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长角凤仙花Impatiens longicornuta Y.L.Chen(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其花器官的分化及其发育过程。长角凤仙花为两侧对称花,具2枚侧生萼片,唇瓣囊状,旗瓣具鸡冠状突起,雄蕊5枚,子房上位,5心皮5室。其花器官分化顺序为向心式,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原基。2枚侧生萼片先发生,然后近轴萼片(即唇瓣)原基和2枚前外侧萼片原基近同时发生;但是这3枚萼片原基的发育不同步,远轴的2枚前外侧萼片原基的发育渐渐滞后,然后停止发育,最后渐渐为周围组织所吸收,直至消失不见。花瓣原基中,旗瓣原基最先发生,4个侧生花瓣原基相继成对发生,且之后在基部成对愈合形成翼瓣;5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个心皮原基轮状同时发生。本文结果支持凤仙花属植物为5基数的花,并进一步证实了唇瓣的萼片来源;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花器官早期发育资料对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虫的触角比雌虫长;感器类型有毛形感器(1型、2型和3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和2型)、腔锥形感器、B(o)hm氏鬃毛、钟形感器共9种.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无差异,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要比雌虫的稠密.  相似文献   
99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成虫触角及其感器的形态与分布。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触角为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有9节,其中,雄虫的触角比雌虫长;感器类型有毛形感器(1型、2型和3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1型和2型)、腔锥形感器、Bhm氏鬃毛、钟形感器共9种。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无差异,但雄虫触角上的感器分布要比雌虫的稠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短波长单色光对豚鼠的屈光发育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20只出生约2周的健康雄性豚鼠,随机分成两组(n=10),分别在蓝光(430 nm)和白光(色温5000 K)下进行饲养。蓝光组为实验组,白光组为对照组,实验周期为12周。两种光照的光量子数均为每秒3×10-4μmol/cm2,测量光强度蓝光为0.527mW/cm2,白光为0.247 mW/cm2。实验前后均进行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各部分长度的测量。结果实验前两组测量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光照12周后,蓝光组屈光度增加(1.20±0.66)D,白光组减少(1.18±0.85)D,蓝光组与白光组相比平均形成约2.40 D远视,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01);蓝光组眼轴和玻璃体腔分别增长(0.77±0.12)mm与(0.05±0.10)mm,白光组分别增长(0.95±0.18)mm与(0.21±0.13)mm。蓝光组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较白光组慢(P〈0.05)。但实验后两组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和晶状体厚度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430 nm短波长单色光诱导豚鼠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延长较慢,产生远视。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加可必特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疗效。方法喘息性肺炎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雾化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实施雾化吸人,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加可必特雾化吸人治疗与系统护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96.
王檀  李国山 《化石》2012,(1):7-9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牛过多次生物灭绝事件。其中,二替纪与三叠纪之交的生物灭绝事件被认为是显生宙海洋无脊椎动物最大的灭绝事件,导致了大约95%以上的海洋物种的消失(Erwin,1994)。这一灭绝事件标志着长约2.9亿年之久的卉生代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时代——中生代的开始,因此它足一个划时代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青藏高原腹地江河源头的曲麻莱县气象站1994~2004年观测的高寒嵩草草甸优势种高山嵩草的生育期、高度、产量等指标与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定量分析研究较长时段的物候及生物量变化特征,以揭示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高山嵩草返青期和开花期的变化总体均呈"W"形,在区域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物候表现为返青期提前,开花期和枯黄期推迟,整个生长季延长.(2)高山嵩草的生物量变化在10年间呈明显的波动趋势,各月最高生物量均出现在1999年,最低生物量出现在1994年.(3)高山嵩草物候期与生长季各月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与月降水量呈弱正相关关系(P>0.05);月均气温成为本区草本植物发芽生长的先决条件,且6~8月气温与植物萌动的相关性最大.(4)生长季6~8月高山嵩草生物量鲜重和干重均与月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鲜重仅与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区,温度比降水对植物产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98.
广西雅长林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丰富,约有52属156种,其中雅长保护区几乎每座山头都有兰科植物的分布,但其种类与居群基株数量等分布不均匀,且不连续,呈现出破碎化现象,其中面积较大的局部密集分布区有16处.文中根据野生兰科植物的资源现状及生物生态学特性,针对目前兰科植物保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人畜干扰及自然条件变化等不利因素,从兰科植物维持机制角度出发,提出雅长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育为辅的保育措施与策略:保护区应加快建设的步伐,构建野生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同时对密集分布区在人畜干扰大的区域,优先拉设铁丝网围护,并派专人巡护,重点保护,确保野生兰科植物及基因库安全.  相似文献   
999.
采用常规压片方法观察了长萼堇菜Viola inconspicua Blume多倍体复合体18个种群的染色体数目,发现其中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4x=24,14个种群的染色体为2n=8x=48.讨论了长萼堇菜四倍体和八倍体种群的分布,并推测其可能的起源和造成目前分布格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用自制的海马给药装置和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和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和高频刺激(HFS)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2 nmol)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海马CA1区注射BDNF(0.1μg)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也不影响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独给予Aβ25-35相比,不同浓度的BDNF(0.1μg,0.5μg)与Aβ25-35合用组在HFS后0 min、30 min和60 min时的fEPSPs平均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BDNF预处理可有效拮抗Aβ25-35引起的LTP抑制。结论:脑内注射BDNF能够预防和拮抗由Aβ25-35引起的海马LTP损伤,提示BDNF水平的上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突触可塑性并可能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