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65篇
  54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蚤类在宿主体表的分布及温度和蚤数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立名 《昆虫学报》1989,32(1):68-73
本文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和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在小白鼠体表的分布及环境温度和体表蚤数的关系.结果证明,在各种温度下,鼠背部蚤数均多于腹部.5℃时,鼠前部蚤数多于后部;10—20℃时,前部与后部蚤数相近;25—40℃时,后部蚤数多于前部.鼠后背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前腹部蚤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少;温度越高二者之差越大,说明温度越高蚤越向后背部集中.鼠体蚤数较少时,背部与腹部,前部与后部,蚤数差别明显;鼠体蚤数过多时,各部位蚤数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62.
通过4种优势树种和7种珍稀树种种群的计盒维数来反映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4种优势种群的计盒维数在1.346-1.414之间,在历研究的整个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中占据了较大的生态空间;其中尖连蕊茶种群的计盒维数最大,占据最大的生态空间.而7种珍稀树种种群的计量续数除了金钱槭种群大于1之外,其余6个种群的计盒维数都小于1,说明它们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较小.并且这11个种群的拐点尺度都出现在5-12.5m之间.根据分形的自相似性,可以推断种群在大于拐点尺度的所有尺度上都为同一分布类型,并且在拐点前后种群的格局类型夏发生变化.种群分布格局的判定结果部分地验证了这一观点,11个物种中有5个物种的种群格局在拐点前后发生变化,另6种没有发生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63.
在四川省西南部山区选取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采集并鉴定其体表的所有寄生虫。从7个调查地点共捕获大绒鼠127只,采集到恙螨、革螨、蚤和吸虱4大类体表寄生虫共3128只,分类鉴定为131种。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总感染率为96.06%,总平均多度(平均个体数,虫指数)为24.63只寄生虫/每鼠。恙螨优势种为绒鼠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eothenomydis(24.26%,450/1855);革螨优势种为金氏厉螨Laelaps chini(70.28%,506/720);蚤类优势种为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 quadratus(47.30%,149/315)和绒鼠怪蚤Paradoxopsyllus custodis(13.65%,43/315);吸虱优势种为缺齿甲胁虱Hoplopleura edentula(95.38%,227/238)。U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大绒鼠宿主间的全部体表寄生虫、恙螨和蚤的物种数和平均个体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表寄生虫与宿主身体参数(体质量)间无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较低(r<0.3,P<0.05)。四川西南山区大绒鼠的体表寄生虫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主要寄生虫类群是恙螨和革螨,并有多种传染病媒介种类。  相似文献   
64.
从菠菜(Spinacia oleracea Mill.)叶中分离获得H~ -ATP酶(CF_0-CF_1)复合体。将CF_0-CF_1重组于平板脂双层上,在电压钳位下,研究CF_0~CF_1的质子传导性能,观察到:(1)当CF_0-CF_1重组于平板脂双层上后,平板膜电阻由10~20GΩ立即下降到1GΩ左右。(2)溶液中蛋白质(CF_0-CF_1)浓度在2mg/L下可记录到单通道电流的涨落,单位电导约在5~10pS。(3)通道电流随膜两侧ΔpH变化而改变,在ΔpH为2~4时,膜电流随ΔpH增加而增大,在ΔpH为4.5时膜电流呈现回落。(4)质子传导抑制剂Dicyclohexyl-carbodiimide(DCCD)显示出迅速地且不可逆地阻断通道电流。(5)无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跨膜(BLM)的ΔpH为3时,在0~ 150mV钳位下,镁离子比钙离子所引起的CF_0-CF_1的通道电流要大得多。以上结果不仅表明CF_0-CF_1已成功地组装于人工膜上,而且也显示出镁离子直接参与了质子传导过程。  相似文献   
65.
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检测器联用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祥波  王睿  高伟  赵成华 《昆虫知识》2001,38(4):304-309
介绍了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检测器联用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点及其在昆虫性信息素或其它信息物质鉴定方面的应用。根据作者应用此技术进行赤松毛虫和桑尺蛾性信息素研究的经验 ,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与触角电位联用技术在实践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关于健康成人左右运动神经传导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右侧的末梢神经传导特点及易损伤性,探讨生活习惯与末梢神经潜在性损伤的内在关联,提高电生理诊断准确率。方法:100名志愿者为对象,检测正中、尺、胫和腓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F波,观察左、右侧的神经传导参数及左右差值与生活习惯之间的联系。结果:左侧尺、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慢于右侧(P值各为0.013、0.011)。MCV≤X-1S尺神经组的远端潜伏期(D Lat)、F波最短潜伏期(F-Lat)延长于MCV>X-1S组(P值均为0.000)。MCV≤X-1S胫神经组的近端波幅(P Amp)低于MCV>X-1S组(P=0.000)。右侧腓神经D Lat延长于左侧(P=0.007),D Lat≥X+1S腓神经组的MCV、F-Lat平均值慢或延长于D Lat相似文献   
67.
摘要 目的:探讨纳布啡鞘内注射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DNP)模型大鼠行为能力及背根神经节瞬时受体电位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1,TRPV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n=48)随机平方为三组-模型组、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每组16只。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分别给予纳布啡鞘内注射0.5 μg/10 μL与1.0 μg/10 μL,模型组给予注射等剂量的0.9 %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第7 d、第14 d,采用血糖仪测定与记录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并进行机械痛阈检测;治疗第14 d、第28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6与TNF-α含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TRPV1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模型组、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空腹血糖水平都高于20.00 mmol/L,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7 d、第14 d的机械痛阈高于模型组(P<0.05),也高于治疗前(P<0.05),纳布啡2组与纳布啡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14 d、第28 d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纳布啡2组明显低于纳布啡1组(P<0.05)。纳布啡1组与纳布啡2组治疗第14 d、第28 d的背根神经节TRPV1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纳布啡2组明显低于纳布啡1组(P<0.05)。结论:纳布啡鞘内注射在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的应用能改善行为能力,抑制背根神经节TRPV1的表达,还可抑制血清IL-6与TNF-α的释放,从而发挥镇痛治疗效用。  相似文献   
68.
为筛选出适宜配制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 minor Hartig)引诱剂的有效化合物,测定了横坑切梢小蠹雌、雄成虫对寄主云南松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EAG)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10 g·L-1浓度刺激下所测试的9种植物挥发物都能引起横坑切梢小蠹雌、雄虫触角的EAG反应,且触角对不同挥发物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其中雌、雄虫对(+)-α-蒎烯、(+)-柠檬烯、(+)-3-蒈烯、β-蒎烯和异松油烯的EAG反应较强;在剂量反应试验中,雌、雄虫的EAG反应都随着(+)-α-蒎烯、(+)-柠檬烯、(+)-3-蒈烯和β-蒎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浓度增加到10 g·L-1时,EAG反应最强;而雌、雄虫对异松油烯的EAG反应在1 g·L-1最强;除(+)-柠檬烯没有明显的定向作用外,(+)-α-蒎烯、β-蒎烯、(+)-3-蒈烯和异松油烯对横坑切梢小蠹均表现出了明显的引诱作用;行为反应多重比较表明,(+)-α-蒎烯在10 g·L-1浓度下对雌雄虫的引诱作用最大。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横坑切梢小蠹林间引诱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崔庚寅 《生理通讯》2006,25(1):14-15
任何一个可兴奋细胞兴奋的全过程都依次为:由静息电位去极化在达到阈电位之前的局部电位一锋电位(动作电位)-膜电位复极化恢复到兴奋以前的静息水平这样三个大致时相。其中阈电位之前的局部电位(local potential)是整个兴奋过程的最初阶段,是触发细胞产生真正意义兴奋(动作电位)的启动电位。虽然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这个启动电位的名称不完全一样,譬如在骨骼肌细胞称之为终板电位(end—platepotential),在感受器称之为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在神经称之为局部电位,但是其电位的本质意义都一样,即它们都是由外界刺激而发生、当去极化达到细胞本身的阈电位水平时,  相似文献   
70.
郑璞  周威  倪晔  姜岷  韦萍  孙志浩 《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51-1055
琥珀酸放线杆菌是发酵生产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基原料-丁二酸的微生物。本研究室从牛瘤胃中筛选获得一株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 CGMCC 1593, 分析了环境气体、pH、氧化还原电位(ORP)环境因素对琥珀酸放线杆菌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不仅提供了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最佳气体环境, 也是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底物之一; MgCO3是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过程较好的pH调节剂, 发酵过程维持pH7.1~6.2, 可满足菌体生长与产酸的要求; 发酵液初始ORP过低, 不利于菌体生长, ORP在-270 mV时对丁二酸产生有利。在菌体对数生长期结束时, 通过Na2S·9H2O降低发酵液ORP到-270 mV, 发酵48 h时可产丁二酸37 g/L, 摩尔产率达到129%。这对深入研究A. succinogenes CGMCC 1593发酵生产丁二酸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