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经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高温瞬时α化大米的蛋白质酶促水解条件为:pH3.0,温度30℃,液固质量比为15,水解时间3 h,加酶量为2.0SAPU.g-1米粉。在该水解条件下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大米的酶促水解α氨基氮含量,揭示了其在高温瞬时α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2.
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伴随着活跃的血管生成是妊娠时新血管形成的关键步骤. 本研究旨在明确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 CD56+细胞)在人类早期妊娠蜕膜组织中的分布, 并观察这类细胞是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和促血管生成素2(Ang2). 免疫组化研究发现, uNK细胞(CD56+)大量存在于子宫蜕膜间质中, 主要集中在血管和腺体周围的间质组织, 蛋白水平的VEGF-A和Ang2表达于蜕膜间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 uNK细胞在子宫蜕膜间质中的阳性率与平均微血管密度(MVD)、uNK细胞的阳性率与VEGF-A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关系, 而与Ang2无相关性. 另外, 在激光微切获得的单个uNK细胞进行巢式PCR的研究结果显示, 人类蜕膜的uNK细胞能够表达VEGF mRNA, 未测得Ang2 mRNA在单个uNK细胞表达. 表明人类早孕子宫蜕膜中的uNK细胞通过表达VEGF-A, 在蜕膜化过程和胎盘早期形成时的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3.
植物腋芽生长与顶端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植物腋芽生长与顶端优势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4.
细胞生长增殖的前提是蛋白质合成。丝裂原、生长因子和激素作用于细胞,使其从m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增强。最典型的调节翻译的细胞信号通路是三磷酸肌醇激酶(PBK)通路以及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如:AKT和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其中mTOR通路通过增加磷将细胞外生长信号转变为细胞翻译水平的增加。Dorrello等研究者揭示了mTOR途径中一个新的控制翻译的信号通路,即通过对程序化细胞死亡蛋白4(PDCD4)的磷酸化使其降解,从而增强翻译水平。PDCD4通常阻断翻译并抑制细胞生长。因此,PDCD4功能的丧失将导致细胞增殖过度从而导致肿瘤。  相似文献   
95.
Li ZY  Tang CS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47-149
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是新发现的能量调节肽和摄食调节肽,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在胃、空肠、回肠、下丘脑、垂体具有高表达,其受体可能是GPR39。肥胖抑制素具有抑制摄食和降低体重,减慢胃排空速度和抑制肠道收缩,影响睡眠,调节内分泌等多种功能。肥胖抑制素和生长素来源于同一前肽原,是同一基因的不同表达产物。肥胖抑制素的发现,对于从基因水平认识机体自稳态调节机制以及活性多肽的“分子内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96.
【背景】青海省特殊生境孕育了特殊微生物资源。【目的】探究适合生活于高原生境的芽胞杆菌菌源。【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色法对萎缩芽胞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 CKL1的拮抗、产吲哚乙酸活性进行测定,并检测耐低温、耐盐性及菌株对盐胁迫下燕麦品种(Avena sativa)“青燕1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效应及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菌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分析相关功能基因。【结果】菌株CKL1对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锐顶镰孢菌(Fusarium acuminatum)表现出显著的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15 mm);与Salkowski比色液反应变红,能在NaCl浓度为13%的LB培养基及4℃低温下生长,表现出一定的产吲哚乙酸、耐盐及耐低温活性;盐胁迫下,菌株CKL1对“青燕1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叶绿素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丙二醛含量下降,增强了燕麦的抗盐性。菌株CKL1基因组全长为14 281 280 bp,与GO功能数据库比对注释到3 303个功能基因;基因组编码与脂肽类化合物itur...  相似文献   
97.
采用室内土培法,研究了砷胁迫(0,50,100和200 mg/kg)对凤尾蕨属中砷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和非砷超富集植物剑叶凤尾蕨(Pteris ensiformis)生物量、株高、叶片内源3-吲哚乙酸(IAA)含量、IAA氧化酶(IAAO)活性、砷含量、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了IAA含量与砷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研究了100 mg/kg砷处理下IAA、IAAO、3种抗氧化酶和MDA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加砷)相比,加砷处理下大叶井口边草的株高和生物量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剑叶凤尾蕨在中、高浓度砷胁迫下则显著降低;中、高浓度砷胁迫均使2种植物叶片含砷量、IAA含量显著增加和IAAO活性显著下降,但这种改变在大叶井口边草中更为显著;加砷处理使大叶井口边草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维持或增加,剑叶凤尾蕨中SOD和CAT活性虽能维持,但POD活性则显著下降,说明砷胁迫下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种植物叶片IAA含量均与砷含量成显著正相关,但在大叶井口边草中,IAA含量还与CAT活性成显著负相关。时间动态研究表明,第13天,大叶井口边草具有最高的IAA含量、最低的IAAO活性以及最低的CAT活性,而剑叶凤尾蕨中的变化规律则不明显。因此,叶片保持较高的IAA含量、较低的IAAO和CAT活性有助于大叶井口边草超量富集砷。  相似文献   
98.
利用Novozym 435脂肪酶在非水介质中催化儿茶素单体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酶促酰化反应,以增加EGCG的脂溶性。探讨了溶剂种类、水活度、加酶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酰基供体等条件对酰化反应的影响。借助液质联用仪及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表明在叔戊醇体系中,脂肪酶可催化EGCG与丁酸乙烯酯的反应,酰化后EGCG主体结构不变,其分子中引入了四碳链的烷基。对修饰后EGCG抗氧化活性的评价表明:在相同的添加量下,酶修饰EGCG活性略低于未改性EGCG,但是清除DPPH·、O-·2自由基能力总体高于TBHQ、维生素C,清除·OH自由基能力低于TBHQ,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99.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T3541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1772T)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PCR-RFLP实验方法,解析206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EPO基因SNP/T3541G.结果:中国北方汉族人辟EPO基因SNP/T3541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SBCP)对类固醇诱导的去卵巢大鼠催乳素(pro-lactin,PRL)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脉冲的影响。方法 6周龄子宫颈未开口的青春期SD大鼠实施双侧卵巢摘除手术,康复1周或3周后以类固醇替代方法诱导PRL和LH脉冲,处理组同时按1000 mg/(kg.d)的剂量以SBCP灌胃,通过颈导管采集血样,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LH和PRL浓度。结果对于术后康复1周的大鼠,SBCP对LH脉冲振幅起到增强作用,而对PRL脉冲没有影响;对于术后康复3周的大鼠,SBCP对LH和PRL脉冲振幅均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卵巢摘除后立即给予SBCP可减弱这种降低作用。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注射的同时,补充羊骨胶原肽,不仅仍可诱导LH和PRL脉冲的产生,还可预防由于卵巢摘除带来的骨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影响,因而是对现有类固醇替代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