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光周期对三带喙库蚊发育期间体内核酸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瑞德  陆宝麟 《昆虫学报》1991,34(2):173-177
作者测试了长短光周期处理的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nynchus(Giles)各虫态与滞育及解滞蚊体内RNA与DNA的变化.结果表明:幼虫与蛹核酸含量最高,成虫期变化比较稳定.短光周期可以降低该蚊发育期间核酸的合成作用.雌蚊卵形成期间DNA相对稳定,吸血后卵巢开始发育,RNA含量明显增加,36—48小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10—15日龄的滞育蚊体内DNA比发育蚊低,解滞蚊RNA与DNA含量均比发育蚊为高.新蚊、发育、滞育与解滞蚊间DNA、RNA含量不同,DNA、RNA减少与增加可用作判断滞育发生与解除的一个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温度和营养对临界光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兆麟  贾凤友 《昆虫学报》1991,34(2):178-183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的临界光周值,在适温区内随温度的下降而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生长阶段的油松针叶,即营养质量不同的针叶,对油松毛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存活影响明显,从而影响着油松毛虫的光周期反应.这些结果,为油松毛虫的世代发生及种群动态的预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CONSTANS(CO)及CONSTANS-like(COL)基因在光周期调控植物开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文心兰(Oncidium)品种‘金辉’为材料,分离了CO同源基因OnCOL2及另外2个COL基因(OnCOL8和OnCOL9),它们分别编码326、411和29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分析预测它们均定位于细胞核;OnCOL2、OnCOL8有2个锌指B-box结构域和1个CCT结构域,而OnCOL9缺少B-box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有COL蛋白可划分为3组,OnCOL2与OnCOL8、OnCOL9分到了2个不同组中。OnCOL2与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CeCOL(90.77%)高度相似;OnCOL8与OnCOL9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分别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COL9和AtCOL10关系最近,它们在B-box和CCT结构域都极为保守。表达分析结果表明OnCOL2、OnCOL8与OnCOL9分别在花、根和假鳞茎中表达量最高,在叶片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趋势,且在长、短日照条件下表达的峰值及时间均存在差异,在花芽分化时期的叶片中表达量均显著上调。研究表明,OnCOL2、OnCOL8与OnCOL9基因均受到生物钟和日长调节,在光周期途径中,可能通过上调它们的表达以促进文心兰花芽的形成。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基因功能及光周期调控文心兰开花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光周期对四眼斑水龟(Sacalia quadriocellata)繁殖的影响,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对其进行光周期实验.将39只成体分成短光照组、长光照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中样本量均为7♀、66.每月用超声波技术对雌性个体进行卵泡数量、大小的检测,并用X光投射法确定硬壳卵数;每半月对雄性进行录像观察.结果表明:三个实验组卵泡数量和卵泡大小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原始卵泡从8月份开始生长发育,卵泡数量在11月份最多,尺寸在12月份也达到最大值;光周期对雌性卵泡数量和卵泡大小的发育有影响,短光照组检测到的总卵泡数高于长光照组和对照组,其中短光照组卵泡数与对照组卵泡数差异显著(P<0.05),长光照组卵泡尺寸相对于另外2个实验组显著变小(P<0.01);光周期对雌性产卵数和雄性发情强度无影响(P>0.05).光周期对四眼斑水龟雌雄个体性腺发育的作用不同,缩短光照对雌性繁殖有促进作用,延长光照对雄性发情强度在特定阶段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光周期和温度对布氏田鼠产热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李庆芬  黄晨西 《动物学报》1995,41(4):362-369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分组驯化在:(1)长光照温暖环境(LW,16L:8D,25℃);(2)长光照 低温环境(LC,16L:8D,5℃);(3)短光照温暖环境(SW,8L:16D,25℃);(4)短光照低温环境(SC, 8L:16D,5℃)。驯化四周后,长光照动物的体重比短光动物的体重有增加的趋势;四组动物的体温 没有明显差异;低温和短光照均促使静止代谢率(RMR)增加;SC组动物的非颤抖性产热(NST)高 于LW组。低温诱导肝和褐色脂肪组织(BAT)细胞线粒体蛋白增加,短光照再度地增强此作用。短 光照诱导肝细胞线粒体状态-4及状态-3呼吸活力增加,低温没有明显作用。低温和短光照均刺激肝 和BAT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提高,但后者作用强度大于前者。低温明显激活BAT线粒体 的a-磷酸甘油氧化酶的活力,短光照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短光照均能提高布氏田鼠的产 热能力,短光照与低温因子两者的协同作用增强了对布氏四鼠热能代谢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光周期和温度对中缅树()产热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低温短光照诱导中缅树()体重增加、体温降低、产热能力增强,静止代谢率增加的速度和比例高于非颤抖性产热;低温短光照刺激肝脏线粒体蛋白质量、线粒体氧化能力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显著增加;短光照也刺激褐色脂肪组织总蛋白和线粒体蛋白量、线粒体状态IV呼吸、细胞色素C氧化酶、α-磷酸甘油氧化酶及T45'-脱碘酶活性显著提高.低温和短光照促使血清T3浓度增加、T4浓度不变.结果表明,中缅树()的适应性产热特征不仅受到低温的显著影响,而且光周期也参与了适应性产热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以蛹滞育越冬,秋季低温和短光照是诱导滞育的主导因素[1]。对棉铃虫及其近缘种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澳洲棉铃虫H.punctigera(Harbwick)、烟芽夜娥Heliothisvirescens(Fabricus)的研究表明,滞育蛹和发育蛹在外部形态、呼吸代谢、抗逆性、内部器官发育、生化成分、激素水平等方面均明显不同。由于它们滞育的诱导过程主要发生于幼虫期,故其滞育和非滞育个体的某些生理生态特性差异在幼虫期即有所体现。例如,棉铃虫两类个体的呼吸代谢速率在5龄幼虫期即有所差异,到6龄…  相似文献   
18.
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褪黑素:一个多功能的光周期信号汪晓飞刘志民彭树勋(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香港)目录一、褪黑素的分泌(一)正常情况(二)异常情况1.生殖系统异常2.睡眠异常3.精神紊乱二、褪黑素的作用(一)生殖系统(二)脂肪代谢和毛发替换(三)睡眠(四)免疫系统(五...  相似文献   
19.
野生稻光周期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属不同种及部分中国普通野生稻的光周期反应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短日下能量提早抽穗,它们对短日诱导的敏感程度与染色体组有一定关系,AA染色体组的稻种,其光周期反应呈明显的多样性,中国东乡,茶酸,江永,仁化普通野生稻短日性强弱不同,与地理分布有关,即分布纬度较高的类型感光性较弱,另外还对群体内光周期反应差异及苗龄效应也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对比考察了农垦58s与7001s、8902s与培矮64s及8902s与安农S1等3个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组合的双亲、F1、B1、B2和F2世代的样本及每一个体的PE和TE的变异。无论双亲核不育基因的等位程度及栽培环境的光、温周期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都显示了如下的规律:(1)后代样本PE、TE的大小虽然形形色色,但都取决于其双亲。F1表示完全显性甚至超显性。(2)F2个体的PE或TE、尤其同一个体PE与TE的集成类型发生有规律的分离和超亲分离,产生形形色色的育性转换类型。在纯粹由雄性不育个体组成的F2不育分样本中也发生同样分离。(3)PE或TE的广义遗传力的估值都大于50%。据此推断PE、TE是两个可遗传并可供选择的独立性状;并对育性转换现象的遗传机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