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1.
链霉素抗性突变--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链霉素抗性筛选法,将经过紫外线诱变处理的纳他霉素生产菌——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13326的孢子涂布在含有链霉素最小抑制浓度(0.6μg/mL)的培养基平板上,获得了122株链霉素抗性突变株。其中纳他霉素产量高于出发菌株的有13株,产量阳性效率达到10.6%,同时获得了产抗生素能力为出发菌株1.46倍的突变株SG-56。  相似文献   
82.
幽门螺杆菌HspA融合蛋白口服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表达幽门螺杆菌的保护性抗原分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xB)的重组融合蛋白的生物工程菌株,以此制备幽门螺杆菌的口服疫苗。用PCR方法扩增hspA和ctxB两个目的的基因片段,将它们分别克隆至pSK(+)质粒上,然后插入含T7启动子ET-22b(+)的表达载体中,构建嗓基因的表达质量pET-hct,转化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HCT。经测序,hspA-ctxB(hct)融合基因片段由726bp组成,可以编码242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经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发现,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kD。融合蛋白经镍离子柱纯化、复性后,和HspA共同标记同位素^125I,然后给小鼠灌胃,结果观察到HCT组小鼠血清中的^125I的放射量要明显高于HspA组(P<0.001),且吸收峰值时间明显提前。融合蛋白中的CtxB可明显促进小鼠对HspA的吸收,HCT融合蛋白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侯选口服疫苗。  相似文献   
83.
由纤维堆囊菌产生的埃博霉素具有极大药用价值,但因纤维堆囊菌液体环境中聚团非均匀生长限制了埃博霉素的大规模生产。借助多孔陶瓷的多孔结构,可为粘细菌提供固体附着生长面,提高埃博霉素产量。利用造孔剂法制备硅藻土基多孔陶瓷,在优化制备及改性条件后,当30目木屑造孔剂用量为2.5%(质量分数),7 MPa下制得的硅藻土基多孔陶瓷性能良好,孔径集中在5μm,比表面积为23.55 m2/g,孔隙率为32%,机械强度为10.2 MPa;经1.5 mol/L FeCl3改性的多孔陶瓷对纤维堆囊菌的吸附量达36.8 mg/g。在优化固定化发酵条件后,当在30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为45 ml,固液比3:5,接种量10%,温度30℃,转速220 r/min,最初pH 7.5,发酵时间为8 d时,埃博霉素的产量达90.2 mg/L,与游离发酵相比提高了近4倍。  相似文献   
84.
为使本科学生更好地掌握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前沿研究技术,探索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构建了以达托霉素产生菌菌株改造为主线的微生物工程综合实验。在教学模式、实验内容设计、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本科学生的科研技能、科研思维和研究素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阿奇霉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蓝芩口服液。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检测和比较两组免疫功能及血清β防御素-2、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均显著下降(P 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调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以上指标水平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β防御素-2水平分别上调至(562.86±45.38)pg/mL及(607.37±47.26)pg/mL,血清D-二聚体浓度分别下调至(83.28±10.46)pg/mL及(125.94±14.83)pg/mL,治疗组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芩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明显优于阿奇霉素常规治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患儿血清中D-二聚体的水平、升高β防御素-2的水平。  相似文献   
86.
链霉菌菌株x-435是从北京郊区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的1株维吉霉素产生菌。为了提高维吉霉素的产量,采用紫外线对出发菌株x-435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在高氏培养基上产生3种菌落形态,确定草帽型的菌落为阳性突变株的菌落形态,经过筛选获得效价高于出发菌株近20倍的突变株F5-25-u-28,且传代5代后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87.
生技霉素稳定型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至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myceticus F21) 的染色体上,构建了稳定的生技霉素基因工程菌。在不加压的情况下传代,菌种携带选择性遗传标记情况、生长、发酵效价及发酵产物的TLC分析均表明此基因工程菌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且发酵效价及产物的组分均得到改善。Southern杂交证明外源基因在螺旋霉素产生菌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  相似文献   
88.
日本国立预防卫生研究所教授冈西昌则小组研究了采用遗传工程技术,不仅使放线菌大幅度增产抗生物质,而且,还可以生产出新抗生物质的方法。 冈西小组研究生产春日霉素和金丝菌素的春日链霉菌时,发现二种合目的的质粒。若将该质粒组入其他放线菌,首先必须溶解掉放线菌的细胞壁,使之呈裸露状态,方可  相似文献   
89.
发酵液内氨甲酰妥布拉霉素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应用一种以测量图象面积为指标的Zy-300A多功能抑菌圈测量仪,能够精确、稳定、快速地测定发酵液经薄层层析生物显迹后单组分氨甲酰妥布拉霉素的抑菌斑面积,然后从绘制的标准曲线中直接读取氨甲酸妥布拉霉素在发酵液中的含量,从而排除了其他组分对测定的干扰。试验证明,用Zy-300A多功能抑菌圈测量仪测定抗生素薄层层析生物显迹的抑菌斑,具有线性宽、精密度高、重复性强、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本方法的建立为抗生素的纯品检定和多组分抗生素发酵、分离和纯化提供了准确的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90.
亚硝基胍诱变选育林肯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以林肯链霉菌947-8(Streptomyceslincolnensis947-8)为出发菌株(产林肯霉素940γ/ml)。采用孢子热处理方法处理出发菌株孢子,得到变异株947-8s,产林肯霉素1080γ/ml。对947-8s菌株进行NTG诱变处理,得变异株947-8x,产林肯霉素为1218γ/ml,且生产能力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