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6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目的 观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对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ART)效果的预测作用,以期为HIV阳性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获益评估提供辅助手段。方法 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95例HIV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治疗前收集患者资料,分析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实施cART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估疗效,将患者划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回归分析检验HIV阳性患者肠道菌群特征与cART疗效的关系,并分析肠道菌群特征对cART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95例HIV阳性患者中共有69例cART治疗有效,26例治疗无效。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 RNA载量、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及肠道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与HIV阳性患者治疗效果有关(OR=18.964、42 376.484、4.183、8.585、14.358、15.134、9.297、10.223,均P<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HIV阳性患者肠道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用于预测cART治疗无效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  相似文献   
112.
徐建  姚堃 《微生物与感染》2006,1(4):247-249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药物主要是针对反转录酶和蛋白酶.反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的联合使用能显著降低HIV感染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然而不良反应较大,价格昂贵,而且耐药的问题日益突出.近来一类新型抗HIV药物相继问世,其中T-20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正式在临床使用,此外几十种同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13.
层级复杂的三维染色质结构对于细胞命运决定和功能维持所需的多种DNA相关生物学过程的时空调控至关重要,如DNA复制、转录、重组和损伤修复等.三维染色质结构失调导致基因表达异常,被认为是肿瘤或神经发育障碍等多种疾病的主要诱因.本文重点阐述组蛋白及其变体、甲基CpG结合蛋白2在三维染色质高级结构及动态性调节中的作用,总结疾病相关突变对基因功能的影响,探讨肿瘤或神经发育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染色质层面的病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4.
全球变化引起的生物入侵已经严重地威胁了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生物入侵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预测和管理外来入侵物种,从而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地讨论不同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因子对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外来入侵昆虫和外来入侵微生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最近出版的外来入侵生物相关资料,首先描述了3个外来入侵类群在我国的省级分布格局.然后利用单因素普通最小二乘法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这些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3个外来入侵类群丰富度在我国各省份的分布呈现相似的格局,即东南偏多,西北偏少;相较于入侵植物和入侵昆虫,入侵微生物在东北和华北的丰富度也较高. 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影响3个分类群丰富度最大的人类活动指标,且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然因子中,年均温和年降水对入侵植物丰富度和入侵昆虫丰富度解释率也较高,且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对入侵微生物丰富度影响不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控制自然因子的影响后, 200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依然是对3个分类群丰富度影响最大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尽...  相似文献   
115.
舒华 《化石》2006,(3):19-19
直立人(Homo erectus)是一种脑容量很大的原始人类,它被认为是第一个走出非洲的人种,并且是古猿祖先和现代智人(H.sapiens)之间的众多过渡类型之一。但是,一项对黑猩猩牙齿生长的研究表明,直立人的生长模式可能更接近于黑猩猩,而不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6.
李海军 《化石》2006,(3):35-38
一、伟大的母爱 “小军,吃饭了……” “小军,感冒,别忘喝一碗姜汤……” “小军,别忘拿做好的毛衣……”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17.
<正>目前人类致病真菌常规的临床检验方法是直接镜检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直接镜检一般不能确定菌种,培养鉴定费时、费力、阳性率低是其弊端。分子生物学技术受碍于过程繁复、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判别标准等,尚未用于临床检验。免疫学的检验方法仅限用于少数致病真菌,且特异性抗体制备不易、昂贵。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分析所需设备昂贵,还需分离获得菌株。故人们在不断寻求准确、快速、廉价、高通量、易于标准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8.
张群洁 《化石》2007,(1):32-32
伦敦大学的罗宾·纬斯教授在他最近的一篇综述中写道:“如果达尔文再度出现,他一定会惊讶的发现人类从病毒那里遗传到的基因和从猿猴那里得来的一样多”。大约8%的人类DNA序列中包含了远古逆转录病毒基因的化石,这些“化石”在不同的时期埋藏到人类基因组中,保存了远古逆转录病  相似文献   
119.
日移动距离是反映动物觅食努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动物对生境的适应策略,对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东黑冠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是一种极度濒危的树栖小型类人猿,主要生活在一夫二妻制的群体中,平均群体大小6.3只,目前对于该物种的日移动距离仍然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我们以广西邦亮长臂猿国家级自...  相似文献   
120.
罗薇  侯宗柳  郭洋帆 《生命科学》2023,(12):1586-1593
少数民族遗传资源是开展人类多样性研究、探索民族演化与生命健康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我国针对少数民族群体,在民族源流和群体遗传、遗传易感性与疾病风险差异、自然选择与遗传多态性等领域开展了多项研究。《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出台也进一步规范了针对少数民族的遗传资源采集、保藏与调查研究。本文从研究内容、法律实践、科学发现等方面系统回顾了少数民族遗传资源调查研究的相关进展,并对流调采样、样本处理和共享利用等核心环节的实践要点进行了总结与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