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
92.
本研究使用ATP特异性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为基础的荧光蛋白传感器(Ateam1.03-nD/nA),分析了4种外源信号分子(细胞外ATP、Ca2+、H2O2和NO)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幼苗叶绿体和细胞质中ATP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质ATP水平整体高于叶绿体,在4种不同浓度的信号分子处理下,叶绿体Ateam1.03-nD/nA的FRET比值仅在1.2 ~ 1.8波动;细胞质Ateam1.03-nD/nA 的FRET比值仅在2.2 ~ 3.0之间波动,未产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在以上外源信号分子的作用下,植物细胞质和叶绿体ATP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93.
使用自主研制的酶生物传感器型农残检测仪进行农药残留检测,通过筛选可测果蔬种类、调整优化样品处理大小、样品加标后静置时间、样品与提取液比例和振荡提取速度,提高检测用酶对农药的抑制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农药检出限、提高回收率的目的。主要设置的参数如下:样品处理方式分为打碎、切碎(切成1 cm×1 cm和1. 5 cm×3 cm大小);加标后静置时间为5 min、15min、30 min、60 min和90 min;料液比为1∶1、1∶2. 5、1∶5、1∶7. 5和1∶10;振荡提取速度为0 r/min、110 r/min、190 r/min和225 r/min;主要测定的农药为毒死蜱。结果发现,不同果蔬品种对固定化酶的抑制率影响小,样品大小为1 cm×1 cm、加标后静置时间为5 min、料液比为1∶1、加入提取剂后的振荡速度为190 r/min为最佳前处理方式组合。酶生物传感器农残检测仪能够满足快速检测果蔬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需要。  相似文献   
94.
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致病菌作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简便、快速、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由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全新微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文中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对缠绕多路径算法技术的基本构建方法和ReInforM路由算法技术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基于缠绕多路径的ReInforM路由。  相似文献   
96.
纳米粒子具有独特的光、电和催化性质;生物物质具有识别、催化和抑制的特性;纳米粒子连接生物分子从而合成了具有生物上的电、光性质的纳米粒子—生物分子复合体。本文介绍了纳米粒子-生物分子复合体系的合成,以及这些纳米粒子—生物分子复合体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7.
核酸适体在治疗、诊断和生物传感等领域都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和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识别元素-- 抗体相比较,适体展现 出很多的优点:尺寸小,化学性质稳定,容易制备和修饰。更重要的是适体在生物传感的设计上更为灵活,因此,产生了很多高选 择性、高灵敏度的新型适体传感器。目前,很多的检测手段都被应用到适体传感器中,其中荧光的检测手段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 荧光适体传感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荧光标记给传感器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备受关 注。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免标记的荧光适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分析工作者发展更加灵敏、更加简单、更加应用广泛的 免标记荧光适体传感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DNA传感器是基于DNA分子相互作用原理设计而成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单等优点,在基因分析及其他应用领域已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分子信标是一种具有发卡式结构的寡核苷酸,由于其能够很好地识别单碱基错配序列,基于发卡式DNA的传感器较传统的单链DNA传感器有更好的检测特异性,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介绍了DNA生物传感器及分子信标的有关原理,并着重介绍了发卡式DNA的结构及其在DNA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
生物传感器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传感器因快速、低耗和易于操作等优点在基因序列测定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概述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以及几种主要生物传感器在转基因产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0.
将亲和素共价固定在表面改性后的硅片上,通过亲和素与生物素相互作用将生物素标记的噬菌体抗体GP3固定在亲和素膜层表面,当含有M13KO7噬菌体的样品经过抗体表面时,通过噬菌体与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噬菌体就会被抗体捕获,生物学信号可以通过芯片上的膜层厚度变化表现出来,这种膜层厚度变化可以被椭偏生物传感器技术识别。结果表明,GP3抗体在芯片表面形成了饱和的抗体膜层,厚度为6.9nm;M13KO7噬菌体与芯片上固定的抗体会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噬菌体被抗体捕获后形成的复合物膜层厚度为17.5nm,并且随着噬菌体浓度升高膜层厚度增加,检测含有M13KO7噬菌体的样品灵敏度为109pfu/mL。与其它研究病毒与抗体相互作用方法相比光学蛋白芯片技术具有简便快捷、无需标记待检样品和结果直观等优点,为研究病毒与其抗体相互作用以及疾病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