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518篇
  191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武汉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了1962—1964年和1972—1982年对东湖大茨藻群落的研究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群落面积和生物量的逐年变化,物候相和种子发芽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植物群落对太阳能量的利用效率。最后提出了对大茨藻群落的改造问题。  相似文献   
62.
本文对藻类 Seloporella属的系统分类进行了评论。根据 Barattolo等人 ,1992年对该属的评论 ,结合对产自罗马尼亚阿朴塞尼山区 ( Apuseni Mountains) ,早白垩世的 Triploporella neocomiensis Radoicˇ ic′及与己发表的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 ,提出了 Seliporella neocomiensis的新组合 ,同时与该化石组合形态非常相似的“Diplopora”john-soni Praturlon,1964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3.
从单细胞蓝藻钝顶螺旋藻中纯化C-藻蓝蛋白,从海洋红藻多管藻纯化R-藻红蛋白.分别用高碘酸钠氧化法和戊二醛法将二者共价连接为R-藻红蛋白-C-藻蓝蛋白交联物,再用Sephadex G-200柱层析纯化.光谱分析表明,用两种方法构建的共价交联物都可以将激发能从R-藻红蛋白传递到C-藻蓝蛋白.二者相比,高碘酸钠氧化法构建的共价交联物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4.
在250 mL三角瓶中对扁藻的生长条件作了初步探索。在f/2培养基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主要营养盐的浓度分别为:NaNO30.08 g/L,KH2PO40.006 g/L,NaHCO30.8 g/L,可以使扁藻的倍增时间由原来的1.34 d缩短为0.64 d,并得出了主要营养盐含量与扁藻生物量的关系。研究表明,人尿对扁藻的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流加营养盐和人尿可使藻液浓度达4.25×106个/mL,比对照提高了36%。  相似文献   
65.
模拟自然海水营养盐浓度状况,在N、P浓度分别为10-500μg L-1 N和0.74-74μg L-1 P时,研究N、P双因子限制(N、P浓度同时降低,N:P固定为15:1)及单因子限制(保持N或P为最高浓度,只降低一种营养盐浓度)对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能较快进入对数生长期,但N、P双因子限制能明显影响其生长,在N、P浓度分别低于100μg L-1 N和15μg L-1 P时,细胞密度无明显增长;而N或P分别受限时,生长态势明显优于N、P同时受到限制的试验组,而且N、P单因子中度限制对生长影响较小。结果说明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单因子营养元素限制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使其在常常出现单营养因子限制的自然水体中维持一定生长速率和细胞密度,并有助于滤食该藻的贝类体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积累。  相似文献   
66.
针对蓝细菌代谢工程改造的需求,成功构建了可以在模式蓝细菌菌株集胞藻PCC6803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3个基因组整合表达平台,以及1个可以在多株蓝细菌中表达的广宿主穿梭表达平台。该表达平台通过选用集胞藻PCC6803中1,5-二磷酸核酮糖缩化酶/氧化酶的启动子驱动外源基因的表达,应用“SD-AUG”翻译融合的策略提高外源蛋白翻译效率,以及加入终止子序列Trbc以提高转录终止效率,实现了对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利用lacZ作为报告基因,检测了所构建表达平台pFQ20在集胞藻中的基因表达效率,结果显示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为109 Miller。同时,基于pFQ20表达平台在集胞藻PCC6803中表达了来自大肠杆菌的硫酯酶基因tesA’,蛋白印迹实验结果显示了硫酯酶的成功表达。该表达平台为在蓝细菌中开展遗传研究及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了有用的遗传工具,其构建策略为在蓝细菌中构建高效稳定的外源基因表达元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7.
刘艳  赵卫红  苗辉 《生态学报》2015,35(8):2659-2666
在东海赤潮爆发区域运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围隔生态系内多胺浓度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选用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处海水,东海原甲藻是各围隔生态系内主要优势种,没有种群演替现象发生。两种营养盐添加方式下各围隔内精胺浓度维持较高水平,都呈现先波折下降后波折上升的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变化正好相反;各围隔内腐胺浓度水平较高,变化起伏较大,其中有两个实验组腐胺整体变化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生长趋势类似;所有围隔内亚精胺浓度最低,波动较小。2011年取用中肋骨条藻赤潮爆发处海水,所有围隔生态系内优势种都发生了从中肋骨条藻到东海原甲藻的演替。各围隔生态系内腐胺浓度最高,在中肋骨条藻生长初期腐胺浓度下降,随着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所上升,实验后期随着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又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实验组精胺浓度较低,在中肋骨条藻消亡东海原甲藻出现的种群演替期间,都呈现出较大波动;各围隔内亚精胺浓度较低,在整个种群演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围隔生态系中补充营养盐,通过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围隔生态系内的多胺变化。  相似文献   
68.
<正> 漓江两岸水秀山青,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之称。但是,现今,漓江已遭到严重污染!1979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了“救救桂林风景区”的强烈呼吁。笔者近年来多次到漓江,进行了调查访问和对比观察。所见所闻确实使人感到,当年青山翠峦倒映在澄澈碧水中的清秀景色,却为如今江面上浮着串串白色泡沫、江水混浊发黑的景象所代替。漓江鱼的产量至今仅为六十年代的10%,用于江上捕鱼的鸬鹚,或因中毒死亡或因慢性中毒不能繁育,而今很难见到了。就是过去为鱼、猪、牛提供大量饲料和为农田提供大量绿肥的江中水草也大大减少了。更为严重的是,污染已危及沿江两岸居民及牲畜的健康和生存。因此,治理漓江污染的事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9.
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除藻方法一般分为工程物理方法、化学药剂法和生物方法三大类。作为庞大的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控制技术,利用工程物理方法和化学药剂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对环境友好的生物控藻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许多富营养化湖泊水华的控藻技术的研究热点转向生物控藻技术。在利用生物控藻上,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鱼类控制藻类的生长;二是以水生高等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盐及藻类; 三是以微生物来控制藻类的生长。其中由于微生物易于繁殖的特点,使得微生物控藻是生物控藻里最有前途的一种控藻方式。这些杀藻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溶藻细菌)、病毒 (噬藻体)、原生动物、真菌和放线菌等五类。国内外对杀藻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有一些报道,但都不够系统和全面, 本文以本实验室的工作为基础,较全面、系统地介绍前三类水华杀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其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70.
管藻目绿藻刺松藻LHCII复合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ritoX-100增溶刺松藻类囊体膜,经初离心,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和Mg^2 聚集作用后再离心,纯化到一种只含有分子质量为28000u脱辅基蛋白的LHCⅡ复合物,证实此种多肽为同时结合有Chla、Chlb和管藻黄素及管藻素的色素蛋白复合物,Chla/b=0.91。吸收和荧光光谱显示分离物中各种色素之间保持着良好的能量传递关系。其中管藻黄素及管藻素吸收的光能可直接传递给Chla,而无需Chlb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