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子莲(Nelumbo nucifen Gaertn)取自湖北、湖南、福建等地的9个品种(太空莲3号、花牌莲、湖北莲、湖南莲、建吉莲、赣莲、杂363、杂6236、杂8216),以刚采收的新鲜成熟莲子与采收后经20 d储存的莲子为材料.  相似文献   
72.
魔芋试管苗批量生产过程中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熏气法,可较为彻底地杀死魔芋球茎或根状茎的内生菌,再配合酒精、HgCl2等进行表面灭菌,可使初次接种污染率控制在10%以下,继代培养污染率控制在5%以下,从而建立魔芋试管苗的无菌繁殖体系,为试管苗的批量化生产提供了前提和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3.
台州地区70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70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构成比及耐药性的变迁,探讨引起耐药性变迁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台州医院2003年至2007年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该菌在标本来源构成比、不同科室阳性标本构成比及抗生素耐药率等方面的变迁。结果近5年来,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分离率以痰标本中最高(83.6%);科室分布2003年至2005年间以脑外科及ICU最高,此后血液肿瘤内科跃居第一;该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普遍上升趋势。结论注意空气消毒是减少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有效措施;ICU、脑外科及血液肿瘤内科仍需加强护理等措施。避免抗生素的不正当使用及外部设备的长期使用,有利于避免耐药菌的产生,有效控制院感。  相似文献   
74.
蔡菁 《微生物学杂志》2008,28(2):110-110
本次调查对象为鞍钢所属五所综合医院,其中包括鞍钢铁东医院、鞍钢立山医院、鞍钢铁西医院、鞍钢长甸医院、鞍钢曙光医院。监测对象主要是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以及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所有采样均在消毒处理之后与进行工作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75.
筛选多价大肠埃希菌噬菌体,确定其宽噬宿主谱、形态大小及核酸类型等基本特征,为应用于环境微生物消毒奠定基础。应用双层琼脂平板法确定多价噬菌体的宿主谱;透视电镜观察形态结构;提取核酸,并利用分光光度法和核酸酶(DNase、RNase A及S1)酶切的方法对核酸进行鉴定;SDS-PAGE电泳分析噬菌体膜蛋白。大肠埃希菌BL21、DH5α、JM109为噬菌体285P的宽噬宿主;电镜下呈微球型,边缘光滑,短尾,颗粒直径约81 nm;分光光度法及核酸酶切法均证实核酸为双链DNA;膜蛋白略小于43 ku。噬菌体285P对多株大肠埃希菌具有宽噬作用,对环境中微生物的控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番木瓜的离体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番木瓜离体繁殖体系.用0.1%HgCl2溶液对番木瓜的新生嫩茎进行消毒,适宜的消毒时间为12min,1mm茎尖的成苗率达到87.6%.随蔗糖浓度的提高,番木瓜试管苗的株高显著降低,增殖系数显著增加.在附加IBA0.3mg/L的1/2MS培养基上新梢的生根率达到89.3%,试管苗大规模移栽的成活率达90%以上.基因型显著地影响番木瓜离体增殖的效率.  相似文献   
77.
伤口细菌感染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定树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3):192-192,F003
伤口是指皮肤撕裂或黏膜破损使身体受到伤害.从微生物的观点,正常与完整皮肤及黏膜的功能是防止皮肤表面及其外围细菌的侵入,如果这种屏障丧失能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湿润、温暖和丰富营养的生存环境,使细菌有一个定植、生长繁殖的机会.但是否会引起感染?感染后伤口的愈合与微生物有何关系?取决于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78.
自消化内镜诊治法临床应用以来,对镜身及附件的消毒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重要问题,化学浸泡法现仍广泛应用,虽简单易用,但消毒效果难以保证,且消毒液对人、机和环境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全自动酸化电解水内镜消毒机的问世与使用被认为是消化内镜消毒的一大进步,该文就其消毒效果作一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海参胶原低聚肽是否具有促进db/db 2型糖尿病小鼠术后伤口愈合的作用。 方法:取90只10w龄的db/db小鼠分为5组,包括模型对照组乳清蛋白组和3个海参胶原肽组(从低到高分别为0.25、0.50、1.00 g/kg·BW),每组18只。另设一组同周龄、性别的db/m小鼠1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使用溶剂(蒸馏水)灌胃。进行背部切口手术后开始干预,分别于术后第4、7、14d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术后观察不同时期伤口愈合情况,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皮肤切口抗张力强度以及进行皮肤组织HE染色。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海参胶原肽剂量组小鼠血清IL-8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NO水平升高,伤口抗张力强度提升,伤口愈合较好。结论:海参胶原低聚肽能够改善糖尿病小鼠术后营养状况,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我院内镜中心清洗与消毒过程中发生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内镜感染发生率,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方法:专人检查内镜清洗消毒全过程,统计各个环节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随机抽取600例消毒后处于备用状态的内镜,采集内镜内腔及外表面标本,检测结果作为评估清洗消毒质量指标。结果:检测600例样本合格584例,合格率97.3%,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气管镜和超声内镜合格率分别为98.6%,96.8%,95.6%,96.0%和97.2%;16例不合格样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8株,其中幽门杆菌13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绿脓杆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16例检测不合格原因分析中,刷洗不彻底占37.5%,未按说明要求使用多酶及消毒液占18.75%,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内镜未做特殊处理占12.5%,内镜干燥不充分及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达标各占6.25%。结论:内镜清洗消毒环节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应加强对内镜中心所有人员的感染控制教育,定期对清洗消毒人员进行职业化培训,规范管理清洗消毒流程,建立可追溯性登记系统,从各个环节把关内镜清洗消毒的质量,是预防消化内镜中心发生感染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