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pple rootstock,A106(Malus sieboldii),had 17 bivalents in pollen mother cells at meiotic metaphase 1,and 17 chromosomes in a haploid pollen cell.Karyotypes were prepared from root-tip cells with 2n=34 chromosomes,Seven out of 82 karyotypes(8.5%) showed one pari of satellites at the end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3.C-bands were shown on 6 pairs of chromosomes 2,4,6,8,14,and 16 near the telomeric regions of short arms.Probes for three ripening-related genes from Malus x domestica:endopolygalacturonase(EPG,0.6kb),ACC oxidase(1.2kb),and ACC synthase(2kb)were hybridized in situ to metaphase chromosomes of A106.Hybridization sites for the EPG gene were observed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4 in 15 out of 16 replicate spreads and proximal to the centromere of chromosomes 6 and 11.For the ACC oxidase gene,hylridization s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elomeric reg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s 5 and 11 in 87% and 81% of 16 spreads respectively,proxiaml to the centromere of chromosome 1 in 81% of the spreads,and on the long arm of chromosome 13 in 50% of the spreads. Physical mapping of three fruit ripening genes in an apple rootstock A106.Twenty five spreads were studied for the ACC synthase gene and hybridization sites were observed in the telomeric region of the short arm of chromosome 12 in 96% of the spreads.chromosomes 9 and 10 in 76% of the spreads,and chromosome 17 in 56% of the spreads.  相似文献   
2.
对GaneBank中登录的部分骆驼科动物线粒体12 srRNA/tRNA-Val/16 rR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并借助DNAstar软件设计引物,扩增并进行序列分析,旨在揭示其遗传变异的规律。PCR条件优化后成功扩增出长度为1 014 bp的DNA片段,b lastn分析显示,该片断与骆驼科动物的同源性高于95%,所获得片断包括30bp的12 srRNA基因部分序列,71 bp的tRNA-Val基因全序列和913 bp的16 srRNA基因部分序列。利用RNA-structure 4.2 RNA分析软件绘制了部分骆驼科动物的线粒体tRNA-Val推导性二级结构图,比较结果显示,羊驼线粒体tRNA-Val氨基酸臂和反密码子环呈属间特异性遗传。  相似文献   
3.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比例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分离频率方式,无法用传统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偏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并对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偏分离的现象、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以及对QTL定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植物分离群体偏分离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大多重要农艺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因之间及基因与环境之间都会发生互作,这为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好的QTL作图群体,是研究QTL间的互作、QTL与环境的互作、QTL定位以及基因克隆的最根本保障。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QTL定位的作图群体也在不断的发展并逐渐满足研究者对于QTL的精细定位及基因克隆等研究的进一步要求。文章主要综述了作物QTL定位常用作图群体的构建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落粒性主效QTL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水稻落粒性是与其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之一。以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重叠群代换作图法对控制落粒性的2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04个SSR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4个置换系的落粒性与亲本日本晴的落粒性相似,表现难落粒。3个置换系与亲本93-11的落粒性相似,表现易落粒;7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1和第6染色体上检出7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3.6、16.5、6.6、9.9、10.4、20.2和7.1 cM;qSH-1-1被定位在第1染色体RM472-RM1387之间,遗传距离约为6.6 cM。qSH-6-1为新发现的落粒性主效QTL,被定位在第6染色体RM6782-RM3430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2 cM。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落粒性QTL,qSH-1-1与qSH-6-1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多基因抗性的QTL作图及其在作物持久性抗病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QTL作图已成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遗传基础和基因座之间互作机制的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多基因抗性没有明显的生理小种特异性,一般表现为数量性状。多基因抗性的QTL作图在植物持久性抗病育种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分离到广谱性抗病基因。从作图群体(F1、F2、DH、RIL、BIL和NIL)构建、抗性表型测定和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论述了多基因抗性QTL作图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对取自MAPMAKER软件小鼠F2群体(含333个体)的5个RFLP连锁标记数据作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分析。先确定选择类型的方程组(配子或合子),随后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估算标记间的重组值。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时,如果两个相邻标记均存在偏分离,最好采用纳入偏分离因子的估算方法。在估计F2群体标记间偏分离重组距离上,用连续χ2检测方法比传统χ2检测更为准确。Abstrac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s of the codominant markers data presented in software MAPMAKER are made, where five RFLPs markers involve in a mouse F2 population with 333 individuals. The successive χ2 test begins with the determinations of gametic or zygotic selection types, followed by the estimation of recombination fractions between two markers with the Newton-Raphson iteration method. It is better to use the molecular marker showing segregation distortion for constructing a genetic map, in the case of seriously skew segregation between both the adjoining markers. The successive χ2 test provides better accuracy than that of classical χ2 test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recombination values in F2 population with segregation distortion.  相似文献   
8.
偏分离分子标记的作图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谭军  薛庆中 《遗传》2004,26(3):356-360
对取自MAPMAKER软件小鼠F_2群体(含333个体)的5个RFLP连锁标记数据作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分析。先确定选择类型的方程组(配子或合子),随后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估算标记间的重组值。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时,如果两个相邻标记均存在偏分离,最好采用纳入偏分离因子的估算方法。在估计F_2群体标记间偏分离重组距离上,用连续x~2检测方法比传统x~2检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QTL复合区间作图中标记筛选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用明  万平 《遗传学报》2002,29(6):555-561
高效地筛选标记 ,是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定位QTLs的基础。筛选出的主效标记和互作标记 ,除了用作控制背景遗传效应外 ,在定位具有上位性效应的QTLs时 ,还将用于构筑两维搜索区间。因而 ,标记筛选的效率将直接影响QTL定位的功效和精度。通过对不同方法筛选标记的效率进行模拟研究 ,发现回归方法明显优于随机效应预测方法 ,同归方法中又以前向选择法简单有效。普通遗传力和基因型×环境互作遗传力的增加都能提高标记筛选效率 ,前者对主效应较大的QTLs影响明显 ,后者对主效应较小的QTLs作用较大。过多过密的标记会降低标记筛选效率 ,其中密度增加对标记筛选的负作用更为突出。为了缓解标记筛选效率制约QTL定位功效的缺陷 ,可以用多环境下筛选出的标记共同构建两维搜索区间  相似文献   
10.
半矮秆基因brh1在大麦中的精细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从大麦、小麦和水稻中分离的RFLP标记 ,构建了大麦半矮秆基因brh1精细图谱。以快中子处理六棱大麦品种Steptoe的种子 ,从M2 代中选择出brh1突变体FN5 3。brh1是一个极易鉴别的形态学标记 ,通过对FN5 3×Morex的F2 代群体进行鉴定表明 ,brh1基因为隐性 ,前人通过BSA法将其初步定位在大麦第 1染色体 (7H)短臂上 ,靠近端粒区。这一区间还有一个控制秆锈病抗性的显性基因Rpg1。所以 ,brh1的精细定位不仅对研究其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也为Rpg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大的重组配子群体。定位实验全部以F2 中具有brh1特征的个体为对象完成 ,鉴定工作在苗期进行。在该精细图上 ,brh1区间长15 .2cM ,各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 0 .8cM。其中 ,大麦的cDNA克隆MWG2 0 74B与brh1共分离。 2 0 74A在靠近着丝点一侧 ,与brh1相距 0 .8cM。BCD12 9和R3139在定位群体内呈现与MWG2 0 74A共分离。CDO5 4 5位于端粒一侧 ,距离brh1为 0 .8cM。根据禾谷类作物基因组的共线性原理 ,CDO5 4 5成功定位在水稻的同源染色体即第 6染色体短臂brh1区间内。然而 ,由于在定位亲本间缺乏多态性 ,BCD12 9和MWG2 0 74的 2条主带A和B均未能定位在水稻的共线性区段内。推测MWG2 0 74的其他各带可能被定位在水稻的目标区间内 ,从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