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7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70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以肾衰病人尿为材料,通过碱变性、酸变性和热变性除去部分杂质和尿蛋白。然后用羧甲基-木瓜蛋白酶-琼脂糖4B亲和层析,最后用多缓冲剂聚焦层析,把人的巯基蛋白酶抑制肽C(human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C,简称 hCPI_C)和其他的hCPI_C分开,制备得高纯度、高活性的hCPI_C。在SDS-PAGE中为均一条带,每mg蛋白可抑制50单位木瓜蛋白酶活性的50-63%。  相似文献   
952.
用安祖花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致密愈伤组织,将安祖花致密愈伤组织切成规则小块,用(MS+0.1 mg/L NAA)培养基预培养半个月,诱导根的发生。再用继代培养基包埋培养物进行固定化培养,经1月后筛选具不定根的培养物,采用再包埋方法制成人工种子。当这种人工种子播于有菌土壤时可得到63%的成活率(转株率)。我们认为致密愈伤组织中不定芽和愈伤组织间发生的是生物学接触,不定芽的初始生长由愈伤组织通过生物学途径提供营养,从而大大提高了人工种子的活力。用含不定芽的致密愈伤组织作为培养物,对于人工种子的机械化生产和田间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3.
豆科植物的未成熟子叶由分生细胞或尚未成熟的细胞构成,在组织培养中较易诱导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近来常被用作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绿豆(Phaseol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十分困难,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至今尚未见有报  相似文献   
954.
本文报告了鸡δ晶体蛋白基因的启动子,被Friend脾病灶形成病毒(SFFV)的长末端重复顺序(LTR)取代后的嵌合基因δKpF在转基因小鼠内的表达特性。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将含有δKpF基因的重组质粒pδKpF DNA导入小鼠受精卵的雄原核,再将其植入假孕小鼠的输卵管内,经生长发育,产出小鼠35只。以DNA-DNA分子杂交分析,发现其中1只小鼠的基因组DNA中整合有所导入的δKpE基因。再以免疫酶标记方法检测,发现δKpF基因在转基因小鼠内能够表达,而且具有组织特异性。作者认为,与δ晶体蛋白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有关的调节顺序位于+677bp之后。这与Hayashi等(1985)以培养细胞研究的结论不一致。  相似文献   
955.
本文探讨了不同发育阶段家兔淋巴结和脾的组织学年龄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初生时期淋巴结和脾脏均未达到成年水平,淋巴结皮质较薄,且呈弥散性;髓质琉松,含结缔组织较多,淋巴细胞稀少。2.具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和脾小体在30日龄时出现。3.网状纤维在淋巴结主要分布于淋巴小结的外周;在脾白髓区域的网状纤维丰富而粗大。  相似文献   
956.
大麦×小麦杂种愈伤组织及再生植株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Ant-13大麦×中国春小麦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细胞,再生植株体细胞和花粉母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情况。发现在这三个不同分化和发育阶段中都存在着混倍体现象。但随着分化和发育过程的进行,混倍体程度越来越小,正常双单倍体细胞的比例越来越大。从再生植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的有丝分裂开始到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看到染色体行为的异常现象,从而形成败育花粉,造成杂种不孕。花粉败育发生在单核小孢子时期。  相似文献   
957.
芥菜子叶原生质体愈伤组织的形成及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芥菜无菌苗子叶游离的原生质体,经在 Nitsch 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再生细胞有比较高的分裂频率;所形成的愈伤组织经分化处理后产生了根,有些愈伤组织出现了绿点,但未分化出芽。  相似文献   
958.
细胞获取和培养的过程是组织工程构建的重要环节; 3D生物打印技术可以支撑组织工程的发展。通过"声波"使微量流体在惯性力和流体粘性力相互作用下实现脉冲流动的压电式微喷技术应用于细胞打印领域属于新兴工艺,具有精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征。在介绍压电式微喷技术系统和原理基础上,分析了压电驱动方式、压电参数、脉冲驱动电压波形、生物细胞油墨对细胞打印的影响;给出了压电式微喷技术在高存活率细胞获取、高效率构建细胞三维组织方面的应用研究案例;总结了其在细胞打印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研究方向及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区域城镇风景特征与自然基底、历史进程、产业、人文等密切相关,梳理传统城镇风景要素及其空间分布、组织特征,对当代语境下的地域性城镇风景体系重构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借鉴意义。川江流域城镇地处峡江地带,属典型的山地城镇,加之受悠久的演进历程和地域多元文化影响,其城镇风景极具历史及地方性特征。通过对方志、文集、诗歌等文字记载和相关图画资料进行量化统计、图文对照分析,梳理川江流域传统城镇风景要素数量、类型及位置分布;同时借助HGIS技术对城镇古代舆图、城图等进行地理信息的空间表达。归纳宏观视域下风景分布与山水构架的耦合关系,以及城镇及周边视域下城镇与风景互为补充和参照的融合关系。为构建多元的城镇风景要素、强化地方山水格局、促进城镇与风景协同发展等提供研究方法探究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因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纳入本次研究,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导管原位癌患者30例,小叶增生患者20例及导管单纯增生患者20例的组织提取标本进行对照,分析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和不同病变类型中的表达,并分析CD44~+/CD24~-细胞在癌症免疫分型中的表达以及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相关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内的CD44阳性率为52.50%,CD24的阳性率为57.50%,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1.25%和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44及CD24在导管原位癌及乳腺浸润导管癌中的阳性率高于小叶增生和导管单纯增生,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高于乳腺浸润导管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CD4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4在乳腺浸润导管癌不同分化类型中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CD44~+/CD24~-细胞在不同癌症免疫分型以及不同分化中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CD24~-细胞与乳腺浸润导管癌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之间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结论:CD44及CD24在乳腺癌组织内存在较高的阳性率,且CD44~+/CD24~-在乳腺原位癌及低分化的乳腺癌组织内具有更高的阳性率,临床上可尝试通过监测CD44~+/CD24~-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