Guenèe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Thunberg)稻苞虫Parnara guttatus (Bremer et Grey)是江苏地区水稻的主要食叶类害虫,取食水稻叶片,导致光合叶面积减少.剪叶模拟试验表明,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损失率与产量损失率呈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分蘖期、孕穗期、腊熟期分别为 D(It)=72.50759It1.15906、D(It)=141.61737It1.08002、D(It)=25.12434It1.00569.在叶面积损失率相同的情况下,产量损失率孕穗期>分蘖期>腊熟期.试验通过三种害虫的各龄取食量,不同生育阶段水稻叶面积及为害与损失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不同生育阶段的经济允许损害水平(EILt).并根据各种害虫的相对潜在取食量,计算了校正等量损害系数,为制订复合防治指标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以等量损害为单位的复合防治指标有较大的实用价值,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0.
昆虫肠道中栖息着真菌、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古菌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总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类群,统称为肠道菌群。一方面,肠道菌群广泛参与了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御与器官稳态维持、抗药性的产生、逆境抗性和社会行为等众多关键生理过程。另一方面,昆虫的肠道免疫系统中有一套精细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共生关系。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昆虫体内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并明显提高了人类对昆虫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能力。本文综合介绍了关于昆虫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宿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昆虫耐受与调控其肠道菌群稳态的机理研究及其相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