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元宝山冷杉群落主要树木种群间联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Different indices were used based on a 2×2 contingency table to determine the interconnection of the 15 main tree populations of Abies yuanbaoshanensis community in 25m2,50m2 and 100m2 size quadrat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drates of 100m2 could exactly display the character of connection between main tree populations and whole community.There was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main tree populations in general.But most pairs of main tree populations displayed either positive or negative correlation.A few pairs displayed significant or more correlation.The interconnection of main tree populations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 of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蝴蝶种类组成及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建文  蒋国芳 《四川动物》2003,22(3):162-165
2001年8月调查表明,目前广西元宝山自然保护区已知有蝴蝶122种,隶属于11科,23亚科,85属;有4种珍稀保护种类,发现了中国新纪录种——何华灰蝶。该保护区的蝴蝶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规律,从下往上划分为3个垂直分布带:人工林与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中山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带。  相似文献   
13.
濒危植物元宝山冷杉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总被引:43,自引:7,他引:36  
元宝山冷杉是广西特有,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数量不足900株,在元宝山自然保护区设置5块样地,应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获取野外资料,对元宝山冷杉种群进行统计,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大小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并进行种群动态谱分析;应用理论分布模型和聚集强度指数进行处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元宝山冷杉种群幼苗个体比例大,大个体级死亡率较高,个体胸径超过21cm后,生命期望陡降,谱分析表明,种群的动态过程存在周期性,由于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影响及林窗效应,种群结构有波动性变化过程,元宝山冷杉种群当前仍为稳定型种群,元宝山冷杉种群呈现聚集分布,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格局有差异;幼苗,幼树阶段为集群分布,中龄阶段向随机分布发展,大树呈均匀分布,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与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密切相关,同时受群落内小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元宝山冷极群落主要树木种群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群落类型和其在演替时间轴上的前后综合出一个资源序列,样地作为资源位,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元宝山冷杉群落1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进行计测。结果表明:五尖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为4.7094;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大八角次之,分别为4.5830,4.3587,3.9660;细枝柃,灯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元宝山冷杉与其它一些优势种,如南方红豆杉,红皮木姜,南方铁杉的重叠值较大,与其余多数物种的重叠值都不大;群落中多数树种间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表明群落中主要树种对资源有较明显的共享趋势。其计测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元宝山冷杉群落结构,动态及种间关系的基础,亦可用于指导元宝山冷杉种 群的保护和混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元宝山冷杉群落主要树木种群生态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根据群落类型和其在演替时间轴上的前后顺序综合出一个资源序列 ,样地作为资源位 ,采用定量的方法对元宝山冷杉群落 16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进行计测。结果表明 :五尖槭的生态位宽度最大 ,为 4 .70 94 ;元宝山冷杉、南方红豆杉、大八角次之 ,分别为 4 .5 830 ,4 .35 87,3.96 6 0 ;细枝柃、灯笼树的生态位宽度较小。元宝山冷杉与其它一些优势种 ,如南方红豆杉、红皮木姜、南方铁杉的重叠值较大 ,与其余多数物种的重叠值都不大 ;群落中多数树种间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 ,表明群落中主要树种对资源有较明显的共享趋势。其计测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研究元宝山冷杉群落结构、动态及种间关系的基础 ,亦可用于指导元宝山冷杉种群的保护和混交林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苏宗明  黄玉清  李先琨   《广西植物》2000,20(1):1-10
根据 16 0 0 m2 样方统计 ,群落区系组成有 4 3科 6 4属的 80个种 ,平均 10 0 m2 5种 ,虽种类组成不复杂 ,其中 87.5%的属仅出现 1种 ,6 .3%的属含少数种。乔木层多数优势种为稳定型种群 ,所以乔木层优势区系成分相当稳定 ,表明该群落为一种顶极群落。 59个种子植物属只有 10个分布区类型和 4个变型 ,地理成分不复杂 ,其中热带分布 2 7属占 4 6 .6 % ,温带分布 31属占 53.4 % ;热带分布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分别占 52 .6 %和 4 7.4 % ,温带分布为北温带和东亚分布各占50 %。 2 5个乔木层树种中 ,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76 % ,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的占 16 % ,北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占 8% ,重要值指数排列前 6名的均为中亚热带地理分布类型 ,所以该群落为亚热带性质。已知 79种组成种类常绿成分占 595% ,落叶成分占 4 0 .5% ,其中以中高位芽植物最多 ,占 2 7.8% ,又以常绿阔叶中高位芽植物为多 ,占 15.2 %。 79种组成植物 ,小型叶多于中型叶 ,分别占 55.7%和 32 .9%。乔木层种类 6 0 0 m2 有 18种 ,16 0 0 m2 有 2 9种 ,均不多 ,但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亚热带地带性代表群落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和元宝山冷杉(A. yuanbaoshanensis)针叶精油化学组成成分,该文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采用GC-MS分析确定其精油化学物质成分,并基于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分别从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鉴定出化学物质21种和22种,其中15种为两种冷杉共有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资源冷杉和元宝山冷杉针叶精油中含量最高的组分,占比分别为95.94%和95.02%。两种冷杉共有成分中β-蒎烯、1-石竹烯、莰烯、α-石竹烯和异松油烯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非共有成分方面,资源冷杉中α-松油醇和α-蒎烯以及元宝山冷杉中α-依兰油烯和叶醇均具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以上结果为开发利用两种冷杉针叶精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元宝山冷杉群落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黄仕训  王才明  王燕   《广西植物》1996,16(3):239-246
元宝山冷杉仅分布于广西融水县元宝山元宝山冷杉群落为常绿针阔混交林,上层林木主要是松科植物,中、下层以樟科、茶科、杜鹃花科、壳斗科为主.元宝山冷杉群落现存大树基本上都是老龄树,林内有少量幼苗,但很难见到中龄林木,因此,元宝山冷杉种群年龄结构不完整,将被常绿阔叶树取代.  相似文献   
19.
元宝山有完整的亚热带气候垂直带谱自然景观、多种植被类型和丰富的植物资源。对元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有珍稀野生花卉有71科131属170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7属20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被子植物55科112属148种。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选出25种具有开发前景的珍稀野生花卉,提出园林配置方式,并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元宝山中山针阔叶混交林的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生活型谱和叶片特征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该针阔叶混交林种类组成较丰富、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共有维管植物96科201属379种,其中,蕨类植物19科26属33种,种子植物77科175属346种.在种子植物中,单种科和少种科(2~5种)所占比例较大(41.6%和32.5%),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山茶科(Theaceae)、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山矾科(Symplocaceae)和百合科(Liliaceae)种类较多,并含有较多起源古老的残遗植物.该针阔叶混交林的种子植物属共有12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 中国特有分布属 4属,分别是长苞铁杉属(Nothotsuga Hu ex Page)、棱果花属(Barthea Hook. f. )、匙叶草属(Latouchea Franch. )和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 Benth. );热带分布型属和温带分布型属占绝对优势(53.6%和44.0%),且热带成分所占比例略高于温带成分,表明该群落植物区系表现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性质.群落中以高位芽植物为主(60.4%),藤本植物和地面芽植物也占有较高比例(12.1%和11.1%).群落的叶级以小型叶为主(55.4%),叶片特征以单叶(85.8%)、革质叶(52.6%)和全缘叶(61.2%)为主.此外,在群落的乔木层上层,针叶树种、落叶阔叶树种和常绿阔叶树种的比例分别为23.1%、34.6%和42.3%,表明该群落的中山针阔叶混交林特点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