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05篇 |
免费 | 1027篇 |
国内免费 | 726篇 |
专业分类
60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79篇 |
2023年 | 81篇 |
2022年 | 112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75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28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265篇 |
2013年 | 197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255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58篇 |
2008年 | 282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206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07篇 |
2002年 | 238篇 |
2001年 | 220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45篇 |
1996年 | 132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90篇 |
1992年 | 102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85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30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53篇 |
1984年 | 21篇 |
1983年 | 1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1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目的检测本地区人群泌尿生殖道溶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对9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差异,用以指导临床的抗生素治疗。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Mycoplasma IST2试剂盒对支原体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2008—2013年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患者耐药性的差异。结果在本地区8168例疑似NGU的患者中检出支原体2564例,阳性检出率为31.39%,其中仅uu感染的患者1833例(22.44%),Uu和Mh混合感染的患者623例(7.63%),仅Mh感染的患者108例(1.32%)。仅uu感染的患者对PRI、JOS、DOT、TET、CLA、AZI、ERY、OFL和CIP九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9.8%、99.4%、96.3%、91.9%、90.O%、89.7%、69.7%、4.O%和0.5%;Uu和Mh混合感染的患者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6.3%、96.1%、94.8%、79.5%、12.0%、11.7%、1.4%、1.0%和0.3%;仅Mh感染的患者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90.7%、0%、0%、O%、14.8%和13.9%。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最为常见,Uu和Mh混合感染次之,Mh感染最为少见;对支原体的抗生素治疗首选PRI、JOS、DOT;TET、AZI、CLA可适当使用,而ERY、OFL、CIP则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32.
33.
人妊娠期间,胎盘合成大量的类固醇激素,与妊娠的启动、维持、分娩以及胎儿的发育均存在密切的关系。阐明胎盘类固醇激素特别是孕酮合成与分泌的调节机制对于寻找理想的生育调控技术和生殖保健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胎盘类固醇激素合成与分泌的调节向来是生殖生物学与妇产科学领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4.
RIVEM是一款通过球面投射的方式在平面上绘制二十面体病毒衣壳结构的软件工具,因为开发时间较早,目前无法直接识别RCSB PDB数据库中绝大多数肠道病毒的三维结构文件。为此本研究发展了将RCSB PDB坐标体系转换到RIVEM PDB坐标体系的算法,开发了基于RIVEM的人肠道病毒衣壳表面结构绘制流程,并将该流程应用到PSGL-1和SCARB2这两个重要的肠道病毒受体的研究中。结果显示:构建的流程成功的绘制了RCSB PDB数据库中人肠道病毒的衣壳表面结构。与PyMol相比,RIVEM绘制的衣壳表面结构具有信息量更大,更便于研究衣壳与受体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优点。对于广大非结构生物学专业的病毒学研究者来说,该流程能够促进RIVEM在衣壳与受体、抗体和抗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抗原表位、结构蛋白变异的监测以及肠道病毒致病机制等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该流程也能直接推广到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甲肝病毒和口蹄疫病毒在内的其他小RNA病毒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5.
通过纯化和分析人胎盘催乳素,发现其有两个等电点,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利用等电聚焦制备电泳分离了两个等电点组分,免疫学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两个组分均有活性,且活性有差别,等电点高的组分,免疫学活性强,通过N端氨基酸分析发现,两组分的N端均为缬氨酸,推测人胎盘催乳素存在亚型,为进一步研究人胎盘催乳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临床上正确地利用此激素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为确定人副流感病毒3型(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hPIV3)病毒包膜表面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糖蛋白茎部区十一肽重复序列中保守氨基酸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位点,进一步探讨HN蛋白茎部区在融合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定点突变和同源重组技术将HN蛋白茎部区十一肽重复序列中5个保守氨基酸位点(I102、P111、L114、S119、I125)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A),通过痘苗病毒-T7聚合酶系统在BHK-21细胞中表达突变蛋白,定性定量检测各突变体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结合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和半融合活性。突变体蛋白I102A、P111A、L114A、S119A、I125A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依次为野生型的6%、16%、14%、87%和4%,除S119A外其余4个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体蛋白I102A、P111A、L114A、S119A、I125A的受体结合活性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依次分别为野生型的32.2%、77.4%、74.2%、83.9%和38.7%,其中I102A和I125A的受体结合活性与野生型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体蛋白I102A、P111A、L114A、S119A、I125A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分别为野生型的66.5%、73.1%、69.1%、76.1%和72.8%,与野生型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茎部区十一肽重复序列对hPIV3HN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和受体结合活性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域氨基酸I102、P111、L114、I125具有关键作用,推测其能通过影响头部区受体结合活性或是与融合蛋白的相互作用等不同方式导致HN蛋白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7.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已经明确,HPV编码的早期蛋白E7是HPV致宫颈癌的主要相关蛋白之一。G_1/S检查点是细胞周期中不可逆的关键点,决定了细胞进入细胞周期与否,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Rb蛋白是调控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中的限速底物,是起调控作用的主要因子之一。E7通过影响pRb蛋白、E2F家族、Cyclin/CDK2复合物、p27蛋白、Dyrk1B等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来影响G_1/S检查点的正常工作,形成失控的细胞增殖。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检查点的影响,既是HPV致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能成为攻克此类癌症的突破口。本文综述了高危型HPV E7蛋白对细胞周期G_1/S检查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一种以PCR介导的、可对任意长度靶DNA片段上的核蛋白结合位点进行DNA足纹作图分析的新方法.原理是:采用被随机降解靶DNA分子作为模板,用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进行单链扩增.首先,利用某种化学试剂或酶如DNaseⅠ对已与蛋白质结合或未结合的双链靶DNA进行随机降解,在一定条件下使每一个DNA分子恰好只有一个位点被切割.然后,这些被随机降解DNA分子即可作为模板,用同位素标记的跨越整个模板的足够多条特异性引物(正向或反向)进行单链扩增.最后,扩增的单链产物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形成DNA片段梯队,而被蛋白质保护的位点则在DNA片段梯队中形成位置缺口,从而确定DNA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精确位点.该方法被应用对人干细胞因子基因5′旁侧-1190~-273区域的DNA足纹部分作图. 相似文献
39.
目的:构建一种受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启动子和mi R-145双调控的更加安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方法:在已构建的h TERT启动子调控早期复制必需基因E1A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Adzq11基础上,再将四个拷贝的mi R-145的靶序列加入到E1A的3'非翻译区,构建新型溶瘤腺病毒Adzq11-145T。应用Real-time PCR测定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中mi R-145的表达量;然后在这两株细胞中,分别转染Adzq11和Adzq11-145T对应的穿梭质粒及感染病毒本身,用Real-time PCR检测E1A表达量以测定调控效果;用病毒空斑单位法检测两种病毒的复制情况;用CCK8检测对A549和HLF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构建的新型溶瘤腺病毒Adzq11-145T在HLF中复制量明显低于Adzq11,其E1A m RNA水平和杀伤效应也显著降低。而在A549中,Adzq11-145T在E1A表达、病毒复制和溶瘤能力方面较Adzq11均无显著降低。结论:成功构建出一种新的受转录和转录后水平双重调控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Adzq11-145T,它比仅加入h TERT启动子调控早期复制必需基因E1A的腺病毒Adzq11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构建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型(HPV16)和18型(HPV18)假病毒,探索优化假病毒制备的条件,并利用制备的假病毒评价HPV疫苗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方法 将优化后的HPV16和HPV18 L1、L2和EGFP基因片段分别插入pcDNA3.1+载体中,通过多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制备假病毒。对转染试剂、多质粒共转染比例、转染时间和细胞裂解时间进行摸索优化,通过测定假病毒的滴度,确定假病毒制备的最佳条件。收获的假病毒用30%的碘克沙醇作为介质进行超速离心纯化,纯化后的假病毒用于电镜观察。利用假病毒中和试验对制备的原核表达复性蛋白HPV16 L1免疫血清以及HPV16和HPV18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免疫血清进行中和活性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假病毒,并确定了假病毒制备的最佳条件:pL1∶pL2∶pEGFP等3种质粒共转染比例为1∶0.1∶0.5,总量为4μg;转染时间为72 h,细胞裂解时间为24 h时获得的假病毒滴度最高。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HPV16和HPV18假病毒颗粒基本呈规则圆形,形态上与天然病毒颗粒相似。中和试验结果显示,当用原核表达复性蛋白HPV16 L1免疫血清中和HPV16假病毒时,并不能抑制假病毒的感染活性;但HPV16和18 VLP免疫血清能明显的抑制HPV16和HPV18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论 成功构建并制备了2种高危型HPV假病毒,并可用于中和试验评价HPV疫苗血清抗体的中和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