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阳吉昌  熊松   《广西植物》1985,(1):31-37
<正> 甑皮岩洞穴遗址,位于北纬25°17′,东经110°17′。在桂林市南郊,距市中心约九公里,桂林去阳朔公路的右侧,独山的西南麓。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和桂林市文管会联合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直至1973  相似文献   
92.
王思元  曾琦琛 《生物信息学》2018,25(10):104-109
柏林墙是柏林近代史上重要的一段政治事件遗迹与历史见证。从1990年6月至今,柏林政府对柏林墙遗址地区进行了不同层面的保护和开发。梳理了柏林墙与柏林城市发展的关系,从政府工作、遗址构筑物与户外公共空间3个方面,研究了柏林墙遗址地区的保护与规划内容,认为针对柏林墙遗址地区,德国政府及人民对历史予以足够的尊重,以政府为主导的多维度、持续性的规划工作对遗址地区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灵活多样、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营造方式与丰富的纪念性活动,使得衰败的地区得以激活和复兴,为中国遗址地区保护与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3.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体和牙齿患龋率以评估人群患龋情况,进而分析顶蛳山遗址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探讨了食物构成、饮食行为与社会经济等。统计结果表明,顶蛳山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较高。患龋率在两性、葬式、年龄段间都存在差异,女性患龋程度要高于男性;不同葬式之间差异也显著,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的比例和程度也随之加深。通过与其他8组新石器时代国内遗址人群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的对比,我们看到包含顶蛳山在内的三组华南渔猎采集遗址的个体和牙齿患龋率都要高于其他遗址,农业遗址的人群要低于华南遗址的患龋率,而混合经济遗址的患龋率最低。龋齿的出现与人类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关系密切。据此,我们推测顶蛳山及其他两组华南遗址的高患龋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关系密切,但这与一般所认为的农业的出现没有联系。三组遗址都是以渔猎采集主导的社会经济形态,并且这时期农业并未传播至华南地区。因此我们的分析表明高患龋率与农业并没有必然联系,而华南地区当时人群所食用的碳水化合物可能源于当地的块茎类和含蔗糖类植物。  相似文献   
94.
河北阳原小长梁遗址哺乳类化石及其时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小长梁遗址中的旧石器以小型石器为主,打制技术相当进步,其类型与欧洲某些更晚期的旧石器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与旧石器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则是泥河湾早更新世的重要成员,古地磁初步测试结果接近167万年。  相似文献   
95.
海城仙人洞遗址出土钻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玉才 《人类学学报》1995,14(3):219-226
本文运用实验考古学方法,在模拟制作和使用脉石英钻器的基础上,记述了用脉石英钻器钻孔所产生的使用微痕的特点,并讨论了制作疤与使用微痕的区别,进而对海城仙人洞遗址出土的从形态上鉴定为钻器的标本做微痕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中后部分所见使用微痕基本具有钻孔形成的特点。因而这部分石器的功能应该是钻,是名符其实的钻器。  相似文献   
96.
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年代位置初探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沈冠军  刘军 《人类学学报》1997,16(3):221-230
本文报道了贵州盘县大洞16个新生碳酸岩样铀系年代,洞厅前区偏北侧的表面钙板在距今~13万年前形成,该地段因此不存在晚于中更新世的文化堆积,发掘区堆积之上的第二钙板层的生成年代为距为~20万年,若以此速率类推,形成厚~20米的大洞堆积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可能较大,有2棵小石笋端的年代为~33万年,可代表其延伸钙板下伏堆积所含石制品的最小年龄,上述年代界线表明,大洞中迄今已知贵州最古老,居住时间最长的人类  相似文献   
97.
曹俊阳 《化石》2016,(1):53-55
六七月间,从太平洋而来的湿润季风并没有深入到位于银川东部19公里的水洞沟.骄阳烈烈,黄沙阵阵,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对这片地处半干旱半沙漠地带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并不夸张的写照. 然而,看似贫瘠的地方却往往驻扎最旺盛的生命力.就在那广袤灰黄荒原的一角,手铲簌簌落地的声音已经持续了一个月.那是一支融合着新面孔的考古队伍,怀揣着疑问从千里之外赶来.沙质的黄土随着铲尖的一起一落被层层剥开,沉睡在地层中的史前文明也逐渐显露出来.  相似文献   
98.
周口店遗址骨化石的铀系年代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99.
张萌  陈淳 《人类学学报》2019,38(4):536-546
本文回顾了1985年美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宾福德访华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认为这次中美旧石器考古合作的失败原因是两国学者之间在认识论和范式上的巨大差异。宾福德对周口店的埋藏学思考是立足于过程考古学中程理论和他自己的埋藏学探索的基础之上,并体现在他的《纽纳缪特民族考古学》和《骨骼:古代人类与现代之谜》两本著作中。宾福德中程理论和参考框架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启示和借鉴,有助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努力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考古学理论框架。这种框架需要重视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提出研究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然后根据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排除遗址形成过程中的自然改造因素,提炼人类行为的信息。最后从民族考古学类比的参考框架来达到重建文化历史、人类生存方式和文化变迁的三大目标。  相似文献   
100.
宁夏鸽子山遗址第10地点(QG10)位于青铜峡市西北约20km的贺兰山南麓。2014-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动物化石、近万件石制品以及装饰品、骨制品、结构性火塘等。本项研究基于遗址第4层出土动物化石的埋藏学初步观察认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人类是遗址中动物骨骼的富集者和改造者;QG10的狩猎-采集人群采取狩猎而非主动食腐的方式获取了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并将其完整搬运至遗址内进行后续的肢解、食肉与敲骨取髓等营养性处理过程。相对于上述动物种类而言,遗址内的小型动物则是在其营养物质之外,古人类还利用了它们的骨骼材料以制作器型规整的骨角类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