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一种说法认为,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罐、陶杯说明那时人们就已开始饮酒,那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也有人根据史书记载,即《孔丛子·儒服》中所说的"尧舜千钟"来推测,尧舜  相似文献   
22.
李占扬 《化石》2010,(1):41-46
灵井位于许昌县西北,距许昌旧城大约15公里。由于泉水的作用,这里曾经是一片不小的水域。该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井在卫灵公庙(行宫遗址)内,故俗称灵井;一是灵公庙的铜铃随风而动,声传数里,因“铃”,“灵”同音,故称之为灵井。  相似文献   
23.
对玉溪遗址剖面53个地层样品和附近山地的9个现代表土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玉溪文化时期(6 000a.BP—7 200a.BP)孢粉组合以乔灌木为主,草本次之,蕨类孢子含量较少。乔灌木中以松属、桦木属、栎属占绝对优势;草本中藜科、蒿属含量较高;蕨类孢子以凤尾蕨为主。孢粉谱反映了较为湿润的气候特征。表土孢粉以超代表性的松属占绝对优势,可能是植被群落演替过程中松属植物作为先锋种类表现在演替初级阶段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结果,表土孢粉组合基本与当地植被状况相吻合。本研究在14 C测年基础上结合其它代用指标发现在剖面上部第4—8层和下部淤泥层中Rb/Sr值较高且乔灌木花粉百分含量明显增加,可以解释为该段淤泥层为古洪水遗迹,洪水可能有利于对孢粉的富集。地层剖面中文化层与淤泥层呈现交互沉积,表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影响到了人类活动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4.
董为 《化石》2011,(4):40-43
通过对北京猿人的化石的研究使我们了解到人类在演化过程中身体体质所显示出的进化特征,而这些进化与当时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北京猿人化石的出土地点主要在周口店遗址的第一地点,出土北京猿人化石的堆积地层厚度超过30米。这些地层以及从中出土的动物化石和北京猿人的遗物为我们研究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相似文献   
25.
丹江口水库区域是中国的南北过渡地区,蕴藏着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1994年和2004年长江水利委员会特委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旧石器、古人类遗址与古脊椎动物化石地点分别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复查,  相似文献   
26.
同号文 《化石》2011,(4):48-52
田园洞位于周口店遗址区西南6公里处,在行政区划上隶属房山区周口店镇黄山店村管辖,在北京市田园林场的地界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9°39′31″,东经115°52′19″。洞口海拔174.5米。洞穴开口朝北北西方向。  相似文献   
27.
姜寨遗址先民食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通过C、N稳定同位素分析已对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先民的食物结构和粟作农业进行了初步探索,但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如不同时期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等,依然未能深入讨论。为此,本文对姜寨遗址出土的不同时期(一期、二期)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试图揭示先民食物结构的演变历程,探索姜寨与半坡、史家先民食物结构间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人骨的δ13C平均值(-9.7±1.0‰)和δ15 N平均值(8.5±0.5‰),表明粟类食物(包括粟类作物以及依赖于粟类作物的动物等)在姜寨先民食谱中占据主要地位,且动物资源在食物中的比例相对较低。两期先民的δ13C和δ15N值,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先民一直从事粟作农业以及家畜的饲养活动。食谱分析并未发现第二期先民食用更多野生动物的证据,这可能与先民样品量相对偏少、二期先民食用的野生动物比例上升较小、动物类食物在先民食谱中所占比例较小等原因有关。对比地理位置毗邻、文化年代相近的姜寨、史家、半坡遗址先民δ13C值,姜寨(-9.7±1.0‰,N=19)与史家(-10.0±0.7‰,N=9)接近,而远高于半坡(-14.8±1.9‰,N=5),表明半坡遗址粟作农业的种植规模要逊于姜寨和史家遗址。我们认为,不同遗址间先民δ13C值的差异,可能受半坡样品量偏少、遗址间小生态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史前遗址2009年调查试掘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6月—7月,在青藏高原边缘地区调查、试掘了6处遗址,获得一批石制品、动物骨骼残片、火塘等材料。石制品多数个体较小,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细石核、细石叶等。通过对比出土材料及部分遗址测年数据判断,6处遗址的年代处于13ka BP左右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此次调查试掘,丰富了该区域人类活动的证据,对研究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古人类的适应生存过程及技术交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9.
古老村寨     
唐人吉师老诗说:“放尔千山万水身。野泉晴树好为邻。”  相似文献   
30.
在白莲洞周边的喀斯特溶洞中发现了40多处石器时代人类的文化遗址,在这些众多的史前文化遗存中,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莲洞遗址外,还有著名的柳江人遗址、鲤鱼嘴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