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差速离心法从牛脊髓中分离神经丝 ,在电镜下观察了其形态 ;应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研究了它的结构 ,发现神经丝具有长短 2种侧臂 ,二者相间排列 ,相邻长侧臂或相邻短侧臂的间距都是 2 0~ 2 2nm ;由此推测神经丝内部存在 3 /4分子交错 ;还研究了神经丝蛋白的体外组装 ,以胶体金标记的方法证明 ,中等分子量与高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 ,都能同低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共同装配成 10nm的纤维 ;同时发现 ,中等分子量与高分子量的神经丝蛋白能够组装成一种较细的纤维 ,不同于中间纤维 .  相似文献   
72.
魏钰 《生命世界》2003,(4):26-27
在园林绿化中,通常群植一些彩叶植物作色块或色带,也有将彩叶植物作为垂吊景观,植于篱垣、绿廊、山石或堡坎等处。另外,盆栽彩叶植物用于室内悬垂绿化或窗檐绿化,亦具极佳的观赏效果。为此,本文将介绍几种新优彩叶植物,以供广大读者选择。 一、花叶蔓长春花夹竹桃科,蔓长春花属。常绿半木质地被植物,茎细长,营养枝匍匐地面生长,开花枝直立,高30—40厘米。叶对生,阔卵形或椭圆形,长3—7厘米,绿色的叶片具淡黄白色斑点;花单生叶腋,花冠漏斗状,蓝紫色,径约2.5厘米;蓇葖果双生,直立,花期5—6月。原产欧洲,喜温暖湿润,半阴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  相似文献   
73.
羽裂绿蔓绿绒(又名维利多蔓绿绒)是近年引进的众多观叶植物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是天南星科蔓绿绒属(即喜林芋属)多年生常绿植物,学名Philodendronpluto。叶片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宽10-12厘米,其光瑞渐尖,叶基心形,叶绿波状有羽状浅裂5-6对,羽裂上有明显侧脉。叶表光滑浓绿,叶柄长20-30厘米,近圆柱形,一侧略有凹槽。羽裂绿蔓绿绒原产南美洲,适应性较强,喜光照明亮、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但忌强阳光曝晒,也耐半荫。生长适温为20-25℃,也能耐38-40℃的高温,越冬温度不得低于6-7℃。宜用富含有机质且排水良好的…  相似文献   
74.
阴山山脉是中国天然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分布的西北界, 侧柏林也是阴山山脉最主要的森林群落之一。它具有较好的固坡、保土、涵养水源及改善生境的作用。为了解阴山山脉天然侧柏林种群、群落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以更好地为侧柏林的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以阴山山脉大青山及乌拉山段天然侧柏林为研究对象, 通过样方调查, 分析了侧柏林的植物区系特征, 并根据群落各层片物种优势度将该区侧柏林划分为6个群丛类型, 分析了各群丛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生态序列。结果表明: (1)阴山山脉天然侧柏林群落共出现维管植物96种, 隶属于30科70属, 种的地理成分包括8个类型18个亚型, 其中东古北极分布最多, 其次为东亚分布; (2)从群落结构分析, 发育良好的侧柏群落表现为完整的乔木层和草本层, 灌木盖度普遍偏低, 基本不能成层, 在干扰较为严重的地段甚至消失; (3)各群丛侧柏的径级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 属于稳定的群落类型, 侧柏的平均株高随胸径的增大整体呈增长型; (4)该区侧柏林受干扰较严重, 加之严酷的生境条件, 建群种侧柏的平均胸径较小且植株分叉较多, 不适合作为用材林, 建议将其作为生态公益林及种源林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75.
北京西山侧柏林冠层不同高度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西山广泛分布的侧柏林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冠层不同高度处气象因子、大气CO2浓度以及大气CO2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差异,对其冠层不同高度处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和短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进行了测定,以期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与耗水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与维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 侧柏林冠层不同高度处叶片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随冠层高度的变化规律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多种气象因子协同影响气孔运动,使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受气孔限制;侧柏林冠层不同高度处的环境因子、大气CO2浓度以及大气CO2的δ13C均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了林冠各层叶片的短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林冠上层叶片通过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应环境.  相似文献   
76.
筛选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真菌,优化其发酵条件以提升发酵液抑菌效果。以平板对峙试验和摇瓶培养抑菌试验筛选拮抗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18S r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寄生作用,以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确定其最适发酵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其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在所筛选到的9株生防真菌中M1菌株的抑菌率最高,其形态学特征与烟管菌(Bjerkandera adusta)相符,18S r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与烟管菌在系统发育树上聚在一支,因此将菌株M1鉴定为黑管菌属(Bjerkandera)、烟管菌。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烟管菌能够直接穿透西瓜蔓枯病菌菌丝,对其发酵条件优化后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C/N为7.1,pH为7.4,装瓶量为44%,时间为19d,转速为180r/min,温度为29℃,在此条件下抑菌率为52.64%,高于未经优化的抑菌率。温室盆栽中对西瓜蔓枯病菌的防病效果达到74.3%,高于多菌灵处理。烟管菌作为生防真菌对西瓜蔓枯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条件优化后进一步提升了抑菌效果,在生物防治中具有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7.
【目的】为明确诱导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 滞育的主要因子,在田间和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周期下管侧沟茧蜂的滞育率和滞育茧的最佳冷藏温度。【方法】田间实验分别从8月31日到9月25日每隔5 d在室外罩笼内释放管侧沟茧蜂寄生的粘虫幼虫,待寄生蜂结茧后统计子代蜂的滞育率。室内实验共设5个不同温度(16℃, 18℃, 20℃, 22℃和24℃)和7个不同光周期(6L:18D, 8L:16D, 10L:14D, 12L:12D, 14L:10D, 16L:8D和18L:6D),分别统计寄生蜂在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滞育率。【结果】在河北中部地区秋季自然条件下,8月底当日平均气温为24.4℃,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2 h 51 min 时,少数蛹(5.08%)开始进入滞育;9月25日,当日平均气温为17.2℃,日平均光照时间为11 h 36 min以下时,几乎所有蛹个体进入滞育,滞育率达到99.70%。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当温度为22℃以上,无论光周期如何变化,管侧沟茧蜂不能进入滞育,所结茧全部为非滞育茧。温度为22℃以下存在光周期反应,在温度16℃, 18℃和20℃,光周期10L:14D时形成滞育茧数量最多,滞育率分别为100%, 89.75% 和 29.58%。可见温度和光周期二者共同影响管侧沟茧蜂的滞育。滞育茧在0℃左右条件下冷藏 240 d 和5℃左右环境条件下冷藏180 d, 成虫的羽化率和寄生能力与发育茧差异不显著(P>0.05);0℃条件下冷藏300 d,滞育茧仍有79%可以正常羽化。【结论】该寄生蜂在秋季进入滞育主要是低温条件和短光照反应相互作用的结果,滞育茧在0℃和5℃温度下至少可以保存240 d。这些结果对管侧沟茧蜂的大规模繁殖和滞育茧的保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8.
下行易化系统及其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FY  Xing GG  Qu XX  Zhang Z  Wan Y 《生理科学进展》2008,39(2):101-104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除了集中于痛觉的上行传导及中枢机制,以及痛觉的下行抑制之外,也证明下行易化系统激活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神经病理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
侧孢座腔菌属一新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树皮及小枝中的例孢座腔菌属一新种——红豆杉侧孢座腔菌Pleurocytospora taxi。新种有拉丁文简介并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齐齐哈尔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QD54)。  相似文献   
80.
朱根发 《植物学报》2003,20(3):342-345
利用7个蔓绿绒属观赏植物品种进行了该属植物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规律的探讨。不同品种的组织培养表现有较大的差异。该属植物一般需经高浓度(2~8 mg/L)6-BA处理,才能建立其快速繁殖无性系,2 mg/L 6-BA适合快速繁殖系的增殖,繁殖倍数达4~5倍。1/2MS+NAA 0.5 mg/L培养基适合该属植物的组培苗生根。‘绿帝王’和‘金帝王’幼花序在MS+NAA 0.5 mg/L+6-BA 5 mg/L培养上较有利于胚状体的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