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研究小鼠体内l-细胞期受精卵蛋白激酶A(PKA)对M/G1期进程的影响,应用热稳定性抑制剂PKI显微注射入l-细胞期受精卵内,观察M期促进因子(MPF)及PKA活性变化以及MPF调节亚基Cyclin B含量情况。发现PKI显微注射后PKA活性低,而MPF活性在hCG后27.5h即达高峰,较对照组提前30分钟。PKI达一定浓度则MPF活性不下降,出现M/G1阻滞;与此同时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PKI注射后Cyclin B含量在M末期相当于M中期水平。结果表明,PKI显微注射抑制PKA活性后MPF活性呈高峰值,高浓度PKI显微注射可引起M/Gl阻滞,其机制与PKI干扰了Cyclin B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42.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体系正在逐渐完善,而构建优化的终身学习体系是以上各种载体的核心,任何形式的存在都是为内容的发展服务。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3.
有益微生物群(EM)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钉 《生物学通报》1998,33(5):24-24
EM生物技术是日本琉球大学的比嘉照夫教授主持研究出来的微生物菌剂。EM是有益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英文缩写,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发酵型丝状菌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的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是一种厌氧性与亲氧性兼而有<特殊菌群。这些微生物组合在一个统一体中,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具有多元功能的微生态系统,可抑制有害微生物,尤其是病原菌和腐败细菌的活动,促进植物茁壮成长。EM的功能主要有:(1)EM能促进作物发芽生长,预防某些病害的发生。国内试验证明,EM有促进甘蔗、…  相似文献   
44.
大量研究表明施用甲醇能够促进多种植物的生长,在甲醇刺激植物生长的机理中,支持碳源假说的证据最多。该研究通过考察矮牵牛甲醇代谢与甲醇刺激其生长的相关性,对碳源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MS固体培养基上添加2和6mmol/L CH3OH均可促进矮牵牛的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但2mmol/L CH3OH(低浓度)效果好于6mmol/L(高浓度),而且添加6mmol/L CH3OH会诱发较强的氧化胁迫。(2)进一步用13 C-NMR分析矮牵牛对不同浓度13 CH3OH的代谢作用发现,6mmol/L 13 CH3OH处理矮牵牛中[U-13 C]Fruc和[U-13 C]Gluc的生成量显著大于2mmol/L 13 CH3OH处理,即来自甲醇的碳源在代谢过程中虽被卡尔文循环同化为糖类物质,但这部分碳源对甲醇刺激矮牵牛的生长贡献不大。这些证据表明CH3OH代谢与其刺激矮牵牛生长的效果没有关联性,该实验结果不支持碳源假说。  相似文献   
45.
从事化合物研究的山之内公司和从事天然物研究的藤泽公司,不同文化在Astellas的新药研制中得到融合。合成研究人员,化合物等研究资源的规模在日本国内最大。能否利用公司整合产生的促进效果,将从基因组研究中获得的靶分子用于新药研制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6.
核桃楸青果皮提取液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核桃楸青果皮的氯仿、苯、正丁醇提取液,对萝卜、莴苣、稗草、马唐的发芽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黄瓜子叶叶绿素的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氯仿、苯提取液抑制供试植物发芽和生长和叶绿素的形成,不同浓度的正丁醇提取液对供试植物显示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7.
广西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解析和VBNC菌群的发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解析广西蚕沙中细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为蚕沙中菌种资源发掘和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细菌群落组成特征,同时利用常规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基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MPN培养系统解析并筛选蚕沙中可培养和活的非可培养(VBNC)状态的优势菌群,并经16SrRNA基因测序对筛选得到的菌株作初步分类鉴定。【结果】高通量测序表明,广西蚕沙样品中细菌归属于10个门、18个纲、27个目、57个科、96个属,其中4个属的丰度达1%以上,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法共获得14个属的33株可培养细菌,其中4个属(Citrobacter、Weissella、Chitinophaga、Pseudoclavi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而在MPN培养系统中,基于复苏促进因子的处理组细菌总数最大检出丰度提高了100倍,并从中共检出21株对Rpf敏感的VBNC菌株,其中6个属(Paenibacillus、Caulobacter、Roseomonas、Pantoea、Erwinia、Acinetobacter)为传统分离法中未能获得的菌属,2个属(Paenibacillus和Caulobacter)在高通量测序中未被检测到。【结论】蚕沙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方法解析蚕沙细菌组成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而且通过添加Rpf首次发现了蚕沙中存在大量过去未被认知的VBNC状态细菌,其中从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推测有3个VBNC菌株为潜在新种。此研究结果为深入挖掘蚕沙中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新的视角与途径,为蚕沙的综合处理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8.
生物入侵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威胁,外来种与本地种的种间竞争能力会影响其能否成功入侵。本研究选用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和其本地同属种莲子草为对象,探究其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与南方根结线虫对空心莲子草与莲子草的生长及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无天敌胁迫相比,线虫处理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28.1%),但显著增加了空心莲子草的株高(52.8%)和莲子草的地上生物量(63.7%);跳甲处理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40.7%),对空心莲子草无显著影响;而跳甲与线虫的共同胁迫显著降低了莲子草的株高(35.3%)和空心莲子草的地下生物量(62.2%),显著增加了莲子草的地上生物量(69.1%);天敌胁迫对两种植物的茎粗、分枝数和根长均无显著影响。无天敌作用下,两种植物的相对邻体效应指数(RNE)均为正值,且空心莲子草的RNE比莲子草高21.3%;天敌胁迫下,空心莲子草的RNE均为负值,而莲子草的RNE在线虫或跳甲单独胁迫下为正值,在线虫和跳甲共同胁迫下为负值。表明地上-地下天敌互作可以使两种植物的种间关系发生改变,并可能促进空心莲子草的入侵。  相似文献   
49.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维持和变化机理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不仅受到土壤环境的深刻影响, 也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由于自然群落中土壤环境和植物多样性协同影响土壤微生物, 难以区分和厘清植物多样性和土壤环境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构建的各自影响。该研究基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构建的人工草地群落, 比较分析了3种优势禾本科牧草单播和混播及施肥处理13年后, 土壤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主要结果: 1)与各单播处理相比, 3种牧草两两混播一致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 其中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 而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和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减小; 牧草混播对土壤真菌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2)牧草混播显著降低了土壤pH和土壤全氮含量, 增加了土壤全磷含量; 施肥显著降低土壤pH, 增加了土壤速效磷含量; 但这些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不足以解释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在处理间的差异。3)施肥显著提高了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 降低了植物物种丰富度, 土壤细菌多样性随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减小, 而与植物生物量变化无关。该研究在野外条件下, 通过长期控制实验揭示了高寒草地禾草混播并不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为高寒地区牧草混播人工草地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多次出现,多以胚芽鞘或茎段的弯曲为背景。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指: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到底生长素抑制生长指的是什么?是不长,还是越来越短?许多老师和学生对这一点的认识都存在疑惑,我觉得促进和抑制生长都是相对而言的,是和正常生长情况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