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0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1931篇
  619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0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483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芳  陆永跃 《昆虫学报》2014,57(11):1253-1264
【目的】为了研究热激蛋白 Hsp70, Hsp70-4和Hsp90在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抵抗逆温中的作用。【方法】在测序棉花粉蚧转录组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虫热激蛋白Hsp70基因家族的2个序列[Pshsp70(GenBank登录号为KJ909505)和Pshsp70-4(GenBank登录号为KJ909506)]和Hsp90基因家族的1个序列,[Pshsp90(GenBank登录号为KJ909507)],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检测了在不同温度(18和32℃恒温, 37, 39, 41, 43和45℃热激1 h 后26℃恢复1 h)下棉花粉蚧不同发育阶段(2龄若虫、3龄若虫、雌成虫)3种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量。【结果】Pshsp70 cDNA序列包含1 92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41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0.9 kDa和5.65; Pshsp70-4 cDNA序列包含1 96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5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71.8 kDa和5.38;Pshsp90 cDNA序列包含2 172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24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83.5 kDa和4.93。Pshsp70 和Pshsp70-4均含有Hsp70基因家族高度保守的基序,Pshsp7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烟粉虱Bemisia tabaci和家蚕Bombyx mori等昆虫的Hsp70 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 85%;Pshsp70-4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白蜡蚧Ericerus pela和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等昆虫的Hsp70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5%;Pshsp90也含有Hsp90基因家族高度保守的基序,Pshsp90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等昆虫的Hsp90 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 87%。热激蛋白基因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在18℃恒温条件下,粉蚧2龄若虫的3个PsHsps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比对照(26℃)低,在32℃恒温条件下,各龄期的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在37~45℃下热激1 h并在26℃下恢复1 h,棉花粉蚧3个龄期的3个热激蛋白PsHsps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温度的升高总体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除Pshsp70-4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与热胁迫温度的相关系数为0.225外,各龄期中3个基因的表达量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6,显著相关;43℃和45℃胁迫下,各龄期的3个热激蛋白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棉花粉蚧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与温度呈正相关,在该虫应对高温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2.
于永光  赵斌 《微生物学报》2008,27(2):209-216
设计在不同pH水平(4.3、5.1、5.8、6.8)下两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对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进行单接种、混合接种及无接种对照的盆栽实验。对紫云英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根部侵染率、SDH和ALP酶活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紫云英的生长效应与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及两种酶活成明显相关性。土壤pH升高,单接种Glomus mosseae和混合接种的侵染率也随之升高,而单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的侵染率呈现  相似文献   
63.
雄牛特异的SRY同源序列的扩增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兔、鼠SRY序列设计引物,应用PCR扩增牛的SRY序列,获得200bp的雄牛特异的扩增片段。克隆该扩增片段,获得重组质粒pCH21,进行序列分析,并与人、兔和鼠SRY的对应区域比较,具有高度同源性。用pCH21 DNA作探针与牛的基因组DNA酶切图谱杂交,显示了雄牛特异的I.7kb的杂交带。分析200bp的PCR扩增片段是牛的SRY基因片段。用同一对引物扩增人和山羊的DNA样品,也获得雄性特异的200bp的扩增片段。  相似文献   
64.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活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胸腺素α原后,观察其体外活性,了解到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在它可明显提高氢化考的松损伤后细胞的数目和MTT反应能力,氢化考的松引起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显著降低CD4+、CD8+单阳性细胞和CD4-CD8-双阴性细胞的比例,胸腺素α原不能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能对胸腺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它也可明显降低CD4+阳性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胸腺素α原对胸腺细胞氢化考的松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非通过抑制凋亡而实现。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结合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两种方法研究了香菇135菌株的交配型B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从135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1号菌株中获得了1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LErcb1-B1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LEphb1-B1。经序列比对分析,香菇的信息素受体LErcb1-B1序列与灰盖鬼伞和裂褶菌的信息素受体之间具有同源性,经SOSUI软件分析该序列具有7次跨膜结构特征。信息素前体LEphb1-B1具有CaaX基序特征。  相似文献   
66.
铅对鲫鱼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举  赵欣平  詹付凤  程凯 《四川动物》2008,27(2):201-204
在实验条件下,将鲫鱼置于1、10、40 mg/L的Pb2 溶液中静态染毒,分别在24 h、48 h、96 h、144 h测定鳃、肝、胰、肾、脑组织的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 表明,鲫鱼鳃、肝、胰、肾、脑组织中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随着铅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肾脏和脑下降最明显.  相似文献   
67.
《生命的化学》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一。本刊的宗旨是反映当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状况、研究动态,介绍有关的研究技术,帮助科研工作者交流思想和传播学术组织活动信息。《生命的化学》以提高与普及兼顾为方针,重点刊登综述性、进展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68.
海南岛番木瓜和扶桑上粉虱传双生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虱传双生病毒(Whitefly-transmitted geminivirus,WTGV)是一类广泛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上的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病毒,在分类上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的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该属的大多数病毒都由2个组分(DNA-A和DNA-B)组成,为两条闭合环状ssDNA分子,长度相似,每条为2.5-2.8kb,少数病毒为单组分,仅有DNA-A组分[1].我国自1983年报道发现双生病毒以来,在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等省区的已相继发现多种双生病毒[2~6],表明这类病毒在我国的危害有蔓延和加重的趋势.本文对从海南番木瓜(Carica papaya)和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上采集到的表现典型双生病毒症状的样品进行了分子检测,并对序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9.
70.
差异显示技术(DD-PCR)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决定了高等植物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基因起作用。因此,研究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掌握其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克隆新基因,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课题.1992年,Liang和Pardee[1]首次提出差异显示技术(DD-PCR),并且利用这一技术克隆了几个基因。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灵敏、简单和可分析低丰度mRNA的优点[2],很快成为克隆新基因和研究植物基因表达的有力工具c这项技术最初用于医学研究上,近年来已开始在高等植物研究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