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81.
本实验在14只麻醉开胸狗身上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冠脉侧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动物均分为两组:Ⅰ组,在不控制血压的情况下,观察心肌缺血早期单位压力差下冠脉侧支血管流量(CVC)的变化;Ⅱ组,在保持主动脉血压不变的条件下,根据 Wyatt 等公式计算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ECF)。实验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3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已明显增高,随后继续增加,60min 时Ⅰ、Ⅱ两组分别较对照值增高19.0%和11.4%(均为P<0.01)。血液粘度增高时,CVC 仅轻度降低(p>0.05),但 ECF却随着血液粘度的增高而逐渐明显降低,缺血60min 时较对照值降低12.1±2.6%(P<0.01)。血液粘度变化与 ECF 变化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96,p<002)。上述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虽然对冠脉侧支血管的血流阻力影响较小,但却使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82.
于14条清醒狗静脉内匀速注射硝普钠造成急性实验性低血压时(动脉收缩压从131±6mmHg 降至94±4mmHg),在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腹内侧核区、中脑中缝核旁网状结构微量注射东莨菪碱20μg(溶于2μl生理盐水),可以阻断电针的升压作用。如果在低血压清醒狗中于上述中枢部位微量注射乙酰胆碱(ACh)200μg(溶于2μl生理盐水),可引起血压明显回升(收缩压从94±4mmHg 升到110±6mmHg,P<0.01),持续约10min。实验结果表明:用舒血管药物造成实验性低血压时,电针引起的升压作用与中脑中央灰质、下丘脑腹内侧核区、中脑中缝核旁网状结构等部位的胆碱能 M 受体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3.
一种新型干细胞--侧群细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侧群细胞(side population cell)是利用Hoechst染料和流式细胞术进行造血千/祖细胞分离时发现的一群特殊细胞,广泛分布于多种成体组织、胚胎和某些肿瘤细胞系中;它既具有类似千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还具有独特的表型标记和生物学特征,代表了一种新的千细胞类型。对侧群细胞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增加对千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发育调控机制的理解,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从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和利用多能干细胞的新策略,为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新的千细胞材料来源。现就侧群细胞的组织分布、生物学特征、表型标记、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肿瘤发生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侧群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探讨下丘脑腹内侧核Nesfatin-1对正常大鼠及糖尿病大鼠胃运动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随机分为0.08μg,0.8μg,8.0μg/0.5μL Nesfatin-1组;30μg/0.5μL astressin-B组;(0.8μg Nesfatin-1+30μg astressin-B)/0.5μL组;0.5μL生理盐水(NS)组;正常羊血清+假刺激(NR+SS)组;正常羊血清+电刺激(NR+ES)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假刺激(anti-Nn-Ab+SS)组;抗NUCB2/Nesfatin-1抗体+电刺激(anti-Nn-Ab+ES)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0.08μg/0.5μL Nesfatin-1组;0.8μg/0.5μLNesfatin-1组;8.0μg/0.5μL Nesfatin-1组;0.5μLNS组;NR+SS组;NR+ES组;anti-Nn-Ab+SS组;anti-Nn-Ab+ES组。大鼠胃部置入感应器后腹内侧核置管,记录清醒大鼠胃运动及电刺激海马CA1区后的胃运动。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不同浓度Nesfatin-1,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降低,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0.5μL(0.8μg Nesfatin-1+30μg astressin-B)混合液后,相比单独给予0.8μg Nesfatin-1组,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升高。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0.5μL Nesfatin-1(0.8μg),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降低,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0.5μL(0.8μg Nesfatin-1+30μg astressin-B)混合液后,相比单独给予0.8μg Nesfatin-1组,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升高。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再电刺激海马CA1区,与正常羊血清+电刺激组相比,大鼠胃收缩幅度和频率进一步增强,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再电刺激海马CA1区,与单独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假电刺激组相比,大鼠的胃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增高。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再给予电刺激海马CA1区,与正常羊血清+电刺激组相比,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胃运动指数均显著增加,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再电刺激海马CA1区,与单独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假电刺激组相比,正常和糖尿病大鼠的胃运动指数均显著增高。与正常大鼠相比,电刺激海马CA1区、下丘脑腹内侧核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后再给予电刺激海马CA1区,或下丘脑腹内侧核微量注射抗NUCB2/Nesfatin-1抗体,糖尿病大鼠胃运动指数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海马-下丘脑Nesfatin-1信号通路参与胃传入信息和胃运动调控,该作用可能与CRF系统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5.
乙酰胆碱,谷氨酸与GABA对丘脑腹内侧核神经元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微电泳方法观察到在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微电泳给予乙酰胆碱(ACH)使所有受试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加快,谷氨酸(GLU)使大多数神经元放电加快,它们的作用依赖于电流强度;而γ氨基丁酸(GABA)和氯苯氨丁酸则抑制大多数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但前者的作用快速而暂短,而后者的作用相对缓慢而持久。在微电泳ACH或GLU的过程中,给予GABA可拮抗它们的兴奋作用。双钴碱使大多数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加快,而阿托品和MK801对自发放电的影响较小。这些结果表明GABA,ACH和GLU等递质活动在同一VM神经元有重要的会聚作用;GABA对VM神经元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6.
鲁中山地侧柏林区蜘蛛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丛建国 《蛛形学报》1997,6(1):26-30
于1992~1994年对鲁中山地侧柏林蜘蛛群落进行了定时、定点和定量采集观测。对蜘蛛群落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从季节变化看,蜘蛛群落组成的种类、个体数量、多样性8月份最高,1月最低。从垂直结构上看,灌草从蜘蛛亚群落各指标较高。另外还利用统计学的变异系数对蜘蛛群落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7.
左明雪 《生理学报》1996,48(3):249-255
本实验应用(^3H)放射自显影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首次报道了高等脊椎动物成体鸟脑损伤引起神经元增生的观察结果。电损毁非鸣禽成体环鸽下丘脑腹内侧核后能引起端脑外侧室带区中(^3H)标记细胞的大量增生和在端脑尾部LVZ中的特异性分布。  相似文献   
188.
至今,有关蛋白质侧链的同源模建,除了在本体模板上安装侧链和少数限制条件下在同源模板上安装侧链的报道外,系统的研究和实施似乎还未见报道。本软件系统PMODELING采用同源移植和“死端排除“相结合的侧链安装策略,对与模板蛋白相应践基具有相似大小和形状的目标残基采用直接移植的方法。其余铡链则用广义“死端排除定则”安装。经众多蛋白的测试,达到了较好的模建品质。  相似文献   
189.
侧沟茧蜂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志良  戴开甲 《昆虫知识》1998,35(5):293-296
侧沟茧蜂Mcroplitis,属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是一类内奇生蜂,其寄主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目前世界上已定名的种类有近200种。它在害虫的生物防治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国外生防专家对其优良特性和广阔应用前景作了肯定的评价并寄予厚望;我国生防专家的研究也表明它是一种具有优良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优势种天敌资源[1]。本文将介绍侧沟茧蜂应用研究的新进展。1协同素、利它素及“学习”机制侧沟茧蜂要繁殖成功,就必须定位合适的寄主产卵。寄生蜂的寄生行为,涉及很多刺激因素。这些刺激因素可能是化学物质,也可能是物理因素,…  相似文献   
190.
体外反搏对犬冠状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外周压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监测犬冠状动脉及肠系膜动脉外周压力,发现体外反搏能明显地逐渐提高犬冠状动脉及肠系膜动脉的外周压力,反搏开始后即开始升高,反搏30min时达到高峰,在反搏的60min中,记录到逐渐增大的反搏波,展示侧支循环逐渐建立开放的动态过程。结果提示体外反搏能快速和有效地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