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99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1294篇 |
专业分类
378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80篇 |
2023年 | 118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31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78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06篇 |
2014年 | 190篇 |
2013年 | 118篇 |
2012年 | 157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153篇 |
2006年 | 142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94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4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19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24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目的】研究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ordinary non-saline environment)土壤样品中可培养嗜盐及耐盐细菌(含放线菌)多样性。【方法】采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样品中嗜盐及耐盐细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用补充5%-20%(w/v)NaCl的MA、ISP2、ISP5、NA和HAA培养基从土壤样品中分离到114株细菌,其中8株为中度嗜盐菌,19株为轻度嗜盐菌,87株为耐盐菌。根据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实验结果去冗余,选取61个代表性菌株进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属于细菌域(Bacteria)的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门;phylum)(Actinobacteria,Firmicutes,Proteobacteria)的16个科、18个属,代表了41个物种。多数菌株属于Firmicutes门(38株,62.3%)和Actinobacteria门(18株,29.5%)。大多数菌株与其系统发育关系最密切的已知物种的典型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6.9%-99.8%),其中有7个菌株(JSM070026,JSM081004,JSM081006,JSM081008,JSM083058,JSM083085,JSM084035)代表7个潜在新种(potential novel species)。【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通非盐环境土壤中存在较为丰富的可培养嗜盐及耐盐细菌多样性,并且潜藏着较多新的微生物类群(物种)。 相似文献
132.
133.
用简化的Kohn氏碱洗脱法,观察了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对小鼠S-180肿瘤细胞DNA单链断裂及其重接修复的影响。激光HPD能导致S-180细胞DNA单链断裂明显增加,而且这种断裂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继续增多。在本实验条件下没有观察到HPD对X线的增敏作用,HPD不能增加X线所致的DNA单链断裂,也不能影响其重接。单链断裂重接动力学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34.
小鼠诺如病毒(Murine norovirus,MNV)属于杯状病毒科诺如病毒属成员,是2003年新发现的感染实验小鼠的病毒,也是目前已知的小鼠病毒中感染率最高的一种病毒。本研究利用RAW264.7细胞从MNV感染小鼠的盲肠内容物中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病毒空斑试验、TCID50试验、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测序分析等方法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显示RAW264.7细胞接毒24~48h后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变亮、聚集,最后大部分细胞死亡脱落。分离株在RAW264.7细胞上传代至第2~3代时可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经病毒空斑试验获得一株纯化病毒,病毒滴度TCID50为105.25/0.1mL。电镜观察可见明显的病毒颗粒,颗粒呈球形,无囊膜,直径约30~35nm。分离株经鉴定后命名为MNV Guangzhou/K162/09/CHN。采用RT-PCR技术分段扩增基因组开放阅读框(ORF),同时应用3′-RACE和5′-RACE技术扩增基因组的3′-UTR和5′-UTR,分别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经拼接后获得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7 380个核苷酸(GenBank登录号:HQ317203),将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国外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该毒株与其他MNV分离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7.4%~89.7%。基于VP1蛋白核苷酸序列绘制MNV毒株系统发生进化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来自日本(S7-P2和S7-PP3)、美国(CR3和CR18)、韩国(K4)和德国(Berlin/04/06/DE和Berlin/05/06/DE)的毒株进化距离较近,同属一个进化分支。本研究是国内首次对MNV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5.
136.
兴化湾和闽江口海域春夏季鱼类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反映我国亚热带河口和海湾鱼类区系特点,作者于2008年春季(4月)和夏季(9月)在闽江口和兴化湾海域,采用单拖网进行鱼类学调查,并分析了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和生态适应性等,进一步运用Ochilai相似性系数分析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相似性.结果表明,在兴化湾共捕获鱼类108种,其中春季出现48种,夏季出现81种.春季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关键种,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等是常见种;夏季六指马鲅(Polynemus sextarius)是关键种,赤魟(Dasyatis akajei)等是常见种.闽江口共捕获鱼类77种,其中春季出现36种,夏季出现57种.春季,凤鲚(Coilia mystus)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是优势种,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是常见种;夏季凤鲚是优势种,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等是常见种.温度适应上,兴化湾和闽江口鱼类均以暖水种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76.62%和75.00%,其余是暖温种;在盐度适应方面,则是沿岸种和近海种居多,分别占总种数的91.67%和87.01%.闽江口的河口种多于兴化湾.两个海域鱼类种类组成的相似度较高,而各自水体不同季节之间的相似度较低.由此推测,季节变化是导致兴化湾或闽江口鱼类种类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盐度差异是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7.
赤霉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加热、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及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的方法,提纯了赤霉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纯酶比活力为2640U/mg蛋白,最大紫外吸收峰为276nm,为Mn-SOD,由二个亚基组成,亚基分子量为14.5kD。此外还报道了该酶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38.
目的:分析运动和膳食干预对久坐人群的健康影响。方法:2020年1—7月在北京市招募久坐人群108人,根据其近期健康检查数据和血脂数据,将其分肌肉功能减退组和脂肪代谢异常组(干预组、对照组各27人),开展12周的运动和膳食干预。肌肉功能减退组中的膳食方案中供能营养素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30%、脂肪20%,膳食纤维每天摄入量不少于30 g。脂肪代谢异常组中的膳食方案中供能营养素比例为碳水化合物60%、蛋白质20%、脂肪20%,并分组制定相应的运动干预方案,比较干预前后身体质量情况和血脂数据。结果:肌肉功能减退组,干预组中体重、腰围和BMI显著降低,骨骼肌含量、体脂肪率、内脏脂肪率显著改善(P<0.05);脂肪代谢异常组,干预组中体重、腰围和BMI显著下降,血液中CHO、TG、HDL-C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运动和膳食干预能有效提高久坐人群健康状况,并且通过设定个性化、专业的干预方案能有效增加肌肉量,提高肌肉功能,调整机体代谢水平,减少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