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1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水青树和昆栏树茎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和波谱分析方法从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 Oliv.)茎皮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甙(syringanide)、儿茶素(catech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和白桦脂醇(betulin),均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得。从昆栏树(Trochodendron aralioide Sieb.etZucc.)茎皮中  相似文献   
102.
黄土高原南部春玉米地膜栽培的水肥效应与氮肥去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黄土高原南部采用田间小区和微区试验,研究了春玉米地膜栽培下氮肥-水分-产量关系与氮肥去向。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地膜栽培(N120C)比平作栽培(N120UC)增产显著(46.7%),施用氮肥显著地发挥了地膜的增产潜力,处理N120(尿素氮120kg·hm^-2)、N180(尿素氮180kg·hm^-2)和N120M(尿素氮120kg·hm^-2+有机肥氮60kg·hm^-2),籽粒产量比对照CK(不施氮)分别增产41.8%、43.9%和34.7%,地膜栽培或施用氮肥都极大地改善了玉米水分生产效率(WUE)和降水利用率(RUE),试验中N120C比N120UC水分生产效率提高57.9%。降水利用效率提高54.5%;处理N120、N180和N120M比CK处理WUE分别提高38.4%、47.4%和32.4%,RUE分别提高42.3%、43.9%和34.7%,由于供试有机肥是半腐解的牛粪,比尿素氮素供给迟缓,所以对玉米产量和WUE提高幅度小,试验水分测定反映出,玉米利用的水分73.0%~83.7%来自降雨,表明决定春玉米产量的关键水分是生育期降水,玉米地膜栽培对氮肥去向有微弱影响,相对于平作玉米,氮肥总的回收率差异不大,但氮肥利用率下降7.3个百分点,土壤残留率上升6.4个百分点,土壤当季残留氮主要集中在0~20cm,不会发生向深层大量的淋溶和累积。  相似文献   
103.
描述了贵州水城矿区汪家寨组(晚二叠世晚期)煤核中一种脱落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叶座.这些叶座在大小和形态上与鳞皮鳞木(Lepidodendron lepidophloides Yao)很相似,很可能属于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保存类型的叶座.将鳞皮鳞木与已知几个鳞木类植物叶座属,如鳞木属、鳞皮木属、封印木属和华夏木属进行了对比,认为鳞皮鳞木具有这几个属的混合特征,将其归入上述任何一属似乎都不太妥当.该类植物有可能代表了一个新属.由于茎的其他部分构造不明以及这些叶座与生殖构造的联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文暂时采用鳞皮鳞木这一种名,其确切归属留待对其茎的其他部分的解剖构造以及与生殖器官之间的联系都清楚了以后再行决定.首次较详细地报道华夏植物区鳞木类植物叶座的解剖构造.  相似文献   
104.
干扰会导致生物结皮斑块破碎并退化。为明确生物结皮斑块破碎诱发生物结皮退化机理,以黄土丘陵区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结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干燥-复水条件下,单株和直径1 cm、2 cm、3 cm、4 cm、5 cm的藓结皮斑块内土生对齿藓的干燥速率、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和光合色素含量等的变化,以期揭示干扰后生物结皮退化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1)除单株外,干燥速率随斑块面积减小而增加,直径1 cm斑块内藓的干燥速率是直径5 cm的2倍。(2)反复干燥-复水25天后,直径小于5 cm的斑块内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低于直径5 cm斑块内藓的含量,丙二醛含量随斑块面积变化无明显规律。(3)干燥速率与斑块面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藓结皮斑块面积通过影响斑块内藓类植物干燥速率进而影响其渗透调节和光合作用能力。藓结皮斑块面积减小,藓类植物干燥速率增大,生理活性降低,是藓结皮斑块破碎诱发其退化的原因。研究从藓类植物生理的角度,阐明了干扰后藓类植物衰亡的生理学原因,为生物结皮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刘乐汉  吕杰  马媛  吕光辉  李二阳  柳沛 《生态学报》2023,43(5):1923-193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短命和旱生植物在沙漠东西走向上形成明显的种群变化梯度,那么沙漠藻类结皮土壤中微生物是否也具有类似地空间分布特征?为研究该科学问题,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沙漠东西走向上藻类结皮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布规律。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部、中部和东部区域分别采集藻类结皮土样,进行土壤理化因子分析及细菌和真菌扩增子测序,对比不同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异特征,分析微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最后根据微生物物种种类对其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结皮土壤氮素、全磷、全钾、pH以及土壤化学计量比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在沙漠不同区域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指标空间尺度上变化梯度较小。微生物α多样性结果显示3个区域藻类结皮土壤中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东部与西部区域产生明显分化;而真菌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较为均匀,未产生分化。β多样性结果显示细菌群落在西部与东部藻类结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沙漠中部为沙漠西部和东部的过渡带。门水平细菌优势菌群为蓝藻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真菌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属水平上,丰度前30个属在沙漠不同区域表现...  相似文献   
106.
许文文  赵燕翘  王楠  赵洋 《生态学报》2023,43(7):2856-2864
土壤酶是土壤养分循环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反映土壤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工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 BSCs)是近年来新型的固沙技术之一,能够显著促进荒漠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然而,目前关于人工BSCs如何影响沙区土壤酶活性及恢复速率的研究仍鲜见报道。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培育以及自然发育的蓝藻结皮和流沙表层(0—2 cm)土壤酶活性(蔗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以及BSCs的基本特征(叶绿素a和胞外多糖)进行测定,探讨了人工蓝藻结皮表层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恢复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与人工蓝藻结皮基本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工蓝藻结皮表层土壤蔗糖酶(13.03—20.51 mg d-1 g-1)、纤维素酶(45.60—47.20 mg d-1 g-1)、过氧化氢酶(12.43—23.31μmol d-1 g-1)和淀粉酶活性(91.04—153.93 mg d-1 g-1),...  相似文献   
107.
自然条件下生物结皮是藻、藓及地衣等结皮类型以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群落,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含量,目前混合生物结皮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与其群落结构的关系尚不清楚,限制了混合生物结皮土壤养分的评估。为此,研究通过测定单一组成的藻结皮、藓结皮以及80%藻+20%藓、60%藻+40%藓、40%藻+60%藓和20%藻+80%藓4个不同藻藓比例的混合生物结皮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研究了混合生物结皮土壤养分与其群落结构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1)藓结皮层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藻结皮,分别高出166.4%、77.2%、55.1%、56.2%和42.2%。(2)藻藓混合生物结皮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与组成和盖度等结构特征有关,可以通过单一类型生物结皮土壤养分含量与盖度加权预测混合生物结皮土壤养分储量。(3)混合生物结皮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铵态氮储量实测值(x)与预测值(y)拟合的线性函数分别为y=0.97x、y=0.96x、y=1.18x和y=0.92x。(4)混合生物结皮对全磷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与群落结构无关。生物结皮对下层0—5 ...  相似文献   
108.
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Pm039菌丝体中分离纯化到一种疏水蛋白并命名为Po.HYD1,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15kDa。Po.HYD1具有高度的表面活性,100μg/mL浓度下能够降低水表面张力至25.5mN/m。在1~100μg/mL浓度范围内存在6μg/mL和24μg/mL两个关键浓度,说明了不同浓度范围内自组装条件的改变。水接触角测定证明了Po.HYD1自组装膜的包被能够逆转固体表面的可湿润性。原子力显微镜分析揭示了Po.HYD1在云母表面形成厚度4.2±0.1nm"小杆层";在高定向热裂解石墨表面形成厚度3.2~3.8nm吸附层;在剧烈振荡诱导下的水溶液中形成形状相似、取向一致但体积大小不等的"耳型"颗粒。  相似文献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