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4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王希华  闫恩荣  严晓  王良衍 《生态学报》2005,25(7):1796-1803
人类干扰活动导致常绿阔叶林的类型和数量减少,替而代之的是大面积处于不同退化程度的次生林、次生灌丛等,因此加大对其退化特征以及恢复重建的研究已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任务。在对此类植被进行广泛调查基础上,结合数量分类法(在区域尺度上)对退化常绿阔叶林进行类型划分和群落特征的界定,并对一些影响群落恢复和改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是(1)不同的人类干扰方式对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的形成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关注人类干扰方式,尤其是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和常绿阔叶林退化群落形成之间的关系应当进行重点研究;(2)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自身的特征,同样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对维持整个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具有独特的贡献;(3)萌枝更新对退化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起着重要作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群落退化的机制和植被恢复途径;(4)种子传播方式、传播距离对于退化群落的种类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到群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也应是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明了群落的退化机理,并为其恢复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类活动为主导的城市扩张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与气候变化共同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但目前从时空尺度上脱离气候干扰仅以人类活动为主导因素来定量分析其对植被NPP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利用CASA模型估算2001—2013年实际净初级生产力(NPPact),结合CHIKUGO模型估算得到的潜在净初级生产力(NPPp)计算因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的NPP损失(NPPlulc),并建立相对贡献指数(RCI)定量分析和评价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人类活动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3年间,广州总体及其5片区NPPact和NPPlulc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RCI呈明显增加趋势,东北片区RCI值最低,为0.31,表明气候变化是其NPP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他4个片区的RCI值均高于0.5,说明4个片区人为干扰严重,人类活动是其NPP减少的主导因素;广州市及其5片区的RCI变化斜率均大于0,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干扰逐年增强,北部片区RCI变化斜率值最大(0.693),人为干扰增加趋势最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效应是宿主抵抗病原微生物和清除病变细胞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机制.通过ADCC途径发挥作用的效应细胞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相似文献   
994.
研究了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南京株YY5在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及SUPT1细胞株上生长特点.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后不同时间病变效应程度,记数死亡细胞百分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记数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病毒感染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病毒复制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发现:HHV-7在CBMCs及SUPT1上出现CPE时间迟于HHV-6,且CPE程度也低于HHV-6;HHV-7在SUPT1细胞上尽管有CPE及抗原表达,但很难找到成熟的病毒颗粒;电镜下,病毒主要存在于肿胀的病变细胞内,且病毒感染细胞常出现核染色质聚集,核固缩,及胞浆细胞器空泡化,细胞裂解等特点;成熟的HHV-7颗粒直径约170-190 nm,核衣壳约90-100 nm,核衣壳内致密核心约40 nm,核衣壳与包膜之间是丰富的被膜约30-35 nm,包膜上有刺突.HHV-7常发现无核心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995.
996.
目的将6个不同的p100-TSN.Mutants基因片段分别定向连入PEGFP—C2质粒中,使P100-TSN突变蛋白能够与绿色荧光蛋白在COS7细胞中融合表达,从而为进一步研究p100蛋白TSN结构域的功能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EcoR I和Xho I双酶切方法从6个pcDNA3.1(+)-p100-TSN.Mutants重组质粒中分别获得p100-TSN.Mutants的cDNA片段,将其连人pEGFP—C2质粒载体中,再将成功构建的6个pEGFP—C2-p100-TSN.Mutants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①将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可见p100-TSN.Mutants的cDNA片段;②转染重组质粒后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①6个pEGFP—C2-p100-TSN.Mutants重组质粒构建成功;②p100-TSN突变蛋白可与绿色荧光蛋白在COS7细胞中融合表达。  相似文献   
997.
空气氧含量及其与健康效应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周围环境的大气空间是广阔的 ,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近地对流层中 ,因为其中的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例如成年人平均每天要吸入约 1 3 6kg的空气。生命活动需要有空气提供所需的物质 ,正常空气的化学组成成分将成为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最重要的是 ,空气实现了我们对氧的需求[1 ] 。因此 ,本文就空气中的氧含量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做一简述。1 空气化学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混合气体 ;其在正常情况下 ,接近地面的与人类生存关系最为密切的对流层空气的各组成部分都是保持…  相似文献   
998.
报道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同龄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急性期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CD8不变,至恢复期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CD3、CD4及CD4/CD8逐渐正常。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下降,恢复期接近正常。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的感染过程,CD4/CD8与该病的预后有关。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可有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治疗时,有必要维持患儿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以提高其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999.
为了建立一种适用于猪轮状病毒(PoRV)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RT-LAMP)的快速、灵敏检测方法。依据GenBank上登录的PoRV VP7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6条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外引物与内引物浓度比、Bst DNA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反应条件等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当外引物与内引物浓度比为200nmol/L∶2 400nmol/L(1∶12)、Bst DNA聚合酶浓度为0.64 U/μL、Mg2+浓度为2.5 mmol/L、dNTP浓度为1.0mmol/L,在恒温(60℃)条件下作用60min,扩增效果出现明显"梯状"条带,同时对建立的RT-LAMP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验证,其只有PoRV获得特异性扩增条带,与其他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瘟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最低检测分子拷贝数为1.0×102拷贝/μL,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反应结束后肉眼可见阳性扩增产物出现白色沉淀,加入SYBR GreenⅠ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定结果。该方法适用于野外、基层部门和海关快速检测PoRV的新方法,在临床上有良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腺病毒载体是目前重要的基因转移载体之一。腺病毒可作为真核基因表达载体,可制成灭活、重组或抗癌疫苗用于预防呼吸道疾病、癌症和肝炎等传染病。在癌症的基因治疗方面,Ad 载体可运载肿瘤抑制基因,自身基因编码蛋白能诱导细胞调亡,可作为前药物感染细胞,还能利用Ad 的一些特殊复制子,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