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刻槽盆是一种内壁遍布粗糙刻划纹的特殊陶器。目前,对其功能尚没有统一的认识,而淀粉粒分析无疑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遗址(5500~5300 BP)发掘出土的18件刻槽盆残片开展淀粉粒分析,在陶片上发现种类丰富的淀粉粒,其中以薏苡(Coix lacryma-jobi L.)和未定禾本科(Poaceae)为主,其次是小麦族(Triticeae tribe)、壳斗科栎属(Quercus L.)和其他根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豇豆属(Vigna sp.)、莲藕(Nelumbo nucifera)和山药(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淀粉粒相对较少。上述结果表明刻槽盆主要用于加工野生植物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在器物上发现了大量受到研磨/杵捣处理的破损淀粉粒或烹煮导致的糊化淀粉粒,这表明它们应该用于研磨/杵捣和烹煮食物。淀粉粒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先民的生业方式在不同时期发生了细微变化,薏苡和未定禾本科植物的比例虽仍占据着优势,但先民已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对这两类植物的依赖,逐渐加强了对小麦族、栎属、豇豆属和根茎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具有加工痕迹的淀粉粒进行分析,发现先民在加工各类型植物时,始终采用研磨为主、烹煮为辅的方式,刻槽盆的功能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82.
李浩 《人类学学报》2011,30(3):274-274
2011年4月30日至5月5日,"第二届世界早、中更新世两面器工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落成的韩国全谷里史前博物馆顺利举行。这是国际旧石器考古学界的一次盛会,来自十余个国家的近五十名代表齐聚一堂,交流与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一行七人参加了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83.
吉林桦甸寿山仙人洞旧石器遗址试掘报告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记述了吉林烨甸寿山仙人洞遗址试掘所发现的47件石制品及伴生动物化石12种.依动物化石和石器特征分析,将其地质时代暂定为晚更新世后段,考古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1991年5—6月间.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在吉林地区进行旧石器野外考古调查时,在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发现了寿山仙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并进行了试掘,在距洞口7米处开了一个横向1×3米深沟,出土了较丰富的文化遗物:47件石制品,少量的骨制品,以及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一些鸟类化石.  相似文献   
84.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21,40(3):349-362
中国境内分布着数千处古人类活动遗址,是早期人类演化与适应行为研究的重要区域.虽然以往的研究一直关注地学手段在解读遗址地貌和地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然而,作为正确鉴别遗址完整性和早期人类生存行为研究的遗址形成过程(或遗址成因)分析,长期以来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和关键指标的选择.本文结合古人类活动遗址保存的地貌和主要沉积物类型,...  相似文献   
85.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量较高;蕨类孢子以凤尾蕨为主。孢粉谱反映了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表土孢粉以超代表性的松属占绝对优势,可能是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松属植物作为先锋种类表现在演替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结果,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与当地植被状况相吻合。本研究在14 C测年基础上结合其它代用指标发现在剖面上部第4—8层和下部淤泥层中Rb/Sr值较高且乔灌木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加,可以解释为该段淤泥层为古洪水遗迹,洪水可能有利于对孢粉的富集。地层剖面中文化层与淤泥层呈现交互沉积,表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86.
枕头是睡眠时保持人体头颈部正常位置的一种日常卧具,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古代有机质组成的软质枕头易降解,难以在考古遗迹中保存,影响了人们对枕头成分的认识。本文选取陕西旬邑西头遗址尖子地点十六国时期(公元304-439年)两座墓葬内的枕头残留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扫描电镜显微观察、能谱分析和植硅体分析,目的是观察枕头的显微结构和分析枕头材质的组成成分。扫描电镜的显微观察发现,枕头残留物包含大量的禾本科植物表皮细胞和植硅体、少量植物纤维;能谱分析显示,枕头残留物的主要构成元素为氧、硅、碳,还包括少量的钾、镁、磷、钙、硫、氮、锰、铁等元素;植硅体分析表明,枕头残留物主要由禾本科(Poaceae)植物表皮细胞、黍亚科(Panicoideae)植物茎叶哑铃型、竖排哑铃型以及粟(Setaria italica)和黍(Panicum miliaceum)的稃壳组成。以上结果显示两件枕头主要由禾本科茎叶类植物材料和粟、黍等小米类稃壳组成,还可能夹杂少量蛋白质类物质。本研究为探讨十六国时期枕头的制作材料及其组成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于进一步探索卧具的发展历程、了解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丧葬习...  相似文献   
87.
洞门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新城镇沙女沟村东1 km处,西距丁村遗址5.1 km。2015年10月~2016年5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发掘,发掘面积27 m2。遗址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表土层、马兰黄土层(L1)、棕红色古土壤层(S1)。包括石制品、动物化石碎片、炭屑等在内的文化遗物均出土于S1中。另外在遗址西侧100 m左右的L1内采集石制品2件。石制品原料以角页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断块等。与此同时,在沙女沟村东黄土台塬的S1地层中发现多个类似的原地埋藏的石器地点,说明在末次间冰期丁村遗址群附近汾河东岸至大崮堆山之间的黄土塬区人类活动十分频繁,且持续较长时间。研究表明,洞门遗址是一个别于丁村遗址的河流相埋藏类型的临时营地,它的发现为进一步认识丁村人的活动范围、行为模式以及末次间冰期及末次冰期古人类活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8.
我国丰富的古人类遗存为研究东亚乃至全球古人类起源、迁徙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材料与数据。对已发表的2000多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年代学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发现,绝大多数遗址目前仍缺少基本的年代学数据,不足20%的遗址开展过测年,仅10%左右具有相对可靠的年代学数据,只有极少数开展了多种测年方法的交叉定年。对于80多处出土古人类化石的遗址,亦过半存在明显的年代学争议。我们对一些古人类遗址中的常见各种复杂的同沉积和沉积后改造现象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我国测年平台和测年队伍建设、考古发掘以及年代学采样与测年方法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遗址年代学研究的可能影响。基于此,笔者提出改善我国古人类年代学研究现状的可能措施,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引发对该研究领域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9.
古人口学研究包含对人口学静态参数和动态参数的研究,本文对江苏兴化蒋庄遗址良渚文化墓地进行了性别、年龄结构的分析和生育水平的估计,后者采用的是用n30+/n5+估算粗出生率的方法。蒋庄人口的性别比是105,属于正常范围。模型拟合研究发现蒋庄人口的死亡年龄结构接近正态分布,这种现象可能与婴幼儿统计漏查、成人年龄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老年"标准的定义有关。通过估算粗出生率并将蒋庄样本和其他新石器时代人骨样本进行粗出生率的对比,发现蒋庄人口的生育水平较高,可能与其环境优渥、文明进步有关。研究还表明,对新方法的尝试和对人骨样本代表性的重视是推动古人口学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
侯亚梅 《化石》2003,(4):35-37,26
在我国贵州省西南部与云南相邻的六盘水市盘县境内有一个近年来闻名远近的古人类文化遗址 ,即盘县大洞。说起它的发现与历史 ,的确有些趣闻轶事般的故事可讲。藏在深闺人未识盘县地处广西、云南和贵州三衢要道 ,自古是军事重镇、商业重埠和云南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 ,誉为“滇黔锁钥”。自有文字考证历史以来一直为各朝统治者管辖 ,是府、州、厅所在地。唐贞观八年 (公元 6 34年 )始称盘州 ,元十三年 (公元 1 2 76年 )改称普安 ,隶云南行省 ,经明朝到清宣统元年 (公元 1 90 9年 )从普安直隶厅改为盘州厅 ,民国二年 (1 91 3年 )改为盘县 ,隶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