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91.
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细胞凋亡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超微结构,以探讨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表明,红豆草根瘤侵染细胞核的超微结构随细胞发育程度不同而不同.在幼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体积较大,近似圆形.在即将成熟和成熟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膜有内陷现象,其核仁常具有核仁泡和核仁联合体.在早期凋亡的侵染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减小,形状变得不规则,核膜出现大量内陷,在其表面形成许多大的突起和深的沟槽,有时还有内质网、线粒体、小液泡和细菌等位于核膜的内陷处,而且核仁也开始裂解.在后期凋亡的侵染细胞中,除细菌解体外,还出现核仁消失,核膜破裂,核质外流,并在细胞质中形成一些电子密度很高,无一定形状的团块状物质.  相似文献   
92.
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根际AMF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物学报》2017,(8):1061-1071
为调查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资源的分布情况,从山西、浙江、江西、广东、四川和云南的12个地点采集南方红豆杉根际土样及根样进行AMF孢子的分离、鉴定及侵染率统计。共分离获得AMF 3属36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 13种,占36.1%;球囊霉属Glomus 20种,占55.6%;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3种,占8.3%。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在12个样地都有分布,而盾巨孢囊霉属仅在浙江-1、浙江-3、浙江-5采样地有分布。空洞无梗囊霉A.cavernata和光壁无梗囊霉A.laevis为南方红豆杉根际的优势种。各采样点孢子密度分布在33–925个/50g干土之间,平均孢子密度为242个/50g干土。各采样点的物种平均丰度10.3种,其中以云南采样点丰度最高,广东采样点丰度最低。各采样点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在1.12–2.55、0.57–0.91之间。AMF均可侵染不同采样地南方红豆杉根系并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为18%–82%,侵染级别为2–5级。各采样地天然林中的总球囊霉素和易提取球囊霉素的含量整体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93.
球孢白僵菌在红火蚁体表侵染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b04菌株分生孢子对红火蚁Beauveria bassiana 工蚁体壁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 分生孢子多分布在红火蚁工蚁节间膜、胸部的褶皱、气门、体壁的凹陷部位、刚毛窝附近, 以及着生较密刚毛的足上。萌发的分生孢子在节间膜以及体表缝隙、刚毛窝及刚毛稀少的凹陷部位、胸部褶皱和足胫节处入侵。分生孢子在附着12 h后开始萌发, 接种后18 h附着在节间膜处的孢子首先侵入成功, 接种后24 h刚毛窝附近孢子萌发入侵, 接种后60 h胸、腹和足等部位的孢子均成功穿透侵入表皮。分生孢子可以直接以芽管侵入表皮, 也可以产生附着胞再侵入。  相似文献   
94.
以田间栽培的‘国庆1号’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Guoqing No.1’)/枳(Poncirus trifoliata)和‘国庆4号’温州蜜柑(C.unshiu ‘Guoqing No.4’)/枳为试材观察丛枝菌根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泡囊、丛枝、侵入点、根内菌丝、根外菌丝、根外厚垣孢子等结构出现在柑橘根系中,说明柑橘属于典型的丛枝菌根植物。丛枝菌根结构中泡囊出现概率较小,丛枝随处可见,侵入点多样化。丛枝菌根的结构主要存在柑橘根段的伸长区和成熟区,首次观察到根冠和分生区也有侵染。  相似文献   
95.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6.
对我国云南和海南龙脑香科植物的天然原始林和人工林AM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对从46处龙脑香林采回的19种龙脑香科树种的根系和根际土壤样品,分别进行显微观察和分离AM真菌的孢子,发现在所调查的19个树种中,所有树种的根系都有不同程度的AM真菌的侵染,高者可达50%,平均为21%,其中在大多数根样中发现有泡囊生成;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分离到大量的孢子,其孢子密度从7~132个/20ml土样不等,平均为58个。对所分离到的孢子进行鉴定,发现无梗囊霉属和球囊霉属的孢子占大多数,其频度和相对多度分别为33.25和46.89;18.04和30.80。研究结果表明,龙脑香科不仅仅能够形成外生菌根,而且也能象大多数热带林木一样能够广泛的形成丛枝菌根。  相似文献   
97.
蒙古韭共生真菌及其菌根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玉英  闫伟 《菌物学报》2004,23(2):286-293
本文对生长于内蒙古中西部草原和荒漠地区的蒙古韭Alliummongolicum进行了菌根侵染状态的调查研究。发现蒙古韭的根系有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其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韭菌根侵染率不同,由8.76%至36.12%,侵染率与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关系不显著。从7个样点的蒙古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丛枝菌根真菌26种:无梗囊霉属5种、球囊霉属18种、内养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各1种,并有1个未知属种。由此可见,球囊霉和无梗囊霉2个属的种出现频度占绝对优势。除了聚生球囊霉Glomusfasciculatum在沙坡头出现最多外,其它样点中Acaulosporasp.1、缩球囊霉G.constrictum、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和卷曲球囊霉G.convolutum都有较高的出现频度。尽管不同样地蒙古韭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种的丰富度及孢子密度有差异,但样地之间的优势种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98.
花生种皮蜡质和角质层与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曲霉侵染花生的研究表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高于种皮完整的,种皮对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起着重要屏障作用。采用氯仿去除种皮蜡质,用KOH或角质酶去除种皮角质层后,种子黄曲霉感染率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显著提高。种皮蜡质和角质层同时去除的与种皮破损的黄曲霉感染率和毒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种皮的抗性成份主要是蜡质和角质层。种皮蜡质含量测定和种皮表面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蜡质的含量和角质层的厚度与品种的抗性有关。抗性品种种皮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种皮蜡质提取物在体外抑菌效果不显著。说明蜡质的抗性作用主要是物理性阻止黄曲霉菌的穿透。  相似文献   
99.
gfp基因标记的重组杆状病毒对棉铃虫幼虫的侵染历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携带杆状病毒极晚期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驱动gfp表达的重组病毒rHa FGP感染棉铃虫三龄幼虫 .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取样 ,分离不同组织 ,制片 ,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的表达 .结果发现 ,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 ,荧光产生的部位出现更替 ,随后荧光强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荧光出现的先后初步推断出杆状病毒对昆虫幼虫的侵染路线 :中肠上皮→血淋巴→气管系统→脂肪体 真皮 .在幼虫感染后 12h荧光即出现于中肠细胞中 ,表明此时已有极晚期蛋白表达 .说明利用杆状病毒极晚期基因启动子驱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 (cry)表达 ,从而提高杆状病毒的杀虫毒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