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0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33篇
  181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重组酶介导扩增技术快速扩增核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核酸快速扩增技术是一种可使微量核酸在体外高效快速扩增的技术, 自问世以来, 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和法理鉴定等领域, 并被不断改进, 以使其功能和适应性更为广泛. 重组酶介导扩增法是在现有体外核酸扩增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恒温体外快速扩增核酸技术. RAA法利用重组酶、单链结合蛋白和DNA聚合酶代替了传统PCR的热循环解链过程, 实现了在37℃恒温下的核酸快速扩增, 无需特殊的辅助仪器,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也不高, 具备简单、节能、便携、快速等特点, 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代传统的热循环PCR反应.  相似文献   
12.
具有RNA裂解活性的DNA分子称为脱氧核酶。它是经过体外选择技术经多次筛选获得的。脱氧核酶在切割与其互补的RNA底物分子时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切割效率,有望成为新的RNA灭活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人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分离、培养的方法,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探讨其纵向分化的能力.方法:自皮下脂肪组织获得梭形细胞,观察细胞生物学特征,免疫组化鉴定波形蛋白和CD44.以含有胰岛素、地塞米松、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的无血清混合培养基诱导其向脂肪细胞纵向分化,以细胞形态学变化.油红O染色和测定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判定分化是否成功.结果:人皮下脂肪中能够分离培养出生长旺盛的脂肪干细胞,诱导培养7d后细胞由梭形逐渐变圆,胞质内出现脂滴后逐渐增多融合为脂泡,并与甘油磷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相吻合.油红O染色显示约(78.6±2.2)%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人皮下脂肪中分离的脂肪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条件下能纵向分化为脂肪细胞,可能成为修复软组织缺损及整形美容的又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4.
<正>853162细胞分裂素在玉米雄穗培养成正常小穗的发育过程中的相对效应[英]/Polow-ick,P.L.…//Can.J.Bot.-1984,62,(4).-830~834[译自DBA,1984,3(17),84-08204]  相似文献   
15.
在单一TCl99或GRACE培养液中培养的四龄三天东亚飞蝗(Locusta mtgratoria mani lensis精小管,其精子发生只发育至初级精母细胞期,培养液中添加10%小牛血清或飞蝗精巢匀浆液可促使其发育至次级精母细胞期,添加10%分别取自东亚飞蝗蝗蝻、柞蚕蛹及蓖麻蚕蛹的血淋巴可促进其产生约20%的精子。 蜕皮激素及保幼激素对精子的产生无显著影响。移植培养的精小管在受体飞蝗体内不能发育产生精子,注射20μg/虫蜕皮激素可促使其产生大量精子。完整精巢无需注射蜕皮激素即可在受体飞蝗体内发育产生精子。结果表明,昆虫血淋巴内可能含有促细胞分化类因子,此(类)因子可能无种属特异性,外源蜕皮激素可能对精子发生无直接作用,但精子发生同时需要蜕皮激素和血淋巴因子,精巢本身可能有自己的蜕皮激素来源。  相似文献   
16.
魏欣蕾  游淳 《生物工程学报》2019,35(10):1870-1888
体外多酶分子机器遵循所设计的多酶催化路径,将若干种纯化或部分纯化的酶元件进行合理的优化与适配,高效地在体外将特定的底物转化为目标化合物。体外多酶分子机器反应系统呈现元件化和模块化的特点,在设计、组装和调控方面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近年来,体外多酶分子机器在实现反应过程的精准调控和提高产品得率方面的优势逐渐体现,展示了其在生物制造领域重要的应用潜力。对体外多酶分子机器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合成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文中系统地综述了基于酶元件/模块的体外多酶分子机器的构建策略,以及改善该分子机器中酶元件/模块之间适配性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生物制造平台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18.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的趋势逐步被众人接受,而青藏高原这一独特地理单元的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十分敏感.为更好地了解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牧草品质的影响,利用大板山北坡3 200~3 800 m的海拔梯度,以温度为主要影响因子,用海拔高度不同造成的温差模拟全球变暖带来的升温效应,研究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牧草营养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的影响.针对羊茅(Festuca ovina)、早熟禾(Poa annua)、草(Koeleria cristata)、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黑褐苔草 (Carex alrofusca) 5种生长在不同海拔梯度的高原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木质素(ADL)、粗蛋白(CP)、粗脂肪(EE)、无氮浸出物(NFE)、灰分等营养含量及其经绵羊瘤胃液培养后的体外消化率差异,经过1999和2000年两年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牧草CP、EE和NFE的百分含量都呈现降低的趋势;牧草ADF和ADL百分含量与温度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温度升高牧草ADF、ADL百分含量都呈增加的趋势;牧草体外消化率与牧草生长的环境温度存在负相关关联,随着温度升高牧草体外消化率呈降低趋势.模拟研究表明,就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素而言,未来气候变暖尤其是夜间温度的升高引起青藏高原牧草营养品质的变化,牧草CP、EE、NFE含量的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ADL含量的增加,牧草消化率降低,从而不利于反刍动物对牧草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9.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决定和多阶段演进的过程 ,首先是某些基因发生突变并不断积累 ,引起细胞分化生长失控。然而这些突变必须克服机体设置的细胞增殖障碍、应激产生的染色体基因修补机制以及多种抑癌基因的作用。在染色体受到损伤时 ,这些抑癌因子会激活表达 ,调控基因转录以抑制肿瘤生长 ,所以只有当排除了抑癌因子的多重作用后 ,一个正常细胞才能逐渐突破防线而转化成为一个肿瘤细胞[1] 。经过多年研究 ,科学家虽已搞清了主导肿瘤转化的相关基因及其在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但能否根据这些已经了解的细胞转化机制 ,在体外模拟肿瘤的发…  相似文献   
20.
Chloroplasts (plastids) possess a genome and their own machinery to express it. Translation in plastids occurs on bacterial-type 70S ribosomes utilizing a set of tRNAs that is entirely encoded in the plastid genome.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onents of the chloroplast translational apparatus have been intensely studied by proteomic approaches and by reverse genetics in the model systems tobacco (plastid-encoded components) and Arabidopsis (nucleus-encoded components). This work has provided important new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genesis of chloroplast ribosomes, and also has shed fresh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in plastids. In addition, mutants affected in plastid translation have yielded strong genetic evidence for chloroplast genes and gene products influencing plant develop- ment at various levels, presumably via retrograde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recent progress with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mponents of the chloroplast translational machinery and discuss the currently available evidence that supports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plastid translational activity on plant anatomy and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