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0篇
  免费   671篇
  国内免费   446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98篇
  2021年   314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22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74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83篇
  2013年   503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68篇
  2010年   626篇
  2009年   725篇
  2008年   1050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641篇
  2005年   605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613篇
  2002年   601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439篇
  1999年   417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62篇
  1995年   221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85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67篇
  1990年   151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41.
Shen JJ  Liu CJ  Li A  Hu XW  Lu YL  Chen L  Zhou Y  Liu LJ 《生理学报》2007,59(6):745-752
本文在培养的大鼠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TG)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探讨大麻素对大鼠TG神经元ATP激活电流(ATP-activated currents,IATP)的影响.结果显示(1)胞外给予ATP,大部分受检细胞(67/75,89.33%)可记录到一个内向电流,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该电流可被P2X嘌呤受体特异性拮抗剂PPADS所阻断.(2)预加WIN55212-2[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受体)激动剂]可对IATP产生抑制作用,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可被CB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281阻断.预加不同浓度的WIN55212-2(1x10-13、1x10-12、1x10-11、1x10-10、1x10-9和1x10-8mol/L)对IATP(1x10-4mol/L ATP)的抑制作用分别为(8.14±3.14)%、(20.11±2.72)%、(46.62±3.51)%、(72.16±5.64)%、(80.21±2.80)%和(80.59±3.55)%.(3)预加WIN55212-2后IATP的浓度-反应曲线明显下移;最大反应浓度时的IATP幅值减小了(58.02±4.21)%,而阈值基本不变;预加WIN55212.2前后曲线的EC50值非常接近(1.15x10-4mol/L vs 1.27x10-4 mol/L).(4)预加forskolin[腺苷酸环化酶(adenylyl cyclase,AC)激动剂]或8-Br-cAMP可以逆转WIN55212-2对IATP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大麻素可能作用于CB1受体,通过抑制AC-cAMP-PKA途径发挥对IATP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42.
以拟南芥AtBAG4的全长cDNA,构建pET-5178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可诱导融合蛋白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经Ni-NTA层析柱分离纯化,可得到分子质量约为49kDa的PAGE纯蛋白。用纯化的融合蛋白pET-51780免疫家兔,可得到抗AtBAG4抗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识别原核系统内表达的抗原以及拟南芥自身的抗原。  相似文献   
943.
植物腋芽生长与顶端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植物腋芽生长与顶端优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4.
采用PCR技术,从质粒pCAMBIA 1301/DREB 1A中扩增拟南芥DREB 1A转录因子的编码序列,并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诱导表达,获得分子量约50.4 kDa的融合蛋白,经融合蛋白纯化酶切后免疫家兔获得DREB 1A转录因子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表明,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稀释倍数为25 600时,显色仍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945.
明亮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建东  国占宝  李继莲  罗其花  吴杰 《昆虫知识》2007,44(5):698-702,F0004
明亮熊蜂Bombus lucorum L.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果菜传粉昆虫,印度谷斑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bner)是危害明亮熊蜂繁育的主要害虫之一。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印度谷斑螟的形态特征与危害蜜蜂巢房的大蜡螟Gallerie mellonellaL.和小蜡螟Achroia grisella Fabricius明显不同。印度谷斑螟以饲喂熊蜂的花粉为载体传播进熊蜂繁育室,在熊蜂繁育室内可以连续繁殖,1年发生6~8代,且世代重叠。印度谷斑螟幼虫主要以蜂群内的剩花粉为食,当花粉不足时,就开始取食巢房和蜂蛹,对熊蜂的规模化繁育危害较大,每年的5~8月、11~2月为危害高峰期。印度谷斑螟的发育受环境和食物的影响很大,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0%熊蜂繁育室内,印度谷斑螟的卵期为4d,幼虫期为19~23d,蛹期为11d,成虫期为4~20d。成虫羽化后3~4h即可进行交配,雌蛾交配后当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4~10d不等,平均产卵量107.8粒。在熊蜂繁育室消毒期间,食物短缺,印度谷斑螟幼虫进入休眠状态,各龄幼虫均可发生休眠现象。印度谷斑螟不危害蜜蜂,在蜜蜂巢房中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946.
报春石斛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报春石斛(Dendrobium primulinum Lindl)。2材料类别茎尖和茎段。3培养条件芽诱导培养基:(1)MS 6-BA2.0mg·L-1(单位下同) NAA0.1;(2)MS 6-BA2.0 NAA0.5。芽生长培养基:(3)MS 6-BA0.2。芽增殖培养  相似文献   
947.
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在家蚕BombyxmoriL.细胞BmN中表达家蚕30K蛋白,以亲本病毒BmPAK6为对照,将重组病毒Bm/r-30K分别感染BmN细胞及家蚕幼虫,观察其感染后不同时间的凋亡及存活率。与对照相比,重组病毒感染后的BmN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感染的家蚕幼虫存活时间也较长,表明体内过量表达家蚕30K蛋白有助于延长其细胞及幼虫的存活。  相似文献   
948.
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来研究昆虫发育与变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 《昆虫知识》2007,44(3):319-322
成熟动物(昆虫)个体大小主要由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度2个因素所决定。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协同调控昆虫发育变态,并决定昆虫生长持续时间;胰岛素、营养和细胞接触抑制等生长死亡信号及其传导途径控制细胞分裂、长大、分化、死亡,并最终决定昆虫的生长速度。最近研究成果表明,蜕皮激素信号和胰岛素信号相互影响,对昆虫个体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脂肪体和营养代谢把这2条信号传导途径整合起来。科学家将会整合昆虫发育生物学和果蝇遗传学,抓住生长持续时间和生长速率2个关键因素,并以营养代谢和脂肪体为切入点来研究昆虫的发育变态。  相似文献   
949.
高婧  梁志宏 《微生物学报》2022,62(11):4414-4430
【目的】预测并分析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中存在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GPCRs)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探究赭曲霉GPCR超家族蛋白的结构及所接收配体的聚类情况以及与其他同源蛋白的进化关系,为深入开展赭曲霉中GPCRs的定位、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望从G蛋白信号途径角度抑制赭曲霉毒素的产生,进一步控制粮食的真菌毒素污染。【方法】基于已经报道的曲霉属典型GPCRs序列,在赭曲霉全基因组中进行BLASTp比对以获取候选GPCRs蛋白。通过SMART及多种软件进行保守结构域,特别是跨膜结构的分析,进一步分析候选序列的理化性质、信号肽、二级结构及亚细胞定位等特征。最后,利用MEGA构建赭曲霉中GPCRs与同源蛋白的系统发育树进行遗传关系的比较。【结果】明确赭曲霉存在 15个具有典型7次跨膜结构的GPCRs蛋白,不存在信号肽及转运肽,均含有较高比例的α螺旋结构,15个蛋白质中有7个定位在细胞膜。赭曲霉中的GPCRs与黄曲霉等曲霉属中相应的同源序列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本研究首次对赭曲霉的GPCR超蛋白家族进行了预测,分析其结构及理化性质,探讨了其与同源蛋白的聚类情况,为深入开展赭曲霉GPCRs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0.
内壳可完整记录头足类的生活信息,是研究头足类年龄与生长的良好载体。根据2018年12月中国鱿钓船在日本海采集的261尾舍氏贝乌贼(Berryteuthis magter shevtsovi)样本,研究了其内壳长、叶轴长与个体生长的关系,尾锥宽、翼部最大宽度与性腺成熟度的关系以及叶轴、翼部和尾锥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舍氏贝乌贼内壳长和叶轴长均与胴长具有线性关系(R^(2)>0.76),与体重具有幂函数关系(R^(2)>0.77);尾锥宽和翼部最大宽度均在性腺成熟度达到Ⅲ期后增长明显。舍氏贝乌贼内壳叶轴和翼部生长速率基本相同,且远大于尾锥的生长速率。研究表明,舍氏贝乌贼内壳可用于分析个体生长,尤其在其胴体遭到损伤时更为重要,内壳宽度生长主要在个体性成熟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