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以RT-PCR法扩增获得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分离株(A/Chicken/China/F/1998)的血凝素(HA)基因,将其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1175的痘苗病毒启动子P7.5的下游,得到重组转移载体1175HA,以脂质体转染法将1175HA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282E4疫苗株(wt-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通过在含X-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rFPV-HA,以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感染rFPV-HA的CEF表达了HA,rFPV-HA在免疫7日SPF鸡7天后即能诱生可检出的血凝抑制(HI)抗体,14天后诱生的HI抗体能达到高峰,且诱生的HI抗体保护较高水平达55天,在7日龄SPF鸡及含抗FP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上进行了免疫效力试验表明,rPV-HV能显著抑制静脉攻毒后免疫鸡从泄殖腔的排毒,效果与AIV全病毒灭活苗相当。  相似文献   
222.
密粘褶菌胞外低分子量多肽在纤维素降解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蔚  高培基 《微生物学报》2002,42(2):220-225
从褐腐真菌中能强烈降解纤维素的代表菌株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的胞外酶液中首次分离纯化得到一低分子量的活性多肽组分(称作Gt因子),此组分能在有O.2和Fe3+存在时产生羟基自由基HO·;对纤维素降解的研究表明,Gt因子不同于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的β1.4糖苷键的水解作用,而以HO·氧化的途径作用于纤维素,导致纤维素中氢键的断裂,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使其暴露出更多的末端,从而有利于纤维素的进一步降解。  相似文献   
223.
警惕外来危险害虫褐纹甘蔗象入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润志  任立  曾玲 《昆虫知识》2002,39(6):471-472
褐纹甘蔗象Rhabdosceluslineaticollis (Heller)在菲律宾、日本和台湾 ,严重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和甘蔗。本文对褐纹甘蔗象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分布、寄主、扩散与危害、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24.
鸡IFN-γcDNA的克隆及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参照图外报道的鸡γ干扰素(CHIFN-γ)cDNA全基因序列,利用自行设计合成的一对引物,从ConA诱导培养的SPF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扩增出CHIFN-γcDNA基因,并与PMD18-T载体连接,构建了CHIFN-γ基因重组体,经DNA序列测定,确认为CHIFN-γ基因,为进一步表达CHIFN-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5.
水稻对褐飞虱抗性相关蛋白的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药用野生稻 (Oryzaofficinalis)的转育后代B5 (高抗褐飞虱 (NilaparvatalugensSt l) )与感虫品种明恢 6 3(OryzasativaL .)为亲本 ,构建了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通过抗褐飞虱鉴定 ,筛选出极端抗虫株系和极端感虫株系 ,运用分群分析法 (bulkedsegregantanalysis ,BSA)分别建成了极端抗虫集团 (resistantbulk)和极端感虫集团 (susceptiblebulk)的蛋白质池。利用双向电泳技术 ,分别分析了极端抗虫集团和极端感虫集团受虫害与未受虫害的秧苗蛋白质的变化。结果发现 ,虫害 48h后 ,感虫集团的一个分子量为 40kD的蛋白质P40 (pI=6 .3)的表达明显减弱甚至消失 ,而在抗虫集团中 ,P40的表达未受影响。与褐飞虱为害后抗虫株系和感虫株系不同的生理反应相联系 ,推测P40与水稻受褐飞虱虫害后引起的应答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226.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发生的分形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飞  李红兵  程遐年 《生态学报》2001,21(2):279-285
运用分形理论以安徽省庐江县植保站和江苏省吴县值保站1979~1990年及太湖地区农科所1986~1998年间褐飞虱发生的田间系统调查资料为例,对褐飞虱发生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庐江站、吴县站和太湖地区农科所褐飞虱发生在一定标度域内具有分形性质。其分维值分别为0.7158、0.52l2和0.2816;(2)褐飞虱发生的分维值是表征一定标度区间的发生程度差异的一个新的参数,分维值大,则发生程度轻,反之则重(3)分维数D值与褐飞虱发生的聚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D值小聚集程度大,反之聚集程度小,D值可以作为褐E虱聚集分布程度的一个指标;(4)褐飞虱发生具有多重分形结构,其广义维数谱Dq曲线可以用于褐飞虱发生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227.
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和种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种类型水稻稻苗上的种内密度效应和种间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在6-24头/盆若虫和2-6对/盆成虫的接虫密度范围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均较弱,其中尤以褐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更弱,种内密度效应与水稻品种有关,在秀水11和协优9308上,白背飞虱的种内密度效应相对较强;褐飞虱在浙852和协优9308上表现一定的密度效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共存时种间在互利关系,其中尤以对白背飞虱有利,主要表现为两种飞虱的若虫存活率,成虫短翅率,单雌每天产卵量和后代虫孵化率在混合饲养时比一种飞虱单独饲养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28.
鸡下丘脑cDNA文库的构建及部分克隆ESTs序列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鸡下丘脑为实验材料,以λgt10为载体,构建了鸡下丘脑cDNA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滴度为3.8×10  相似文献   
229.
基于F—2群体的鸡重要生长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邓学梅  李俊  李宁  吴常信 《遗传学报》2001,28(9):801-807
采用F-2设计,以丝羽乌骨鸡(C系)为一亲本,分别与农大褐蛋鸡(B系),及法国明星肉鸡(A系)进行正反交,产生了包含A×C,C×A;B×C,C×B4个杂交组合的F2代群体,建立了可用于定位产肉及产蛋等性状QTL的资源群体.基于这一F-2群体,对体重及日增重等性状表型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亲本间均值差异显著,分离群体变异大,这组性状间有中等或较高的相关,各性状潜在的QTL座位数不超过10,所建资源家系能够满足QTL定位所需的样本数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0.
记述中国脉线蛉属Neuronema 2新种,即条纹脉线蛉Neuronema striatum sp.nov.和梵净脉线蛉Neuronema fanjingshanum sp.nov..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