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背景】厦门霉素A是厦门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 318菌株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活性及药用潜力。但野生型菌株中厦门霉素A的产量仅有14 mg/L,其生产水平亟待提升。【目的】通过随机诱变-抗性标记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并进行培养基优化,以提高厦门霉素A的产量。【方法】在厦门霉素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后融合一个抗性基因,用于报告整个基因簇的表达水平。对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从抗性水平高的突变菌株中筛选高产菌株,并通过培养基优化,使厦门霉素A产量显著提升。【结果】构建携带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产厦门霉素A的工程菌MT-XN作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一轮ARTP诱变,使用90 mg/L卡那霉素筛选,得到了厦门霉素A产量为101.7 mg/L的突变菌株MA-8。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在最佳培养基中MA-8菌株产生的厦门霉素A达到134.2 mg/L,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45.1%。【结论】采用随机诱变-报告基因筛选系统,可快速筛选出厦门霉素A产量大幅提升的高产菌株,为后续的药物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植物杂志》2010,(10):36-36
抗生素又称“抗菌素”,作用是杀灭导致疾病的细菌,因而对细菌引发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它对病毒引发的疾病是无治疗作用的。我们常用药中的抗生素有沙星类、霉寨类、头孢类,磺胺类等,如链霉素、氯霉素、甲砜霉素、头孢唑林、头孢拉定、头孢哌酮、阿莫西林、甲硝唑、磺安密啶、磺安甲恶唑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23.
在含克林达霉素10,ug/ml(无乙酸钠)的Balch 1号培养基中重复转种后,从甲烷短杆菌Hx菌株中选择出稳定的抗克林述霉素的自然突变株。在含克林达霉素的斜面上,抗性突变株细胞连成长链。在含克林述霉素的滚管中,抗性菌落的颤色为深灰色。在有和无克林达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21天后,抗性突变株的甲烷产量相差不大。突变株对红霉素和卡那霉素呈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莫沙必利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予饮食控制、体育运动和药物控制血糖至基本达标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莫沙必利片治疗,5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口服,连用6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肠溶片0.25g/次,1次/d,口服,连用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的变化,并比较评估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变化不显著,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或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65%vs 82.61%,χ2=5.11,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3例(6.52%)和5例(10.87%),均为腹泻,症状相对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DGP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其作用机制与其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抑制肠球菌和肠杆菌繁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5.
博莱霉素A_5、Fe~(2+)、O_2混合的化学发光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超弱发光仪测得博莱霉素A5(BLMA5)、Fe2+、O2混合物有微弱化学发光,最大发射波长约为590nm;发光强度随BLMA5或Fe2+浓度增大而增强;·OH清除剂甘露醇对发光无影响;Cu2+、EDTA、DNA对化学发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说明:BLMA5与Fe2+、O2混合可形成某种激发态复合物,并显示该激发态的形成与·OH无关,提示该激发态复合物可能是BLMA5降解DNA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26.
目的:分析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方法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4年8月-2015年6月接诊的84例慢性附件炎患者,其中42例患者在月经期结束后第4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及甲硝唑,为对照组;另外42例在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列为治疗。结论: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治疗过程安全,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7.
角膜本身无血管,毛细血管网围绕角膜缘,如果血管超越角膜缘进入透明区即为病理性。角膜新生血管不是一种独立的角膜病,而是一种病理改变。由于维持角膜无血管的平衡因素被破坏,角膜缘的毛细血管侵入角膜周边部1-2 mm,即可视为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1。随着它对感染的消除、创伤愈合、抑制免疫介导的角膜溶解有一定作用,但其结构和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血浆渗漏,造成角膜水肿、脂质沉着以及激发的角膜瘢痕化,严重影响视力;也使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CNV的生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和组织的修复,但严重影响了角膜的透明性,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破坏眼球的完整性,目前国内外对治疗角膜新生血管的药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希望通过不同的药物、不同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个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究板蓝根联合阿奇霉素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80例,均确诊为支原体肺炎,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粉针剂与阿奇霉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板蓝根提取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NF-α,IL-6,IL-8及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促炎因子TNF-α、IL-6、IL-8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TNF-α、IL-6、IL-8水平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10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板蓝根联合阿奇霉素能够明显降低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IL-10的浓度,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130.
施玉梁  徐幼芬 《生理学报》1991,43(3):286-290
By means of the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technique, the effect of aureofuscin (20 micrograms/ml, oversaturation solution) on the ACh release from motor nerve terminals and on muscle cell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investigated in phrenic nerve diaphragm preparations of the mi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aureofuscin reduced the 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 of the muscle cell slightly; (b) the frequency of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s and the mean quantal content of end-plate potential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recovered approximately to the control level; (c) the depolarization produced by aureofuscin in the muscle cell membrane was reversible and the aureofuscin-invoked facilitation in 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 discharges was Ca(2+)-dependent; and (d) aureofuscin did not block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