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18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对比研究和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的疗效,提高转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4-2011.05我院住院治疗的3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比较心律平与胺碘酮的药物转复率,构成比采用x2检验,α=0.05。结果:37例患儿中,13例治疗原发病后自动转率,24例患儿给予心律平治疗,其中1例放弃治疗,5例未见效,心律平转复率为69.77%,5例未见效患儿改用胺碘酮治疗,1例死于原发病,1例控制症状后行射频消融术治愈,胺碘酮转复率为75%,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性。结论:心律平与胺碘酮均能较好的治疗小儿PSVT,对于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无效的小儿PSVT,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局部地区遗传资源优先性评价的方法和管理问题,我们采用"3E"原则对云南裸子植物进行了评价."3E"分别指珍稀濒危的(Endangered)、特有的(Endemic)和具有经济价值的(Economic)三个方面.我们首先介绍了"3E"原则的由来、内涵和价值,并应用"3E"原则,以种(变种)为分析单元,对分布于云南的10科29属107种(变种)野生裸子植物遗传资源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需要优先保护的遗传资源类群.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裸子植物资源兼有受威胁严重、特有率高、经济价值高等多种特征,如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灰干苏铁(Cycas hongheensis)、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var.complanata)等58种不仅受威胁严重,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具有"3E"特性的裸子植物遗传资源有72种,其中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苏铁(Cycas revoluta)、大理罗汉松(Podocarpus forrestii)、德保苏铁(C.debaoensis)、德钦柏(Juniperus baimashanensis)、巧家五针松(Pinus squamata)、灰干苏铁、万钧柏(J.chengii)、毛枝五针松(P.wangii)等9种亟待进行抢救性保存,中甸冷杉(Abies ferreana)、绿春苏铁(C.tangingii)、麦吊杉(Picea brachytyla)、怒江冷杉(A.nukiangensis)、河内苏铁(C.tonkinensis)等40种需要优先收集和保存.保存的方式包括原地保存、异地保存、设施保存和栽培利用等综合措施.将"3E"原则应用于云南裸子植物遗传资源的管理,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4.
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价现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它是保证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实现保护区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价和优先性确定(RAPPAM)方法是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对RAPPAM方法的评价指标和评价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8个国家的应用实例,对此方法评价范围、评价目的、评价结果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此评价方法可以:1)快速确定保护区系统面临的威胁和保护区系统的功能;2)提出和制定后续行动及建议;3)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因此,RAPPAM方法的认识与应用,对于了解和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十二指肠优先离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炎性因子、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功能、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可简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6.
优先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优先流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水分运动形式,它是土壤水运动机理研究由均质走向非均质领域的标志。但最初却没有真正的定义。综合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土壤优先流定义、优先流多种表现形式及其重要特征。系统阐述了优先流的静态(内在)和动态(外在)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实验研究技术,指出开展优先流研究可以有效及充分地解释早期水文学研究所困扰的不符合达西定律及对流一弥散方程等重大问题,但由于优先流运动过程具有非平衡性及区域特点,其自身类型较多,开展优先流研究同时加大了水文过程研究的难度及深度,所以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到目前为止,对于优先流运动机理尚未明确;开展优先流研究判定标准多样,但缺乏系统成形的判定标准;由于土壤本身就是异质性系统,对优先流研究需综合考虑尺度效应;虽然已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开展优先流研究,但缺少已获得国际标准认证的适用于具有快速环绕特性的优先流研究需要的现代仪器设备。同时还探讨了优先流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最有效、最基本的措施。在有限的资金和人力条件下,如何参考不同人类干扰在保护优先区建设中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保护规划方案,在更大程度上的保护本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一直以来都是保护生物学家争论的焦点。以横断山南段区为例,重点关注保护区建设过程中不同的人类干扰程度,以人类干扰的高低为切入点,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以横断山南植被生态系统和人类干扰强度因子为基础,对比分析横断山南的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分布、人类干扰格局和保护成效,结果显示:一是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湿地生态系统(湖泊、河流、草本湿地)、高山生态系统(冰川和永久积雪、高寒草甸、高寒草原)价值高且分值在21分以上;二是从人类干扰高低分析入手,基于维持和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保护优先区域和保护策略。三是识别出横断山南段区的保护优先区主要包括峨边县、马边县、石棉县、越西县、保山市、腾冲市、维西县、德钦县、察隅县等区域。 相似文献
28.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亦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核心区。科学评估工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实施成效及生态环境恢复效率可为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县为例,采用InVEST模型评价工程对安塞县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洪水调节、碳储量、产水量)的影响,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模拟不同工程实施情景下安塞县的生态系统服务。2000—2015年,工程改变了安塞县的土地覆盖类型,与退耕还林相关的土地利用变化(耕地转为林地、灌木、草地等)面积为464.93 km2(占研究区面积15.8%),其中退耕还草所占比例最高(71.8%)。工程实施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都有所变化,其中洪水调节功能提高了33.4%,碳储量提高了39.6%,土壤保持提高了5.3%,产水量减少了22.4%。退耕情景分析表明(保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与比例不变):在陡坡和河岸农田优先退耕还林(草)将显著提高土壤保持功能,且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在距离河岸带约100 m以及陡坡耕地优先实施工程会减弱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效应。... 相似文献
29.
水鸟是反映湿地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水鸟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对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和湿地保护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于2020年5月-2021年4月,开展了衡水湖自然保护区水鸟群落的调查监测,采用GIS软件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其不同区域水鸟群落结构和季节性变化、水鸟多样性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不同区域均表现出以雁鸭类等游禽为优势种的水鸟群落特征,衡水湖西湖和滏东排河的水鸟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衡水湖东湖的水鸟种群数量最大,滏阳新河的鸻鹬类种群数量相对较大。(2)不同区域水鸟群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春夏季涉禽数量明显增多,但仅在衡水湖自然保护区东湖、西湖和滏阳新河成为水鸟群落的优势种;9月之后各区域游禽种数和种群数量占比均明显上升,雁鸭类成为优势种群。(3)水鸟物种丰富度和种群数量较高的区域主要在自然保护区的湿地恢复区、滏东排河和小湖隔堤两侧等地;不同类群水鸟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雁鸭类分布较为分散,鸻鹬类、鹤鹳类水鸟分布更为集中;栖息地状况是影响衡水湖水鸟多样性的主要因素。(4)衡水湖水鸟保护优先区包括湿地恢复区及周边区域、南李庄鱼塘、良心庄鱼塘及周边区域、东湖的姊妹东岛、小湖隔堤两侧等5个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8.94%。研究结果为衡水湖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水鸟保护策略制定、栖息地保护修复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