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2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038篇 |
专业分类
288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07篇 |
2022年 | 81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91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61篇 |
2015年 | 75篇 |
2014年 | 134篇 |
2013年 | 84篇 |
2012年 | 115篇 |
2011年 | 110篇 |
2010年 | 104篇 |
2009年 | 131篇 |
2008年 | 169篇 |
2007年 | 117篇 |
2006年 | 78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117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96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35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3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对瓦尼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固体发酵产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并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筛选。从瓦尼桑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为(2Z,4E)-γ-ionylideneacetic acid(1)、phellinulin E(2)、phellinulin F(3)、phellinulin G(4)、phellinulin J(5)、phellinulin L(6)、phellinulin M(7)、phellinulin N(8)、elgonenes D(9)、咖啡酸(10)、hispidin(11)、3-hydroxyhispidin(12)、原儿茶酸(13)、4-(3-ethoxy-4-hydroxyphenyl)but-3-en-2-one(14)、丁子香酚(15)、亚油酸甲酯(16)、硬脂酸(17),其中化合物1~9为首次从瓦尼桑黄中分离得到。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0~13表现出良好的... 相似文献
72.
组织工程的新来源--原始生殖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生殖细胞具备发育全能性,因数量较多,所以进行分离克隆将优于数目较少的内细胞团细胞。可作为组织工程的新来源:原始生殖细胞是研究基因组印迹与胚胎早期发育关系的最佳材料,还是研究生殖细胞发育分化的体外模型和研究转基因动物遗传操作的有效载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四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4种羊肚菌在固体发酵条件下的菌丝生物量和降解淀粉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黑脉羊肚菌和皱柄羊肚菌在玉米粉培养基或马铃薯粉培养基上进行固体发酵时,菌丝生物量之间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4.
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其分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寻找能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从武汉市某化工厂周围的下水道污泥中 ,筛选分离出一种具有很高苯酚降解能力的菌株PheD1。通过生理生化及外观鉴定[1~ 3] ,将其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经驯化后发现 ,该菌生长的迟缓期随苯酚浓度的增大而延长 ,但比同类报道的苯酚降解菌要短 ;在 35℃对数生长期时的苯酚降解率超过同类报道[6 ] ,6 0 0mg·L- 1 苯酚浓度的完全降解时间在 2 4h之内 ,比同类报道[4~ 6 ] 苯酚降解菌的分解能力要高。该菌为好氧菌 ,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可提高降解能力。对该菌的继续研究可使其在苯酚的生物降解及污水处理等实际运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3)
<正>古大麦病毒RNA序列揭示了十字军东征路径英国华威大学已成功完成从750年历史大麦颗粒提取的大麦条纹病毒(BSMV)的RNA序列绘制工作。这个大麦颗粒是在现代埃及尼罗河区域附近发现的。这个远古的RNA序列之前从未进行测序,原因是RNA较DNA降解速度更快。然而,在极端干燥环境下,例如Qasr Ibrim或Lower Nubia等大麦发现地,RNA得以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77.
Xuebiao Li Minjian Kong Aiqiang Dong Jianfang Qian Daming Jiang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14,(2):141-148
Restenosis is one of clinical limitations for vein graft in coron- ary bypass graf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signal pathway IGF-1 and its receptor (IGF-1R) activated by hemodynamic mechanical stret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in vein graft neointima formation. Unfortunately, there is no routinely successful method to resolve this problem. Gene delivering to vein graft possesses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to prevent neointima formation. Polymer is one kind of nanoparticles, which can activate the process of endocytosis of cell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transfeetion efficiency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polymer- based transfection of plasmids expressing GFP and shRNAs targeting IGF-1R (pGFPshlGF-1Rs) to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rabbit external jugular vein graft. Results showed that polymer-based transfection provided high efficiency of trans- gene expression in smooth muscle cells in vitro. In vitro, IGF- 1R-specific shRNA transfected by polymer inhibited IGF-1R protein expression by 52 ±3.6%, when compared with mock transfected cells. In vivo delivering efficiency of pGFPshlGF-IR plasmid into the rabbit external jugular vein graft was significantly high in the polymer-based trans- fection group, when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group. In vivo, polymer-based transfection IGF-1R-specific shRNA efficient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IGF-1R protein by 77 ± 3.6%, 65.6 ± 4.9%, and 76.7 ± 4.3% at 24, 48, and 72 h,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negative control group. 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polymer-based transfec- tion may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that allows the targeting of gene therapy for vein graft restenosis. 相似文献
78.
利用挥发性脂肪酸(VFA)的化学计量模型\[CH4=0.5Ace-0.25Pro+0.5But-0.25Val,模型1,式中,CH4、Ace、Pro、But和Val分别表示甲烷、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的产量\]预测瘤胃甲烷产量的精度.选用常见的10种化学成分差异显著的饲料原料(包括4种精饲料和6种粗饲料)进行体外模拟反刍家畜瘤胃发酵试验,测定发酵72 h后的VFA组成和CH4产量.利用模型精度分析方法比较CH4产量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结果表明: 模型1估算的CH4生成量普遍高于实测值,其偏差、斜率和随机误差分别为62.6%、11.7%和25.7%,固定误差>70%.考虑到VFA代谢生成氢的80%用于合成CH4,VFA化学计量模型表达为模型2\[CH4= 0.8(0.5Ace-0.25Pro+0.5But-0.25Val)\].与模型1相比(均方预测误差=0.60),模型2的预测精度大大提升(均方预测误差=0.18),模型2的偏差、斜率和随机误差分别为2.1%、5.7%和92.3%,固定误差<10%.模型1认为VFA生成过程所产生的氢全部被甲烷菌用于合成CH4,没有考虑氢代谢的其他途径,这是导致预测值大于实测值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可降解锌合金材料有适中的降解速率,良好的机械性能。目前对于锌合金的体内生物安全性研究多集中于生物体内植入适量的锌合金材料。对于体内植入大量的可降解锌合金材料是否有不良影响,还未见文献报道。本实验从局部和全身反应来研究埋植过量可降解锌合金的早期生物安全性。方法: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三组,于皮下植入锌合金内固定板及钉各4、6、8块,于术后3月、6月行大体观察,血常规、血生化、血液微量元素检查,内脏和材料周围组织的组织学检查和ICP-OES定量检测内脏锌含量观察锌的脏器蓄积情况,材料称重计算每日释放锌含量。结果:可吸收锌合金材料表面附着的白色粉末状物质随时间增加而增多,去掉表面白色物质后,材料表面愈加粗糙,术后3月、6月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血锌,血镁,血钙、血铜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月实验动物材料周围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性腺未检出异常。术后3月、6月肝脏、肾脏、脾脏的锌离子含量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综合计算得到术后3月可降解锌合金内固定板的降解率为9.77±1.64%,术后6月为11.82±1.91%,螺钉的降解率术后3月为0.79±0.66%,术后6月为2.09±1.00%。结论:大量可降解锌合金植入体内的早期生物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80.
采用壳聚糖交联法和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交联法固定化桦褶孔菌产生的漆酶,探讨最佳固定化条件,固定化漆酶的温度,pH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并以两种固定化酶分别对4种染料进行了降解.结果表明:(1)壳聚糖交联法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为:壳聚糖2.5%,戊二醛7%,交联时间2h,固定化时间5h,给酶量1g壳聚糖小球:1mL酶液(1U/mL),固定化效率56%;(2)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交联法固定化漆酶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4%,壳聚糖浓度0.7%,氯化钙浓度5%,戊二醛浓度0.6%,给酶量4mL 4%海藻酸钠:1mL酶液(1U/mL),固定化效率高达86%;(3)固定化的漆酶相比游离漆酶有更好的温度和pH稳定性;(4)比较两种固定化漆酶,海藻酸钠-壳聚糖包埋交联法固定化酶的温度及酸度稳定性要优于壳聚糖固定化酶,但可重复操作性要弱于后者,两者重复使用8次后的剩余酶活比率分别为71%及64%;(5)两种固定化酶对所选的4种不同结构的合成染料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其中壳聚糖固定化酶对茜素红的降解效果及重复使用性极佳,重复降解40mg/L的茜素红10次,降解率仍保持在1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