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色季拉山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色季拉山16科、49属、87种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评价指标的定量化和权重分配处理,求得物种的“濒危系数”和“优先保护值”,确定了物种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等级.结果表明:(1)西藏色季拉山的87种植物中有1种处于极危状态,13种处于濒危状态,55种处于易危状态,18种处于近危状态.(2)西藏色季拉山有一级保护植物23种,二级保护植物53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3)该研究结果与各种保护植物名录的濒危等级和优先保护级别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植物在本区受威胁程度加强,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2.
中国东北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确定中国东北地区受威胁植物的基础上,依据植物优先保护值确定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共有受威胁植物25科42属60种.在东北地区219个县(市)中,共119个县(市)分布有受威胁植物.吉林省安图县是东北地区拥有受威胁植物最多的县,有受威胁植物42种.确定吉林省安图县、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等16县(市)为东北地区受威胁植物优先保护县(市).根据受威胁植物的优先保护区域值,划分出中国东北地区的5个优先保护区域,分别为长白山优先保护区、辽东优先保护区、辽南优先保护区、张广才岭优先保护区和小兴安岭优先保护区,并对各优先保护区的主要受威胁植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3.
荒漠绿洲湿地土壤优先流与水分入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钊岑  刘冰  刘婵  司瑞 《生态学报》2020,40(12):3979-3990
地表水分、溶质和污染物以土壤优先流的形式下渗到深层土壤或地下水中,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与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因此,土壤优先流研究将为干旱区荒漠绿洲湿地水分运移与盐分积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以荒漠绿洲湿地为研究区,选取柽柳灌丛、盐碱草地和杨树林,以道路为对照,采用室外染色示踪法对湿地土壤优先流特征与水分入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优先流入渗深度存在显著差异,其柽柳灌丛和盐碱草地几乎是杨树林和道的2倍;染色面积比随深度的增加而波动下降,0—20 cm土层染色面积比占总染色面积的54.42%—89.27%;染色路径宽度以20—250 mm和250 mm为主;优先流类型以高相互作用混合流和非均质指流为主。在荒漠绿洲湿地,砾石促进土壤优先流发生,增加了侧向流;同时,粗根的减少抑制了优先流的发生;此外,土壤盐分通过影响土壤大孔隙分布而影响水分入渗过程。因此,荒漠绿洲湿地土壤优先流与水分入渗差异是土壤质地、根系分布与盐分离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钱灵颖  黄智洵  杨盛昌  曹文志 《生态学报》2021,41(11):4367-4378
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39种厦门市重点保护植物为对象,通过物种分布模型MaxENT获得物种潜在分布栅格图,利用空间保护优先化定量工具Zonation软件识别理论上既适宜重点保护植物生存又能够保证景观连通性的区域,获得本地重点保护植物景观保护等级。根据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目标,将景观保护等级最高的17%区域视为多物种空间优先保护区,结合Zonation模型生成的随景观丧失物种加权灭绝风险曲线,将保护等级最高的8%区域划为一级保护区,保护等级在8%-17%范围内的区域划为二级保护区。利用MaxENT模型中的jackknife刀切法发现海拔是对本地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优先保护区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海岸带区域。将优先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地建设现状、厦门市生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发现厦门市岛外西部、北部的优先保护区得到了较好保护;岛外的西南部及东南部、岛内的东部及南部海岸带的优先保护区被建设用地大规模占用,已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的区域较少,存在大量的海岸带优先保护区保护空缺;岛外东南部的部分优先保护区虽未被占用,但规划中属发展备用地,缺乏生态保护。为避免优先保护区面积的进一步萎缩,应重点关注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将目前属于发展备用地的优先保护区转划为生态留白空间,针对一级、二级优先保护区分别实施刚性和弹性的生态保育措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严控对海岸带区域优先保护区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协调优先保护区内保护与开发利用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目的:用计算机重构乙醇合成途径,为合成生物燃料乙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KEGG反应、化合物数据提取反应等式,过滤掉42个通用代谢物参与的反应,然后利用剩下的反应构建反应矩阵;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在反应矩阵中搜索生成乙醇的代谢途径。结果:计算机重构了23 108条乙醇合成途径,以大肠杆菌作为产乙醇基因工程菌为例,通过限制改构菌整合的关键酶数目,分别得到了78条以酒精O-乙酰基转移酶为关键酶的乙醇合成通路和89条以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为关键酶的乙醇合成通路,并构建了相应的乙醇合成网络图,标注每个反应的酶及编码该酶的基因。结论:通过计算机方法重构了多种乙醇合成途径,可以为利用微生物工业化生产乙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水獭是水生生态系统重要的指示种和旗舰种, 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 中国的水獭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部分区域已局部灭绝。然而目前国内对水獭的调查和研究非常有限, 本底不清的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水獭的野外保育工作。本文以东北地区的欧亚水獭指名亚种(Lutra lutra lutra)为研究对象, 基于2016-2020年的调查数据, 使用组合建模的方法评估了水獭的潜在分布区;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系统保护规划软件分析了水獭的保护优先区并计算了各省级行政区内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临的人类压力; 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分析了水獭的保护现状, 并以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伊春森工集团三大国有林区为例分析了重点国有林区在水獭保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水獭潜在分布区和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104,515.04 km2和45,448.99 km2, 其中大兴安岭的水獭保护优先区集中连片, 并与小兴安岭的保护优先区相连, 栖息地之间没有明显地理隔离, 是维持东北地区水獭种群稳定的重中之重; (2)水獭面临的人类压力大小依次为: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3)研究区内1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有63个包含水獭潜在分布区, 覆盖面积为12,168.93 km2, 仅占水獭潜在分布区面积的11.64%, 其中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含水獭保护优先区, 占水獭保护优先区面积的10.88%; (4)三大国有林区涵盖了71.18%的水獭潜在分布区和79.26%的保护优先区(面积分别为74,390.89 km2和36,022.22 km2)。由此可见, 尽管水獭潜在分布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比较低, 但是在天然林全面禁伐的背景下, 重点国有林区可能在未来东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更大作用, 因此我们建议将重点国有林区中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区域逐步纳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 以实现生物多样性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保护。最后, 本文结合研究结果和实地调研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1)加强对河流污染物的管理; (2)控制渔民捕鱼强度; (3)开展全面的水獭专项调查并建立长期的监测体系; (4)加大对水獭的科研投入; (5)加强宣传力度, 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7.
模式发现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但目前的大部分算法还不能保证获得最优的模式.文章推导了针对三个序列片段相似性关系的判据,将其作为剪枝规则,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深度优先的穷举搜索算法——判据搜索算法(criterion search algorithm,CRISA),理论分析表明,对绝大多数模式发现问题,CRISA具有多项式的计算时间复杂度和线性的空间复杂度。对仿真的和实际的生物序列数据的测试也表明,CRISA能够快速而完全地识别出序列中所有的模式,具有优于其它算法的总体评价,能够应用于实际的模式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58.
嗜冷产甲烷菌及其在废水厌氧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左剑恶  邢薇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127-2132
嗜冷产甲烷菌对于自然界的碳素循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利用嗜冷产甲烷菌实现低温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可从本质上突破低温厌氧工艺的技术瓶颈,进而大大拓展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并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本文针对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分离培养及生理生化特性、适冷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几个方面,对嗜冷产甲烷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对其在低温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59.
<正>卫星追踪定位技术(Satellite tracking and positioning technology)对于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来说具有高效、便利、可靠等多方面的优点,基于卫星追踪定位可以获取大量的野生动物时空分布数据,用于目标物种的家域计算、生境选择和迁移模式研究等(Kranstauber et al., 2012; Byrne et al.,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用优先结晶法对DL-别苏氨酸进行光学活性拆分的问题,在相图基础上选取适当的过饱和度,即配制成原始拆分母液。作为晶种,既可用光活性别苏氨酸,也可用光活性苏氨酸,可用对映的一对光活性晶种,还介绍用单一晶种的拆分方法,提出了L-别苏氨酸与L-苏氨酸、D-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为“胶着对”,L-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L-别苏氨酸与D-苏氨酸为“离散对”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