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从初花期大豆植株茎基部引入不同浓度碘乙酰胺(iodoacetamide,IA),叶片光合速率(Pn)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2h强光照射后抑制效应更加明显,O  相似文献   
72.
This study detail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viscoelastic behavior of some biomaterials (nacre, cattle horn and beetle cuticle) at lamellar length scales using quasi-static and dynamic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aterials' Transverse Direction (TD) and Longitudinal Direction (LD). Our results show that nacre exhibits high fracture toughness moving towards a larger cam- paniForm as the stress frequency varies from 10 Hz to 200 Hz. Elytra cuticle exhibits the least fracture toughness presenting little energy dissipation in TD. It was initially speculated that the fracture toughness of the subject materials would be directly related to energy-dissipating mechanisms (mechanical hysteresis), but not the maximum value of the loss tangent tan&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terials' elastic modulus and hardness are similar in both the TD and LD when assessed using the quasi-static nanoindentation method, but not dynamic nanoindent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eported results can be useful in the design of new crack arrest and damping materials based on biological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73.
 为了探讨水分亏缺对叶片光合机构光化学量子效率和非辐射热耗散的影响,在新疆气候生态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精确地控制滴水量,实 现不同程度的土壤水分亏缺,系统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 (Photon flux density, PFD)、叶片温度(Leaf temperature, Tleaf)以及叶片水势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轻度水分亏缺(田间 持水量的 55%~60%)叶片接受的PFD与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0%~ 75%)无差异,Tleaf略高于对照;中度水分亏缺(田间持水量的40%~45%) 在12∶00 (北京时间,下同)以前叶片接受的PFD和对照无差异,随后显著低于对照,Tleaf在整个日变化中均高于对照。 不同水分处理对 黎明 前叶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 Fv/Fm)没有影响。轻度水分亏缺叶片的实际光化学效率(PS 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φPSⅡ)、表观电子传递速率( Electron transport rate, 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Photochemical quenching,qp)的日变化与对照基本一致,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在12∶00以前和14∶00以后显著低于对 照,在12∶00~14∶00和对照无差异。中度水分亏缺叶片的φPSⅡ、ETR和qp在12∶00才显著降低,此后由于叶片出现暂时萎焉、下垂,所接受 的PFD减弱,叶绿素荧光参数缓慢恢复,且高于对照;NPQ在12∶00 以前显著高于对照,14∶00略高于对照,此后低于对照。水分亏缺导致中午 叶片水势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降低,但叶绿素a/b比值升高。因此,在田间条件下,陆地棉可通过叶片萎焉下垂运动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调 节叶片对光能的捕获,以及通过光合电子传递、热耗散水平的变化来适应水分亏缺的逆境。在中度水分亏缺条件下,陆地棉叶片萎焉下垂运动 的被动调节减少了过量激发能对光合机构的伤害,保证了光合机构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4.
在大田控制条件下,以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抗旱性不同品种冬小麦拔节期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及激发能利用分配对氮素响应的结果表明,施氮可提高抗旱性不同品种小麦叶片天线色素吸收光能的能力,虽然氮素不能改变激发能在光合碳还原(PCR)和光合碳氧化(PCO)之间的分配比例,但可提高PSⅡ总电子传递速率(JF)和Pn。低氮下不同品种小麦叶片的热耗散比例有差异,但中高氛下叶片之间无显著差异。旱地品种的鼻值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先增加后下降,而水地品种则表现为持续升高:2个小麦品种的叶片J0值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呈持续升高的变化趋势。氮素对叶片PSⅡ反应中心活性有影响.而不同抗旱性品种之间亦有差别,说明施氮可改善小麦叶片热耗散和光化学反应对激发能的竞争关系,从而增强光合机构的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75.
野外调查表明剑叶凤尾蕨能适应不同的光环境.本研究测定剑叶凤尾蕨在两种不同光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热带雨林林下和林窗生长40d后,林下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比林窗生长的植株有较多的叶片数,大的冠幅,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表观量子效率.同时,林下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有高的光化学效率和较低的非光化学耗散能力,这说明低光植物表现出有较高的能量转换能力.而两种光强生长的剑叶凤尾蕨最大光合放氧速率相似,这可能与在高光下的非辐射耗散的提高和光合机构的损伤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剑叶凤尾蕨通过光合器官的调整对不同光强的适应,以促进剑叶凤尾蕨在不同光环境的生长能力.  相似文献   
76.
考洲洋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湾, 特殊的构造使其物质交换较少, 而近年来外源污染物的积聚, 使得环境问更加堪忧。如何恢复考洲洋的生态环境, 使其成为服务于地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中应用了物理学耗散结构理论, 对考洲洋生态系统做了整体的分析, 探究了影响该海湾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实现其生态修复的可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7.
两类非耗散系统的弱持久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erron-Frobenuis定理及定性理论,讨论了环状捕食-被捕食模型及文[1]中提出的一类食物链模型为非耗散系统的条件及模型为非耗散系统时的弱持久性问题,得到其弱持久的判别准则,解决了文[1]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以‘泰农18’小麦为材料,于2012—2013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农民习惯栽培模式(FP)、超高产栽培模式(SH)和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H)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小麦光能截获量、光能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籽粒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SH模式小麦全生育期的光能截获量、光能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产量显著高于FP模式.相对于FP模式,虽然HH模式的小麦全生育期光能截获量较低,但其光能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及收获指数均显著提高,从而使其籽粒产量显著提高.相对于SH模式,虽然HH模式的籽粒产量在高、低肥力水平下分别降低3.8%和2.8%,而氮、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在两肥力水平下分别提高26.4%、68.5%、92.6%.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以“降肥、增密、延播”为技术特点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推荐的优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9.
生长环境光强对两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中演替后期种绒毛番龙眼和先锋树种山黄麻为材料 ,于雾凉季测定了不同光强下生长的 2种树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和比叶重 (L MA) ,探讨了不同生态习性热带雨林树种幼苗对光强的适应及光保护机制。发现在一定光强范围内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加 ,2种树苗 L MA、荧光的非化学猝灭 (N PQ)、类胡萝卜素(Car)含量、Car与叶绿素 (Chl)之比升高 ,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也有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 ,Chl含量降低 ,2种树苗均能通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适应不同的光强环境。相同的生长光强下 ,绒毛番龙眼光抑制明显比山黄麻重 ,山黄麻适应强光的能力强。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增加 ,山黄麻 N PQ增加不显著 ,热耗散较少 ,相同光强下其 Pmax显著高于绒毛番龙眼。绒毛番龙眼则相反 ,其热耗散随生长环境光强的升高显著增多 ,但 Pmax差异不显著。表明先锋种山黄麻主要通过提高 Pmax利用光能防止光合机构光破坏 ,而演替后期种绒毛番龙眼却较大程度通过增强非光化学猝灭来耗散过量光能。上午人为降低光强度对先锋种山黄麻影响不大 ,但可以明显缓解绒毛番龙眼的光抑制 ,表明上午一定程度的遮光 (如有雾 )可减缓绒毛番龙眼光抑制  相似文献   
80.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和底物,影响着光合作用的进程和光合产物的数量.利用Li-6400-40B同时测量大豆叶片在不同CO2浓度(300、400、500和600 μmol·mol-1)下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合作用对光的响应曲线,并用构建的光合作用对光响应机理模型拟合这些光响应曲线,获得大豆叶片一系列的光合参数、生理生态参数和捕光色素分子的物理参数.结果表明: 电子利用效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光能利用效率和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CO2浓度下的最大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内禀(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CO2浓度下的最大羧化效率的差异不显著.CO2浓度的大小对光合作用中原初光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即高CO2浓度有利于减小捕光色素分子处于最低激发态的最小平均寿命,以提高光能传递的速度及增加大豆光合电子流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