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6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135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82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38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成熟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编码人组织激肽释放酶成熟蛋白的基因片段扩增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8(b)及分泌型表达载体pET2 0 (b)中 ,使其C端融合 6×HisTag序列 .转化不同受体菌 ,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SDS PAGE、免疫印记等方法对重组蛋白进行分析 .在 6株基因工程菌株中 ,均表达出分子量约30kD的激肽释放酶融合蛋白 ,其中激肽释放酶在pET2 8载体中的表达水平高于pET2 0载体 .pET2 8和pET2 0载体表达的重组激肽释放酶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约 2 6 %和 10 % .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 ,目的蛋白可与抗人血清KK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未经纯化的激肽释放酶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水解苯甲酰精胺酸乙酯 (BAEE)的能力 .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人组织激肽释放酶的高效表达 ,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和生物活力 ,这为研究其生物功能和开发基因工程药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2.
IFN-λ1是Ⅲ型干扰素家族的一个成员,具有与Ⅰ型干扰素相似的功能。此前,我们已经从毕赤酵母表达获得了可溶性重组人干扰素-λ1。然而,毕赤酵母表达中的高糖基化带来了免疫原性,影响了蛋白质的生产纯化效率。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文中构建了一种干扰素突变体 (rhIFN-λ1-Nm),定点突变潜在糖基化位点。AOX1启动子与α因子信号序列存在的情况下,用甲醇诱导成功地实现了rhIFN-λ1-Nm在毕赤酵母GS115胞外分泌表达。对rhIFN-λ1-Nm进行纯化,获得了纯度>98%的产品,并对糖化水平、分子量、二级结构、N末端序列等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rhIFN-λ1-Nm糖基化水平明显降低,蛋白质生产纯化收率显著提高,而对结构和生物活性无影响;糖基化位点突变rhIFN-λ1可以被开发为IFN-λ1的替代品,有望发展成为未来的生物免疫制剂。  相似文献   
853.
目的开发一种新的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s)的包被基质,使hESCs的培养更加简便。方法用甲醇固定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作为包被基质,人胚胎干细胞系X-01在该基质上生长,每隔5~6 d传代一次,培养10代后,对人胚胎干细胞特性进行检测,包括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相关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和分化能力。结果 hESCs在新的基质上生长良好,经10次传代后仍能保持典型的hESCs克隆形态。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免疫荧光染色Oct4、SSEA4、Tra-1-60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拟胚体。结论此种固定的基质可以大量制备,长期保存,并可以长期维持hESCs的未分化状态,为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扩增探索出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4.
从一名国内感染的艾滋病人采血,分离其外周血单核细胞(PMCs)。首先与正常的PMCs共培养,4周后检测其HIV-1p24抗原(ELISA)达到峰值。用此时的细胞及其上清分别感染Jurkat-tat、CEM、MT4细胞,可很快地在这三株细胞中检测到HIV生长,HIV在Jurkat-tat细胞中生长情况最好,同时用病人血清直接感染Jurkat-tat和MT4细胞,4周后检测其细胞上清HIV-1p24抗原(ELISA法)为阳性,但OD值很低(约为PMC共培养组的一半)。用病人的少量全血与正常PMCs共培养,得到的结果与分离病人PMCs法相近。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免疫酶法(IEA)、蛋白印迹法及HIV-1POl基因和Env基因特异引物的聚合酶链反应(PCR)等证实为HIV-1病毒。分离的HIV在Jurkat-tat细胞中连续传代,细胞被感染后2-3天即出现以大量融合细胞为主的细胞病变,感染后7-10天细胞几乎全部死亡。病毒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生长特征及致细胞病变特征不变。此病毒命名为CA-2毒株。  相似文献   
855.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MCP-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使用环磷酰胺联合强的松的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免疫球蛋白、环磷酰胺及强的松联合治疗,应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价疾病程度,记录治疗前后两组24h尿蛋白、血清IL-4及MCP-4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及血清IL-4及MCP-4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血清IL-4及MCP-4的水平,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6.
《生物技术通讯》2004,15(6):595-595
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地处中国药谷——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一家蓬勃兴起的生物制药企业。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浦东重点功能开发区,园区特设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是我国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迄今为止,已有9个国家级医药科研机构和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入驻张江。  相似文献   
857.
目的应用MSCT-3D显示技术比较正常贵州香猪、Marshall比格犬、恒河猴与人上肢带骨及躯干骨的形态学差异。方法采用MSCT分别对贵州香猪、比格犬和恒河猴进行CT全身扫描并进行图像重建,观察其上肢带骨、躯干骨形态结构与人的异同。结果比格犬、恒河猴、贵州香猪脊椎骨和肋的基本组成与人相同,脊椎骨由椎体和附件组成,肋骨包括真肋、假肋和浮肋。而脊柱曲度、各段椎骨数目、胸骨结构、肋的数目、胸肋连接、上肢带骨的组成与人不同,恒河猴的脊柱曲度和上肢带骨连接与人相同,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并由锁骨和肩胛骨共同连接自由上肢骨,比格犬和贵州香猪只有颈、胸腰、骶三个生理性弯曲,仅由肩胛骨连接自由上肢骨。结论恒河猴躯干骨和上肢带骨与人有良好的相似性,而比格犬和贵州香猪与人差别较大。MSCT-3D技术为实验动物形态学比较研究提供了一种相对无创、快速、可以在体研究并动态连续观察的科学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8.
研究假丝酵母菌的DNA异质性及药物敏感性,为预防和监控院内假丝酵母菌感染奠定基础。将临床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菌株,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鉴定菌种,经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这些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93株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68株,非白假丝酵母菌25株,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最高(100%),酮康唑其次(70.9%),氟康唑的敏感率最低(50.5%),引物1和引物2将来源不同的68株白假丝酵母菌分别分成4型(A1、B1、C1、D1)和6型(A2、B2、C2、D2、E2、F2)。哈尔滨地区的假丝酵母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且主要为A1、B1型(引物1)或A2、B2型(引物2);基因型与药敏谱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59.
人甲状旁腺激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状旁腺激素(PTH)分子由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二级结构中富含α-螺旋,该螺旋结构在与受体相互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探索PTH分子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有助于制药工业的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本阐述PTH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60.
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探讨G、D细胞及胃泌素mRNA与肠化生的关系。标本来自胃镜活检的胃粘膜。结果显示,在与大肠化生区相邻的胃粘膜,G细胞突变消失,假幽门腺化生也缺乏G细胞,而淖肠化生仍保留少数G细胞;D细胞不仅见于小肠化生,而且也出现在假幽门腺化生以及某些大肠化生区。胃泌素mRNA仅限于G细胞分布区,未出现在大肠化生区和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在大肠化生区的消失,可能由于局部杯状细胞分泌的硫酸粘蛋白改变了局部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了G细胞的分化与发育,至于假幽门腺化生区G细胞及胃泌素mRNA消失的原因还不清楚,应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