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106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113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范光年  王培 《植物学通报》1993,10(1):57-57,56
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是蒸发植物体内水分的主通道,而小麦叶片气孔则是由两个哑铃状的保卫细胞组成,这种保卫细胞的长度分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规律性。为了摸清保卫细胞长度在小麦旗叶上的分布规律,以便进一步研究小麦旗叶的水分生理,1989年我们采用叶片保卫细胞长度观测法,对14个小麦基因型4200个旗叶保卫细胞进行了长度测量,现将测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2.
维生素E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维生素 E(V_E)存在于细胞膜内。动物组织研究表明:它可与 O_2和 O_2~-反应,防止脂类过氧化作用,使生物膜免受损害。但 V_E 对植物组织衰老的作用,由于研究条件及对象的不同,结果却不尽一致。为此,本文研究了 V_E 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以了解 V_E 在抗衰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3.
中国蒿属植物比较形态和解剖学研究——(Ⅰ)叶表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边)形,大小不等,垂周壁平直、弓形,或者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垂周壁波浪状或波纹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有或无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有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不等细胞型、十字型、横列型和平列型。大多数种类具多细胞单列毛。多细胞双列毛和腺毛仅发现在腺毛蒿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组间存在着某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和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4.
145.
146.
147.
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3800m至5100m处生长的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单层,气孔不下陷,但叶肉中的栅栏细胞多层,有的叶表面密被表皮毛、角质膜厚,茎叶中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特征是高寒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外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8.
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间隔区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已报道的马铃薯卷叶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马铃薯卷叶病毒中国分离株(PLRV-Ch)的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经PCR扩增后克隆于pUC19质粒中,进一步用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LRV-Ch基因间隔区由197个核苷酸组成,与国外报道的荷兰PLRV-N加拿大PLRV-C,澳大利亚PLRV-A,苏格兰PLRV-S各株系核苷酸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同源率依次为99%、98%、93%、98%。  相似文献   
149.
植物的水容特征与其耐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风晾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植物器官的相对含水量、水势及比水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植物叶片阻止体内蒸腾失水的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生(Arrachishypogaea)>甘薯(Ipomoeabatatas)>大豆(Glycinemax)>玉米(Zeamays),各植物茎的保水能力相差不大;甘薯的茎、叶在风晾4h后仍未永久凋萎,其他植物的茎、叶在风晾1~3h就出现永久凋萎;花生、甘薯、大豆和玉米叶片风晚3~4h后,其水势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00,1.30,1.80和2.70mPa,花生、甘薯、大豆茎的水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95,1.40和1.30mPa;植物茎、叶的水势与其相对含水量具有较好的对数关系;植株茎、叶的比水客值范围在0.0258~0.6835mPa-1之间,叶片的比水容大于茎的比水容。因此,植物的水容特征表明不同植物茎、叶的保水、释水能力不同,因而其耐旱、抗旱性不同。玉米和大豆的耐旱性小于花生、甘薯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150.
朱砂叶螨羧酸脂酶最优测试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朱砂叶螨离体羧酸酯酶测试过程中所需缓冲液pH值、恒温时间、反应温度及底物浓度,设立4因子5水平试验,在考虑4个因子主效应和互作效应的情况下,筛选测试羧酸酯酶的最优条件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