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0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414篇 |
专业分类
15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0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3篇 |
2009年 | 93篇 |
2008年 | 100篇 |
2007年 | 64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核桃属部分种的小孢子发生及核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穆英林;郗荣庭;吕增仁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0,8(4):301-310
本试验采用常规压片法,观察了核桃属(Juglans L.)四个种花粉母细胞(PMC)的减数分裂过程和花粉形态,检测了两个种的花粉生活力,分析研究了七个种的核型。结果表明,普通核桃(J.regia)核桃楸(J.mandskurica Maxim.)和黑核桃(J.nigra L.)的PMC减数分裂基本正常,但河北核桃PMC的减数分裂过程都极不正常,供试的七个种,除普通核桃为2C核型外,其余均为2B核型,仅黑核桃一种带有随体染色体。根据核型特点把七个种分成三组,并探讨了组间与组内种间的亲缘演化关系。作者认为,河北核桃应为一种独立的种,核桃科在系统发育上可能来源于染色体基数为8的两群)不同植物。 相似文献
92.
越南篦齿苏铁小孢子发生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结合显微荧光技术对越南篦齿苏铁Cycas elongata 小孢子发生和花粉个体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小孢子叶球5月中下旬开始萌动,小孢子囊着生在小孢子叶远轴面,且3-5小孢子囊以辐射状排列方式聚生成聚合囊。小孢子囊壁由6-7层细胞组成,包括表皮、中层及绒毡层。绒毡层来源于成熟造孢组织的外围细胞,其退化形式为分泌型。6月中旬,小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I,至6月下旬形成四分体。母细胞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的方式与其他苏铁类植物不同,具有连续型与同时型两种类型。7月中旬,小孢子经过2次有丝分裂后,形成3细胞的成熟花粉粒。7月下旬进入散粉状态。在花粉发育过程中,母细胞内淀粉粒的积累及其壁上胼胝质的沉积均呈现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93.
94.
95.
种子休眠与破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种子休眠机理主要围绕透性、抑制剂作用和光敏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而建立。种皮的阻碍作用可能是由于种皮的物理或化学特性引起.可导致对水、光、气体或溶质的透性改变。抑制剂作用机理是抑制物质可抵消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发育的激素的作用。光敏素转化机理来源于与休眠有关的生物活性化学物质的合成、活化或破坏受光诱导的观点,由于发现了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和钝化型(Pr)而得到强有力的支持,种子光休眠取决于光敏素蓝色蛋白的活化型(Pfr)含量和Pfr/(Pr+Pfr)比值。目前,打破休眠的方法一般有机械破皮法、激素处理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法、物理处理法(如激光、烟、热等处理技术)、CO2处理法等。激素的平衡由抑制剂占优势向促进物占优势的变化是打破休眠的决定因素。研究破眠机理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多种,包括ABA突变体的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用反义RAN阻止基因的表达、cDNA克隆技术等。用激光照射种子,把适宜的光射入细胞,可增加细胞生物能,促进种子发育,从而可能打破休眠。热处理的机理是由于加热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气性。CO2之所以能提高某些物种的萌发率,在于其影响了种子内部乙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6.
97.
陈玉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1986,6(1):83-84
本文首先从苏芸金杆菌(B.thuringiensis,B.t)的科学和工业前景出发,并注重未来,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自从1911年发现苏芸金杆菌以来,它对科学和害虫防治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50年代后期,由于苏芸金杆菌具有很大的好处而对工业产生了予期的影响。这包括它对人类和野生动物安全、并由于其在孢子形成时形成独特的毒素蛋白结晶,专门对重要的害虫有效且作用快。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及其病原菌的菌种分布。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10年0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临床拟诊为头癣、甲癣、体股癣、手足癣的1 308例患者取病发、皮屑、甲屑行真菌镜检、培养。培养阳性标本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行核糖体DNA(rDNA)ITS区序列测定确切鉴定菌种。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真菌镜检培养均为阳性患者260例,头癣培养阳性率最高,占33.1%,其次为体股癣占28.8%、甲癣占21.5%、手足癣占16.5%;菌种鉴定:红色毛癣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28.5%),其次为须癣毛癣菌(22.3%)、犬小孢子菌(18.8%)、断发毛癣菌(10.0%)。犬小孢子菌为头癣最主要致病菌(16.2%)。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族别间体股癣、手足癣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好发于男性,汉族发病率高于维吾尔族。不同年龄头癣、甲癣、体股癣、手足癣发病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癣、体股癣、手足癣好发于中青年,头癣好发于儿童。结论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头癣是本地区最主要的儿童浅部真菌病,主要病原菌为犬小孢子菌。 相似文献
99.
水蕨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水蕨科(Parkeriaceae)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 (L.) Brongn.)孢子壁的形成和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蕨孢子呈辐射对称, 三裂缝, 表面具肋条状纹饰。孢子壁由内壁、外壁和周壁三部分构成。在四分体阶段外壁已基本形成, 其外壁显著, 表面光滑, 质地均匀, 由孢粉素形成, 外壁厚约3-5 μm, 脊高约5-7 μm。周壁由绒毡层残余物在外壁表面沉积形成, 较薄, 厚度只有0.1 μm, 表面具有杆状突起。研究结果对揭示孢子纹饰和孢子壁各层的形成过程、来源和稳定性有一定的意义, 并为蕨类植物孢粉学和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0.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宿主植物提供碳水化合物供其完成整个生命周期,添加外源物质调控AMF和宿主植物的关系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措施。通过盆栽实验种植番茄,探索土施不同糖类对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侵染率、产孢能力和功能(宿主植物生长和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和蔗糖可提高接种了摩西球囊霉的番茄的地上部生物量以及磷、钾吸收量,但对地上部氮吸收量影响不显著;添加麦芽糖和淀粉对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影响均不显著。添加糖类处理,土壤碱解氮均有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速效钾随着地上部磷和钾吸收量增加有下降趋势。糖类添加对土壤有机质没有影响。添加不同糖类均提高了AMF的侵染率,其中添加蔗糖处理的侵染率较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处理增加了114%。单独施用摩西球囊霉菌剂处理土壤孢子数为10个/g,添加葡萄糖和淀粉处理的孢子数均为8个/g,添加蔗糖和麦芽糖处理的孢子数均为11个/g,添加糖类均对AMF产孢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