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87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225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41.
郭素青 《蛇志》2006,18(2):141-142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赖性抗血栓形成药。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钠基本相似。本文观察低分子肝素钙(4100u/支,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2.
[目的]分析我国ALV-J蛋鸡分离株的来源和进一步演变趋势.[方法]以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作为其前病毒基因组模板,根据已发表序列设计合成9对引物,经PCR扩增出9段连续的、相互部分重叠的DNA片段和闭合环形前病毒两末端LTR的连接区段,并分别连入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结果]用: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辑和拼接,首次完成了ALV-J蛋鸡分离株SD07LK1的前病毒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结论]将该序列与另外已完成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表明,ALV-J的整个基因组gag和pol基因相对保守,各毒株间对应基因的同源性分别在95.O%以上,env基因的同源性仅为88.6%~94.0%.  相似文献   
843.
【目的】探讨一种构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方法。【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用pJR700温度敏感载体系统,构建目的基因载体;反向PCR扩增目的基因缺失载体片段,连接,产生目的基因缺失载体;电转化缺失重组质粒导入感受态细胞,先在37℃卡拉霉素(ka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然后在30℃不含kan液体培养基中传代,挑取抗生素敏感菌落,PCR扩增检测抗生素敏感菌染色体上目的基因片段和链黑霉素抗性实验确认血红素受体基因缺失。【结果】获得不含抗生素基因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血红素受体基因缺失突变株。【结论】用pJR700温度敏感载体系统,构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基因缺失突变株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44.
2009年6月12日,江苏确诊首例甲型H1N1(2009)病例。通过细胞和鸡胚分离系统,我们分离到一株具有较高血凝活性的病毒,命名为A/Jiangsu/1/2009。为了跟踪病毒的变异情况,我们开展了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其血凝素基因(Haemagglutinin,HA)的遗传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分离株HA蛋白不具有多碱基HA裂解位点,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点。与参考株A/California/04/2009相比,分离株A/Jiangsu/1/2009HA蛋白的有4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但都不在已知的抗原位点上。分离株有5个潜在糖基化位点,这与近年来古典猪H1N1和北美三源重配猪H1病毒完全一致,保留了古典猪H1的特点。与禽流感H1病毒相比,分离株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上的E190D和G225D发生突变,这可能成为新甲型H1N1(2009)在人际间传播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此外,其它受体结合位点上相关氨基酸同时具有人和猪流感病毒的特点。本研究首次对早期流行的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HA蛋白的分子遗传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对进一步监测病原变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5.
高原鳅属鱼类雄性第二性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检测了33种350余尾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雄性标本,依据吻部两颊和胸鳍的特征,将该属鱼类的雄性第2性征分为12种类型。高原鳅的雄性第2性征具有多样性,不同种类的雄性第2性征可能存在差异,分布在不同或相同水系的同一种类的个体间雄性第2性征也可能发生变化。检视结果表明,仅依据雄性第2性征把高原鳅属划分为高原鳅亚属和赫氏鳅亚属Hedinichthys并不适合。  相似文献   
846.
以中国动物地理亚区统计了1976年郑作新出版的《中国鸟类分布名录》和2005年郑光美主编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中繁殖鸟类的分布数据,结果显示:在1976年前,中国鸟类丰富度最高的动物地理亚区为西南山地亚区,其次为滇南山地亚区,而以羌塘高原亚区鸟类物种丰富度最低,黄淮平原亚区次差。2005年,鸟类丰富度最高、次高及最低的亚区与1976年相同,次差的亚区为台湾亚区。自1976年至2005年,鸟类物种丰富度在不同亚区出现明显的增加,平均每个亚区分布物种数由1976年的232种增至2005年的281种,而且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其中滇南山地亚区增加种类最多,而羌塘高原亚区和东部草原亚区增加的幅度最大;在海南岛和台湾亚区则变化较小。这些可能是由于物种在不同亚区间存在的可能扩散通道和岛屿型稳定气候及地理隔离限制了物种与其它亚区间的扩散等造成的。这些变化不仅与Leietal.(2007)提出的"地理隔离"假设结论比较一致,与雷富民等(2006)提出的西南山地-横断山区为中国鸟类特有种物种多样性中心和西南山地为物种分化中心等观点一致,而且进一步显示西南山地亚区鸟类物种有向滇南山地亚区扩散的现象,并且依然在持续中。用聚类...  相似文献   
847.
张蓉  赵紫华  贺达汉  王芳  张宗山  王新谱 《生态学报》2010,30(10):2656-2664
2008年通过对宁夏银川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枸杞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共采集节肢动物151628头,鉴定出4纲27目76科167种,其中天敌亚群落61种,化防园23种,有机园30种,自生园61种,天敌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87%、18.78%、70.34%。通过群落结构分析,自生园丰富度、个体数均明显高于化防园和有机园,有机园均匀度、多样性较高,而化防园丰富度、个体数指数都较低,而优势集中度高。通过主分量分析表明潜叶类害虫与刺吸类害虫是不同人工干扰条件下的主要害虫,刺吸类害虫成为发展有机枸杞的重要障碍,食花果类害虫具有较大的危害潜力;寄生类天敌、病原类天敌为自生园优势天敌,捕食类天敌是有机园、化防园的优势天敌,但化防园天敌作用较为微弱。自生园天敌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第一对典型变量为V1=0.048x1-0.2533x2+0.5951x3+0.5207x4,W1=0.9021y1+0.0354y2+0.0223y3+0.1847y4-0.0591y5,相关系数为0.8635,化防园、有机园天敌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26、0.7332。通过害虫-天敌亚群落的种群消长动态表明,天敌亚群落作为整体对害虫发挥着调控作用,自生园7-9月份寄生性天敌对刺吸式害虫的跟随作用很强,有机园较弱,化防园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48.
针对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 L.)叶片中多糖、色素等物质严重干扰总DNA提取质量的问题,以蓝猪耳叶片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高盐低pH值法、SDS法、CTAB法提取总DNA,并从样品电泳图谱、纯度、得率等方面对三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TAB法提取总DNA的产率较高、纯度最好,是蓝猪耳总DNA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49.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技术制备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亚单位融合疫苗,并通过小鼠模型对其保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EV71的亚单位肽段,随后将肽段免疫雌鼠,对其交配后产下的幼鼠进行病毒感染,通过检测其组织内的病毒拷贝数和病理变化,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肽段融合的方法,得到五种备选疫苗,分别为VacA,VacB,VacC,VacD和VacE,这五种疫苗均具有一定的体外保护能力,并且VacB和VacC与正常人大脑组织无明显交叉反应。动物模型评价结果显示,VacB和VacE能赋予幼鼠抗病毒感染的保护效果。结论利用EV71的小鼠感染模型评价了针对EV71的亚单位联合疫苗,VacB和VacE的保护效果较好,此外,VacB与人脑组织间无明显交叉反应,可以作为潜在的无神经毒性的临床使用疫苗。  相似文献   
850.
水稻OsRhoGDI2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OsRhoGDI2是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的小G蛋白Rho家族成员OsRacD的互作蛋白的编码基因,为研究OsRhoGDI2和OsRacD的相互作用特点和调控机制,对OsRhoGDI2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了二者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修饰位点和亚细胞定位特点,并进一步构建了受控于CaMV35S启动子的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的OsRhoGDI2基因的双元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洋葱表皮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了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分布特点。OsRhoGDI2和OsRacD具有一些相似的理化特性和翻译后修饰位点,在洋葱表皮细胞中,OsRhoGDI2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OsRhoGDI2与OsRacD在蛋白理化特性和胞内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相关性,OsRhoGDI2蛋白可能在调控OsRacD的胞内分布和活性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