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中国中东部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北方旱作农业与南方稻作农业分布的交错地带。现有植物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淮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稻作农业转变为稻旱兼作农业的关键阶段。然而,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地区,尤其是淮干以南地区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该地区农业结构何时发生转变等问题至今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二期(6.2~5.6 kaBP)出土的22件陶器残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先民利用的植物性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包括稻属(Oryza spp.)、小麦族(Triticeae)、薏苡属(Coix spp.)、粟(Setaria italica (L) P. Beauv.)、黍(Panicum miliaceum L.)、栎属(Quercus spp.)、莲属(Nelumbo spp.)以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等。稻属淀粉粒的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末期,淮河中游地区先民对水稻利用基本上是延续的。粟、黍淀粉粒是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已报道发现最早的旱生农作物的证据,意味着早在6.2~5.6 kaBP期间,北方旱作农业文化与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可能就存在着食物的交流与传播。该结果对于了解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中国中东部稻作、粟作农业传播的时空路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2.
仪明洁 《化石》2013,(2):54-57
老早就听说"天下黄河富宁夏"。素有"塞上江南"美誉的宁夏,在我初中阶段上地理课时就已经扎根于头脑中,我憧憬着有一天能够造访此地,看看地图册上与毛乌素沙地近在咫尺的这片神奇沃土到底是何模样。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突然。大学伊始,最先接触的专业课是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授课老师在破碎的石核、石片中寻找其  相似文献   
123.
朱敏 《化石》2011,(3):76-78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宁夏水洞沟发现了旧石器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旧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1988年,水洞沟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4.
125.
董哲  战世佳 《人类学学报》2022,41(2):334-341
2003-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地处水阳江流域的宁国安友庄遗址开展野外调查及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50 m2,调查采集石制品3件,发掘出土石制品49件。石制品原料以中津河(水阳江一级支流)二级阶地底部砾石层中产出的石英岩砾石为主,少量为石英。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制品均为使用硬锤直接剥片。石制品主要出自中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网纹红土和均质红土中,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第四纪红土风化壳的相关研究结果,初步推断安友庄遗址古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年代延续中更新世中、晚期一段时间。虽然安友庄遗址发现石制品数量不多,但其中存在模式2技术产品,如剥取大石片的大石核、长度大于或等于10 cm的大石片,以及以手斧、大型石刀等为代表的大型切割石器,特别是比较典型的两面加工手斧在水阳江流域尚不多见。安友庄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讨论早期人类在长江下游地区的扩散与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对周原齐家东M24墓主骨骼进行了生物考古学研究,发现其右侧胫、腓骨下端1/5处为截肢后畸形愈合;胫骨生理长缩短约5 cm,足部离断后缺失。结合创伤情况、考古学背景及文献实物资料,该个体生前极有可能遭受了“惩罚性截肢”,即刖刑。商周时期刖刑的致死率极高,施刑工具可能有青铜刀锯、钻头、石块等,除拉切外还伴有砍砸行为。被刖之人康复后需拄杖行走并承担守门之责,社会地位低下、饮食状况不佳且饱受他人歧视,境遇十分悲惨。周原齐家东M24墓主是我国经过系统研究且年代最早的截肢病例,也是目前所见最为疑似刖刑的首例个体,为深入了解西周时期的刑罚体系、医疗水平及社会观念等提供了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127.
对2011年陕北神木木柱柱梁龙山晚期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按照出土单位对所有的动物骨骼进行了分类、测量和鉴定。总共鉴定出脊椎动物27个种属,包括鳖、鸟类、褐家鼠、中华鼢鼠、蒙古兔、狐、貉、狼、狗、虎、黄鼬、狗獾、野猪和家猪、奥氏马、野驴、骆驼、鹿类、黄牛、山羊、绵羊、鹅喉羚。特别是发现了目前时代偏晚偏南的马科动物绝灭种Equus(Sussemionus) ovodovi, 根据对出土动物骨骼的分析结果表明:遗址周围的自然景观以草原为主,不远处有一定面积的森林、疏林、灌丛及沙漠的自然景观。从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以羊为主情况可见他们以畜牧业经济为主,同时从事农业和狩猎采集。  相似文献   
128.
赵宇超 《化石》2014,(1):58-64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痴迷留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朴树《生如夏花》 步入考古圈子不觉已是几度寒暑,回顾过往,我与内蒙古这片祖国北疆的神奇大地已是有着深厚的不解之缘。2010年夏季,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田野考古实刿便是在赤峰市红山区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9.
贵州省普定县穿洞出土的骨器是穿洞文化的重要标志。1979年首次试掘出土的骨器基本为磨制者, 类型主要有骨锥、骨铲、骨叉、骨棒及骨针等,多采用较厚的动物骨骼的碎片为原料加工而成。一次性出土数量如此多骨器的遗址在我国非常少见, 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一个重要地点和一批有意义的文化遗物, 并对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骨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增加了我们对骨器工具的制造工艺及用途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0.
河南新郑观音寺镇黄帝口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06年调查发现后经过当年和2009年两次发掘。2009年发掘出土了76件石制品及75件动物化石,分别出自第3、4、5层,其中以第5层的发现居多。石制品原料以石英为主,个体较小, 砸击法与锤击法并用,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及断块等。其中石器3件, 分别为刮削器和尖状器。石制品面貌属北方小石器工业传统。动物化石以鹿类、食肉类和啮齿类居多, 其中少数具有人工痕迹。遗物和堆积状况表明, 黄帝口遗址为一处人类的短暂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