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偏分离分子标记的作图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军  薛庆中 《遗传》2004,26(3):356-360
对取自MAPMAKER软件小鼠F_2群体(含333个体)的5个RFLP连锁标记数据作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分析。先确定选择类型的方程组(配子或合子),随后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估算标记间的重组值。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时,如果两个相邻标记均存在偏分离,最好采用纳入偏分离因子的估算方法。在估计F_2群体标记间偏分离重组距离上,用连续x~2检测方法比传统x~2检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
QTL复合区间作图中标记筛选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用明  万平 《遗传学报》2002,29(6):555-561
高效地筛选标记 ,是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定位QTLs的基础。筛选出的主效标记和互作标记 ,除了用作控制背景遗传效应外 ,在定位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s时 ,还将用于构筑两维搜索区间。因而 ,标记筛选的效率将直接影响QTL定位的功效和精度。通过对不同方法筛选标记的效率进行模拟研究 ,发现回归方法明显优于随机效应预测方法 ,同归方法中又以前向选择法简单有效。普通遗传力和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力的增加都能提高标记筛选效率 ,前者对主效应较大的QTLs影响明显 ,后者对主效应较小的QTLs作用较大。过多过密的标记会降低标记筛选效率 ,其中密度增加对标记筛选的负作用更为突出。为了缓解标记筛选效率制约QTL定位功效的缺陷 ,可以用多环境下筛选出的标记共同构建两维搜索区间  相似文献   
13.
半矮秆基因brh1在大麦中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从大麦、小麦和水稻中分离的RFLP标记 ,构建了大麦半矮秆基因brh1精细图谱。以快中子处理六棱大麦品种Steptoe的种子 ,从M2 代中选择出brh1突变体FN5 3。brh1是一个极易鉴别的形态学标记 ,通过对FN5 3×Morex的F2 代群体进行鉴定表明 ,brh1基因为隐性 ,前人通过BSA法将其初步定位在大麦第 1染色体 (7H)短臂上 ,靠近端粒区。这一区间还有一个控制秆锈病抗性的显性基因Rpg1。所以 ,brh1的精细定位不仅对研究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Rp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重组配子群体。定位实验全部以F2 中具有brh1特征的个体为对象完成 ,鉴定工作在苗期进行。在该精细图上 ,brh1区间长15 .2cM ,各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0 .8cM。其中 ,大麦的cDNA克隆MWG2 0 74B与brh1共分离。 2 0 74A在靠近着丝点一侧 ,与brh1相距 0 .8cM。BCD12 9和R3139在定位群体内呈现与MWG2 0 74A共分离。CDO5 4 5位于端粒一侧 ,距离brh1为 0 .8cM。根据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的共线性原理 ,CDO5 4 5成功定位在水稻的同源染色体即第 6染色体短臂brh1区间内。然而 ,由于在定位亲本间缺乏多态性 ,BCD12 9和MWG2 0 74的 2条主带A和B均未能定位在水稻的共线性区段内。推测MWG2 0 74的其他各带可能被定位在水稻的目标区间内 ,从而有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图解,阐述了“三点测验”中,为什么F1能产生8种配子;进而阐述了为什么F1产生的配子中“亲组合型”配子多,而“重组合型”配子少、特别是“双交换重组合型”配子比例极小,并指出双交换值的最大值和基因的位置是如何影响交换值大小的。  相似文献   
15.
微卫星DNA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的遗传可变性和多态性是生物自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也正是这一环使得生物得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为了更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生物资源,就必须在遗传多态的水平上对生物种群进行认识和分析。这种分析需要有遗传标记,即需要生物体的某些性状和物质,它们能够稳定的遗传且方式简单,可用以反映生物个体或群体的特征。尽管现在已经有一些分子水平的遗传标记方法可以采用,但是对于一些濒危物种的研究和保护而言,仍需要多态信息含量更大的分子标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构建遗传图谱是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进行图谱构建,林木与作物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为进行图谱构建一是要有合适的分离群体,二是要有能揭示亲本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两者可利用的遗传标记是一样的,但在进行作图群体构建时却存在一定差异,林木的遗传组成高度杂合,大多数林木为长期异交的树种,一般都有自交不亲合和近交衰退现象,象作物那样利用近交系或其它的高世代群体进行遗传图谱构建是不太可能的。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以前的林木育种工作者很少留意建立和保存谱系清楚的F_2和BC_1群体,由于林木生命周期很长,建立这样一些高世代的群体也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除了杨树、柳树等一些可在温室内水培杂交的物种,大多数林木的控制授粉杂交操作也是很困难的。因此研究过程中,等待材料的问题成为目前林木遗传图谱构建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如何利用现成的材料和低世代群体,对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这一问题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JRGarbe YDa 《遗传学报》2003,30(12):1193-1195
对于在遗传研究和家系研究中大的系谱结构图还很难分析。系谱的绘制通常是遗传性状的分析研究的第一步。系图可以反映整个群体的结构、每个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基因流的走向,便于理解遗传性状的本质。因为所用家系数目的增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绘制1个清晰的系谱有时变得十分困难。因此开发了1种名为Pedigraph软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Pedigraph能够完成对于大的复杂的群体的系谱绘制工作,并能进行相应的系谱分析。初步的测试表明这个软件在研究动植物的遗传育种中是1个有用的工具,同时它也可以用于人类的群体和历史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姜花属SRAP分子标记连锁图谱构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拟测交作图策略,利用白姜花×圆瓣姜花的F1群体87个单株,分别构建了父母本的基于SRAP标记的连锁图谱。通过筛选,414对引物中,92对引物可以检测到拟测交位点。在检测到的398个拟测交位点中,237个来自于父本圆瓣姜花,161个来自于母本。经过卡方(x^2)测验及连锁分析,父本中,203个标记进入23个连锁群,覆盖了1386.8cm;母本中,139个标记进入18个连锁群,覆盖了917.1cm。  相似文献   
19.
EST分子标记开发及在比较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数量迅速增加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为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与来自于基因组DNA开发的传统标记相比,以EST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分子标记,具有其显著的优势,如开发简便、信息量高和通用性好等,在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基于EST开发的5类分子标记以及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开发策略,这些标记包括EST-PCR、EST-SSR、EST-SNP、EST-RFLP和EST-AFLP。此外,对这些标记在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包括比较作图、遗传多样性评价及系统发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卫  朱镇  张亚东  林静  陈涛  赵凌  朱文银  王才林 《遗传》2009,31(7):741-747
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为材料, 调查和分析CSSL群体及双亲的穗颈长度。结果表明: 在17个置换系中检测到8个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 分别位于第2、3、7、8、9和第11染色体; 利用代换作图法, 定位了其中的7个穗颈长度QTL; 其加性效应值介于0.10~3.20之间, 其中qPE-9和qPE-11的加性效应值较大, 平均效应值分别为3.15和2.95, 表现为主效基因特征; qPE-2-2、qPE-3-1、qPE-3-2、qPE-7和qPE-8等5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 cM的区段内。利用CSSL可以有效地鉴定水稻穗颈长度QTL, 这些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颈长度适中的水稻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