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2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103.
生物钟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细胞的内源节律性保持机制。生物钟机制的存在可以使生物体的代谢行为产生并维持以24 h为周期的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适应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环境条件昼夜间节律性变化。蓝藻是目前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中的模式生物,其依赖于k ai基因家族成员的核心生物钟调控模式已经被众多研究者详细阐明。蓝藻生物钟的核心振荡器是由蓝藻k aiA/B/C的编码产物来调控的,Kai蛋白的表达模式具有节律性。KaiC蛋白磷酸化状态的节律性循环及输入、输出途径相关组成蛋白的翻译后修饰状态节律性循环共同组成其反馈回路,负责维持生物钟节律性振荡的持续进行并与环境周期保持同步。传统的蓝藻生物钟分子机制模型认为,节律性表达基因翻译产物的转录/翻译负反馈抑制环是生物节律性维持和输出的关键。遗憾的是,在其它物种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中未发现由kai基因家族成员同源基因组成的节律性标签,这表明以k aiA/B/C为核心振荡器的生物钟系统并不是一种跨物种保守的生物钟系统。近期,人们发现非转录/翻译依赖的振荡器(NTO)也具有成为生物节律性产生和维持的“源动力”的可能。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PRX)氧化还原状态节律性是第一种被报道的跨物种保守的NTO节律性标签,这也日渐成为蓝藻生物钟分子机制研究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04.
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s muscular dystrophy,DMD)是源于横纹肌的一种X-连锁隐性致死性遗传病,由编码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基因突变所致。为了探讨中国人群中D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文章采用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方法对720例DMD患者及其母亲和20例正常成年男性进行dystrophin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率为64.9%(467/720),54.3%(391/720)的患者为基因缺失;10.6%(76/720)的患者为基因重复。累及Exon45-54缺失突变型占全部缺失型患者的71.9%(281/391);重复突变型累及Exon1-40占全部重复型患者82.9%(63/76);检出的患者中,DMD型和中间型营养不良症(Intermediate muscular dystrophy,IMD)型占90.6%(423/467),Becker型营养不良症(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BMD)型占9.4%(44/467)。表明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以dystrophin基因缺失突变为主,突变发生在整个基因中非均匀分布,存在突变热区,在缺失和重复的位置和片段长度与肌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7月3~10日在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药理学会上,由“国际麻醉药研究会(International Narcotic Research conference,INRC)”承办了“药物成瘾”专题讨论会。出席该讨论会的有200余人,来自美、法、荷、中四国的六名专家在会上做了演讲。报告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短促,未能得到充分讨论。现特将其主旨择要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6.
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中的一个新家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2,19(3):172-176
钙依赖的磷脂结合蛋白是70年代末发现的一类新的钙结合蛋白,它们不同于钙调素等具有“EF”手结构的钙结合蛋白,其特点是它们与Ca2+结合后可以进一步与膜磷脂结合。这类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常常与质膜或内膜系统相联系。免疫化学证据和对其氨基酸顺序、cDNA序列分析表明,这是钙结合蛋白中一个包括多个成员、结构与功能相关的新家族。 相似文献
107.
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脑疾病,可引起大脑发生病理性变化.在我国滥用的毒品主要是阿片类物质,阿片类物质依赖包括身体依赖(表现为停药后的戒断症状)和精神依赖(表现为满足感和重新用药的渴求).与阿片依赖及耐受相关的因素有内源性阿片肽、阿片受体及其受体后信号转导系统功能状态的适应性改变等.本文就与阿片依赖有关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钙依赖蛋白激酶(CDPKs)在植物钙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DPKs在植物钙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植物钙信号转导及CDPKs的结构与生化性质,在此基础上,重点总结了CDPKs在植物钙信号转导中的潜在调节作用,包括基因表达、代谢、离子和水分的跨膜运输、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气孔运动和生长发育等,并提出了在CDPKs研究中已达成的共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9.
植物病原菌在森林动态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病原菌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及调控因子之一,在森林动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植物病原菌通过侵染过程导致寄主植物的幼苗及成熟个体死亡、成熟个体的种子量降低或不实,或造成植物个体或群落中不同物种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它们之间的营养竞争,从而导致群落结构、物种及个体数量的变化。感染散布前、后的种子和土壤种子库中的种子,以及由种子萌发产生的幼苗,它们的存活率降低,进而影响森林中的种子散布、幼苗更新与增补格局。在天然林中,先锋树种比顶极树种对病原菌更敏感,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对病原菌比较敏感。植物病原菌主要通过密度依赖机制造成森林树种不同的死亡格局,从而参与森林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10.
为监测成体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分析生殖细胞特异性DEAD-box家族ATP依赖RNA解旋酶vasa在不同日龄山羊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构建山羊生殖细胞特异性报告载体p VASA-EGFP。通过免疫荧光及RT-PCR法监测vasa的表达情况,利用分子技术构建报告载体p VASA-EGFP,脂质体法转染山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经过视黄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以鉴定该报告载体的有效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Vasa在性成熟不同阶段的山羊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RT-PCR结果表明vasa基因在3月龄、10月龄山羊睾丸组织中显著高于10日龄组。测序及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扩增的vasa基因启动子片段成功连至N1载体,转染BMSCs后经4 d的RA诱导,发现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表明成功构建了山羊vasa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载体p VASA-EGFP。以上结果表明,vasa基因在不同日龄山羊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所构建的山羊生殖细胞特异性报告载体p VASA-EGFP具有示踪山羊成体干细胞向生殖细胞分化过程的能力,为下一步监测山羊BMSCs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过程提供了鉴定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