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69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采用自编成绩归因问卷对高中生学习生物行为归因进行调查,以探索高中学生对学习生物行为归因的倾向,寻找其规律性,为今后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归因训练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努力程度、学习兴趣是对生物学习影响较大的因素;学习方法、试题难度、休息等的影响则较小;2)成绩与内归因的影响成线性关系;3)考试失败的学生其成绩与内归因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2.
郑霞林  王攀  王小平  雷朝亮 《生物学通报》2010,45(2):11-14,F0004
鳞翅目昆虫的主要化蛹场所为地下(即入土化蛹)和地上(寄主植物及地表)。入土化蛹的昆虫挖掘蛹道,进入土壤并分泌丝状物和粘液将土粒粘在一起做成一定形状的蛹室化蛹。在地上化蛹的部位较多,有茎杆、叶片和果实等,以在茎杆内和叶片上化蛹居多。蝶类幼虫多在寄主植物上化蛹,常见种类的蛹可分为悬蛹和缢蛹。对鳞翅目幼虫化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温度、降雨和土壤湿度。通过研究鳞翅目幼虫的化蛹场所、化蛹行为及影响化蛹的因素,了解越冬蛹的化蛹场所,为野外调查、预测预报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用时变相干(time-varying coherence)频谱方法分析多通道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s)随时间变化的同步模式及其对行为事件的编码。实验数据为行为事件前后3秒的28通道LFPs。分别计算每个通道LFP的功率谱密度(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及多通道LFPs各个特征频段的PSD,选取PSD分布集中的?兹频段为LFPs的特征频段;应用离散二进小波变换获取LFPs的?兹频段分量;从28通道LFPs中选取PSD最大的通道作为参考通道。选取计算窗口为50 ms,从初始点开始计算每个窗口中每个通道LFP及其?兹分量对参考通道的频谱相干分析。移动窗口步长为25 ms,获取多通道LFPs及其?兹分量的时变频谱相干动态分布。研究结果显示,?兹频段分量的PSD占LFPs总功率的71.95%,表明?兹分量是实验中多通道LFPs同步的特征频段;多通道LFPs的?兹分量频谱相干值随时间变化,行为事件点前后1 s的相干值具有显著差别(P<0.05),表明多通道LFPs的?兹频段时变频谱相干有效地编码了这一行为事件。  相似文献   
104.
中华秋沙鸭冬季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1~12月,在江西龙虎山国家级风景区对中华秋沙鸭的行为进行了初步观察.中华秋沙鸭各种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取食、游泳、休息和修整在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高峰期分别发生在10:01~11:00、7:01~8:00、12:01~13:00和12:01~13:00,分别占全天行为总次数的38.41%、30.76%、12.67%和7.48%.  相似文献   
105.
为研究野生雌性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不同季节体内睾酮水平与性行为频次的变化及二者的关系,我们以秦岭一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时间连续跟踪观察,完成了该种群中所有87只金丝猴的个体识别。用无损伤取样法采集了三只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粪样,对粪样中的睾酮进行抽提测定,同时对采样个体的性行为进行记录。结果显示:1)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与非交配盛期,粪样中睾酮水平均呈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的变化周期为24.56 d±4.07 d,非交配盛期时为43.67 d±2.89 d,显著长于交配盛期;2)成年雌猴在交配盛期的粪样睾酮水平为2.85 ng±1.12 ng/g,邀配频次为0.98±1.04次/d,非交配盛期时睾酮水平为1.71 ng±0.77 ng/g,邀配频次为0.28±0.53次/d,与交配盛期相比,非交配盛期的睾酮水平和邀配频次均明显降低;3)交配盛期各成年雌猴的粪样睾酮水平与邀配频次均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31、0.683和0.659),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相关关系并不存在(相关系数分别为0.091、0.493和0.205)。本研究表明,成年雌性川金丝猴体内睾酮水平、睾酮水平变化周期及邀配行为频次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这种季节性差异可能是川金丝猴行季节性繁殖的内在原因和外在表现之一。本研究亦表明交配盛期雌猴的性行为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体内睾酮水平的控制,而在非交配盛期这种控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6.
2000年6月至2001年2月,采用焦点取样连续记录方法,对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sifanicus)繁育中心的雄性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按马麝爬胯结果,将样本动物区分为爬胯成功雄麝和爬胯失败雄麝,并对两类群雄麝在非交配季节(6—10月)和交配季节(11月—翌年1月)的行为格局分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单位取样时间(5min)内,爬胯成功雄麝在非交配季节的摄食行为持续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静卧和蹭尾行为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爬胯成功雄麝在交配季节的静卧时间显著少于爬胯失败雄麝,而攻击行为、蹭尾及粪尿标记的持续时间显著多于爬胯失败雄麝。根据以上结果,在麝类迁地保护和驯养实践中,雄性马麝的静卧和蹭尾行为(尤其是蹭尾)可以作为其爬胯成功度及繁殖性能的行为判别指标。这为马麝驯养实践,尤其是在提高配种雄麝选取的直观性及可操作性方面提供了量化行为参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生长过程中p53基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有随访资料的胃癌标本107例,用免疫组化对突变型p53和CD34作了标记,用原位杂交对野生型p53作了检测。结果突变型p53在肿瘤不同侵犯深度、不同生长方式、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预后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突变型p53与微血管密度显著相关(P<0.05),而野生型p53则与突变型p53相反。结论突变型和野生型p53在肿瘤生长过程中的表达不同,说明p53的不同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利用触角电位和嗅觉测定技术,比较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健康和松材线虫危害的枝条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未交配松墨天牛对健康枝条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大于被害枝条的,交配后天牛对被害枝条的EAG反应值明显大于健康枝条的。在“Y”型嗅觉仪中,未交配天牛对健康枝条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对被害枝条挥发物表现为负趋性,而交配后天牛对被害枝条挥发物表现为正趋性,对健康枝条挥发物表现为负趋性。说明不同发育时期的松墨天牛成虫对不同生理状态的寄主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9.
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慧萍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7,44(5):637-642
昆虫病原线虫斯氏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s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其感染期幼虫是惟一能够侵染寄主昆虫的虫态。这类线虫感染寄主的行为分为寻找寄主、识别寄主和侵染寄主。文章综述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昆虫的行为以及在感染寄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本研究旨在筛选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采集蜂上颚腺中高表达基因,为进一步筛选和研究蜜蜂采集行为相关基因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前期测序的西方蜜蜂5种不同职能工蜂(3日龄工蜂、10日龄哺育蜂、10日龄采集蜂、21日龄哺育蜂和21日龄采集蜂)上颚腺转录组数据,筛选采集蜂上颚腺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对这些DEGs进行GO和KEGG分析;qRT-PCR检测随机选取的8个DEGs在10日龄哺育蜂和10日龄采集蜂上颚腺以及两个关键DEGs(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基因Amp5cs和细胞色素P450 9e2基因CYP9Q3)在工蜂不同发育时期和采集蜂各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筛选到22个DEGs在21日龄采集蜂上颚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在3日龄工蜂、10日龄哺育蜂和21日龄哺育蜂上颚腺中的表达量,同时在10日龄采集蜂上颚腺中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在10日龄哺育蜂上颚腺中的表达量。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DEGs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半乳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细胞凋亡-果蝇、氨基酸生物合成等方面。qRT-PCR结果表明,8个DEGs(LOC100576395, LOC411983, LOC410235, LOC725581, LOC410527, LOC406131, LOC408453和LOC410253)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模式一致;2个关键DEGs Amp5cs和CYP9Q3在工蜂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在采集蜂中表达量最高;Amp5cs在采集蜂腹、胸、上颚腺和触角中高量表达,P450 9e2在采集蜂触角 和足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结论】本研究在减小日龄因素干扰下筛选了西方蜜蜂采集蜂上颚腺中22个高表达的DEGs,这些DEGs可能主要参与采集蜂上颚腺生理发育以及能量供应、外源性物质解毒、花蜜转化等代谢通路,进而影响蜜蜂的采集行为。这些结果为西方蜜蜂上颚腺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采集力强的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