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7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8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长枝木霉对禾谷胞囊线虫的寄生和致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防治潜力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室内显微观察和测定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孢子悬浮液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H.avenae)胞囊的寄生和致死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孢子寄生于胞囊的表面,并且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侵染后期整个胞囊被致密的菌丝包围,胞囊内卵的胚胎发育停止和内容物凝集,甚至有的胞囊表面突起形成深褐色的小液泡,或者胞囊破裂和溶解。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胞囊具有明显的寄生和致死作用,并且其可能的寄生和致死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胞囊诱导和提高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进而使胞囊体壁溶解和内容物外渗。处理后第18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对胞囊的寄生率为93.3%,第10天对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3.6%;经胞囊诱导后第4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活性最高为0.78和0.96 U/(min·mL),第6天浓度为1.5×108CFU/mL的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酪蛋白酶活性最高为4.03 U/(min·mL),并且诱导后其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活性随着长枝木霉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长枝木霉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胞囊具有较强的寄生和致死作用,且可能的寄生和致死作用机理主要通过胞囊诱导和提高长枝木霉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2.
从匙叶八角(Illicium spathulatum)果实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倍半新木脂素,通过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7′,8′-反式-7″,8″-顺式-5,3′,3″-三甲氧基倍半新木脂素。  相似文献   
83.
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发酵产纤维素酶及其水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里氏木霉和黑曲霉混合培养产纤维素酶,以黑曲霉孢子悬浮液的不同活化浓度及不同的活化时间来寻找2个菌种发挥最大协同作用的结合点以及所产纤维素酶的水解特性。以里氏木霉单一培养和黑曲霉单一培养为参照进行对比研究。底物为农林废弃物之一的玉米秸秆,经过蒸气爆破预处理后,用作产酶C源。结果表明:黑曲霉孢子悬浮液活化浓度为10个/mL,活化时间为12 h时,滤纸酶比酶活最高,达3.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2.25 U/mL,β-葡萄糖苷酶比酶活达1.32 U/mL,高于里氏木霉单一培养的0.57 U/mL。为进一步验证混合菌产纤维素酶的水解效果,利用混合菌产纤维酶的酶液及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酶液进行酶水解实验,当酶用量为20 U/g绝干纤维素,底物质量浓度为100 g/L条件下水解48 h,混合菌所产酶液酶解得率达70.00%,高于里氏木霉所产酶液的酶解得率63.05%。实验表明里氏木霉与黑曲霉混合培养产酶是可行的,并优于单一菌种培养。  相似文献   
84.
煤附生真菌产漆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酶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煤炭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漆酶活性菌株,经菌体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um W03。菌株所产漆酶的最适反应pH为3.5-4.5,最适反应温度45℃,类似于白腐真菌漆酶。液态发酵条件的均匀设计实验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200.00g/L、葡萄糖9.36g/L、米糠粉37.44g/L、硝酸钾4.00g/L、KH2PO43.20g/L、MgSO4·7H2O2.00g/L、CuSO4·5H2O0.005g/L、初始pH8.0;在33℃、180r/min、50mL/250mL的摇瓶培养条件下,棘孢木霉W03在孢子接种培养后48h、84h产酶量较高,分别处在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衰亡期;菌体产酶受Cu2+、联苯胺诱导,而受1-萘酚、愈创木酚和2,4-D抑制。  相似文献   
85.
贾鹭 《生命世界》2010,(7):100-101
<正>1.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进行"探究玉米的喇叭口施肥法"中,学生知道从喇叭口施入的尿素被玉米吸收了。喇叭口追肥确实是一种根外追肥法,比穴施法更增产,可最近两年推广的是全膜覆盖种植技术,此方法不用穴施法追肥,于是部分学生产  相似文献   
86.
芦笋木蠹蛾对芦笋根茎的选择及湿度对其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幼虫对芦笋(Asparagus offcinalis)青茎、白茎、贮藏根的选择性、转化率和利用率.采用Cain和Sheppard指数、Ivelev指数统计结果,该虫对芦笋根、茎的喜好性排序为青茎>白茎>贮藏根.而幼虫对芦笋根、茎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的排序为白茎>青茎>贮藏根.在白笋和青笋的食料组合中,幼虫对白笋存在负转换行为(Si=-0.31),对青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28).在白笋和贮藏根的食料组合中,该虫对白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03),而对贮藏根存在负转换行为(Si=-0.09).在室温30℃空气相对湿度(RH)为100%、76%、50%、32%和0的处理中,均以0~1日龄蛹的净失水量最高,分别为0.43%、0.88%、1.11%、1.84%和5.81%.随着蛹龄的增高,其失水率缓慢增长.蛹羽化前,高湿(RH100%)和中湿(RH76%,RH50%,RH32%)处理中蛹的累计失水率依次为4.27%,12.4%,17.8%和19.9%,而低湿(RH 0%)处理中蛹的失水率高达40.9%.在各RH下,蛹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均与其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RH32%~100%条件下,蛹的羽化率为83.4%~90.2%,在RH0%条件下,其羽化率仅有36.3%.在不同时段,蛹的表皮渗透力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最初的2 h和8 h内,以2 h内的表皮渗透力最高,达0.25μg(cm2.h.mmHg).8 h后,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蛹的表皮渗透力明显降低,24 h时仅有0.14μg/(cm2.h.mmHg).  相似文献   
87.
2000~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2008年250 m分辨率MODIS/ND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影像处理和多种统计方法分析长白山地区的植被覆盖年内和年际变化特征,并结合区划图和植被类型图对不同区域和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近9年长白山地区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春季植被覆盖略有下降,夏季植被覆盖变化不大,而秋季植被覆盖显著上升;和龙林业局、露水河林业局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较好,而朝鲜一侧、泉阳林业局和长白林业局的植被覆盖较差;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植被覆盖要高于荒草地、沼泽地、高山岳桦林和高山苔原,但后几种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增长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88.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了山茶科极濒危植物猪血木(Euryodendron excelsum)的花器官发生过程。猪血木的花为两性完全花,萼片和花瓣均为2/5螺旋向心发生,单轮排列,且有逆时针和顺时针两种方式。雄蕊的形成是先形成一个环形分生组织,然后在环形分生组织上以2/5螺旋产生5束雄蕊原基,每一束雄蕊原基的第一雄蕊原基都是在对萼的位置产生,其它的雄蕊原基在其两侧产生。3心皮顺序发生,愈合成3室单子房,柱头平截不裂。猪血木与山茶亚科的花器官发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9.
西南岩溶地区黄荆和檵木叶片结构对其生态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对生长于桂林毛村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黄荆(Vitex negundo)和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的解剖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两区的黄荆叶片表皮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1)两地的黄荆叶片背面均有浓密的绒毛,但致密程度有差异,岩溶区黄荆叶片的气孔深藏于绒毛间隙,这种结构可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因岩溶干旱带来的水分缺失.(2)岩溶区黄荆和檵木的叶片厚度、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的厚度以及栅栏组织的致密程度均大于非岩溶区,这些特征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3)岩溶区黄荆和檵木叶片的维管组织发达程度高于非岩溶区,有利于在蒸腾减小的情况下促进水分运输和营养元素的迁移,说明2种植物叶片结构特征在不同生境区的改变是其长期在岩溶区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适应性变化.  相似文献   
90.
曹瑞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3):634-634
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 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外轮较短,花丝近基部有白色膜质附属物,具花盘;子房上位,4裂,被毛。蒴果4瓣裂,果瓣长卵形或新月形,两侧扁,花柱宿存。种子距圆状卵形,表面被小疣状突起,无胚乳。花期5~6月,果期8~9月。四合木为强旱生落叶小灌木,是中国特有的孑遗单种属植物。见于草原化荒漠带,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