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1篇 |
免费 | 300篇 |
国内免费 | 2031篇 |
专业分类
40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4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97篇 |
2021年 | 99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83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39篇 |
2015年 | 200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99篇 |
2012年 | 196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72篇 |
2009年 | 192篇 |
2008年 | 189篇 |
2007年 | 159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33篇 |
2004年 | 157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136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7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63年 | 1篇 |
1958年 | 3篇 |
195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质量的数值化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9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陕西关中平原中部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条件下深松耕(ST)、旋耕(RT)、秸秆还(SR)、免耕(NTS)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及传统耕作(TT)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模式提高了土壤肥力质量,改善了土壤物理环境条件;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除秸秆覆盖免耕处理的玉米和小麦产量低于传统耕作外,其他保护性耕作措施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小麦增产13%~28%,玉米增产3%~12%.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土壤质量指数提高了19.8%~44.0%.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生态效益,隔年深松、秸秆粉碎联合旋耕作业以及秸秆覆盖联合深松作业不仅能增加作物产量还可改善土壤质量,可在研究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2.
水稻品种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氧抑光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_2抑光合程度不同的水稻品种,SOD活性存在差异。在40%O_2下,SOD活性被诱导增加水平高、延续时间长的品种,表现O_2抑光合程度小,反之则O_2抑光合程度大。在自然条件下,强光、高温都是诱导SOD活性变化的因素。选择SOD活性高、O_2抑光合程度小的种质资源可能有利于适应对光合不利的逆境条件。 相似文献
93.
94.
烤烟伸根期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烤烟NC89、LJ851、LJ911伸根期的生长中心在地下部分。合理地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协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是此期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5%的光合速率提高,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75%之间,且此土壤水分含量有利于烤烟烟苗的蹲苗、壮苗,是烤烟生长的最佳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95.
耕作方式对东北雨养区玉米光合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北地区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玉米全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叶片光合性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土壤水热性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播种-拔节阶段,2010-2011年平地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处理0~40 e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出苗期、苗期和拔节期比传统垄作(LL)处理平均提高5.6%和5.2%、4.6%和7.3%及3.9%和4.8%,苗期5 cm土壤最低温度分别比LL处理高1.4和1.3℃.由于土壤水热条件的改善,拔节期PL和PP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等指标显著高于LL处理,而PSⅡ潜在活性(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差异,表明气孔导度和气孔限制值等气孔因素是导致光合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灌浆期叶片Pn和Tr则以LL和PL处理显著高于PP处理,这主要是由于PP处理在强降雨时期经历了涝渍灾害,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可见PL处理通过改善土壤水热条件增强了玉米光合性能,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96.
黄土高原沟壑区森林带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素含量及其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在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物群落对土壤氮素含量及形态分布的影响,本文选择退耕历史较长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安塞县洞子沟流域8种典型植物群落下0-10cm和10-20cm的土壤为对象,测定了土壤中有机氮、矿化氮、微生物量氮、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从草本群落到乔灌草群落,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均增加,整体表现为乔灌草群落>灌草群落>草本群落。然而人工刺槐林的土壤氮素水平远低于自然恢复的乔灌草群落,甚至低于灌草群落。0-10cm 土层各形态氮素均高于10-20cm 土层。硝态氮对植物群落的变化最为敏感,可作为土壤氮素水平的敏感指标。土壤有机质、pH、容重与氮素含量极显著相关,各种氮素间极显著正相关。各种氮素占总氮的比例对总氮的变化有着不同的响应,有机氮、可矿化氮和微生物量氮占总氮的比例相对稳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例随总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铵态氮占总氮的比例随总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7.
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光合和蒸腾速率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实验材料,研究在不同氮素营养条件下内生真菌(Neotyphodium lolii)感染对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整个实验中,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在中氮和高氮水平时,感染种群的净同化累积值有超过非感染种群的趋势;2)在本实验的第一处理期和第二处理期,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在第三处理期感染种群的绿色部分的干物质产量显著高于非感染种群. 相似文献
98.
YANGGuo-Hua SUJun-Ying LIBin LIUJian-Zhong LIMing XIAOYan-Mei LIJi-Yun TONGYi-Ping LIZhen-Sheng 《Acta Botanica Sinica》2004,46(3):302-310
It is reported that chromosome 1 R of rye (Secale cereale L) convey phosphorus use efficientgene (s), and 1RS/1BL translocation genotype Lovrin No. 10 is P use efficient. So we hypothesized whetherP efficient gene(s) locate on 1RS, and the high P efficiency of Lovrin No.10 is from 1RS? To test thishypothesis, we investigated the P use efficiency (PUE) of a doubled haploid (DH) population with 61 linesderived from anther culture of F1 hybrid between Lovrin No.10 and phosphorus uptake inefficient genotypeChinese Spring to see whether PUE differs between DH line with and without 1RS/1BL translocation.Acidic polyacrylamide-gel electrophoresis (A-PAGE) of gliadin and genomic DNA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were employed to discriminate 1RS/1BL translocation DH lines from the normal 1B DH lines. Among the61 DH lines investigated, A-PAGE analysis showed that 34 lines contained the 1RS/1BL translocationchromosom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 1RS-specific Sec- 1 marker bands. Furtherverification with GISH proved that 33 in the 34 lines contained a pair of homozygous 1RS/1BL transloca-tion chromosomes, only one line was a 1RS/1BL monosomic line.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Pdeficient soil to investigate grain yield, biomass, numbers of spikes per plant (SPP), P uptake efficiency(PUpE), and P utilization efficiency (PUtE) of the DH lines and their parents under -P (nil P applied) and P(60 kg P/hm2 applied) at maturity. Results showed soil P deficiency decreased the values of the first fourtraits in Lovrin No.10, but were more severe for Chinese Spring. Lovrin No.10 had higher values of all theabove tested traits at both -P and P than Chinese Spring did, but had similar PUtE with Chinese Spring.These five traits segregated, and differed greatly among DH lines under both -P and P conditions.Although the variations among DH lines exceed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the averagevalues of the DH lines were between the two parents. The average of the above five traits, and P deficiencytolerance (PDT) (measured by relative grain yield of -P/ P) we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DH lines withand without 1RS/1BL translocation.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association between 1RS and PUEand PDT in Lovrin No.10, and 1RS may not have P efficient gene(s). Therefore, in the offspring of LovrinNo.10, it is possible to combine high PUE and PDT with good quality without the negative effect of 1RS onflour quality. 相似文献
99.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氧化水产生分子氧(光合裂解水)的反应是光合作用的一个基本过程.水经过此反应释出的氧气是地球上维持需氧生命的唯一氧气来源,释出的电子、质子为光合作用中后面步骤的进行所必需.人们对这个重要过程的认识需追溯到二百年前J.Priestley 和Ingen-Housz 的开拓性的工作.那时氧气尚未发现,Priestley 观察到植物有改善空气的功能,Ingen-Housz 并进一 相似文献
100.
1 引言 传统的植物光合生理生态研究中,多用照度计来测定光照指标,它以人眼对光亮度的响应特性为基础,与植物叶片对光照的响应曲线差异很大;而太阳光谱中只有400—700nm的波段才是光合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